陸九淵:"心學"開創者

陸九淵 (1139~1192) ,號象山,字子靜。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漢族,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陸九淵是中國"心學"的創始人。 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被後人稱為"陸子"。

陸九淵:

陸九淵生於紹興九年二月乙亥(即公元1139年3月26日)辰時 陸九淵占星命盤,卒於紹熙四年冬十二月十四日(即公元1193年1月18日)日中。享年五十四歲。

陸九淵曾在貴溪龍虎山建茅舍聚徒講學,因其山形如象,自號象山翁,世稱象山先生、陸象山。"居山五年,閱其簿,來見者逾數千人"。乾道八年(1172)登 進士第。他承認王安石英才蓋世,不合流俗,但認為王安石學術上沒有觸及根本,不苟同其政治改革。對"靖康之變"胸懷復仇雪恥之大義,故訪求智勇之士,共謀 恢復失地。

任地方官時,政績頗著,而不忘教育,常授徒講學。去官歸裡後,他在學宮內設講席,貴賤老少都趕來聽講,據《象山年譜》稱,"從遊之盛,未見有 此"。著有 《象山全集》。

陸九淵:

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50歲的陸九淵被任命為荊湖北路荊門知軍。次年九月初三,陸九淵千里迢迢從江西到荊門上任。當時,金兵南侵壓境,荊門地 處南宋邊防前線。

陸九淵看見荊門沒有城牆,認為這個行政區域位於江漢平原,道路四通八達,南面捍衛江陵,北面支援襄陽,東面守護隨州、鍾祥,西面扼守宜 昌;荊門鞏固,四鄰才有依靠,不然就會腹背受敵。於是,下決心修築了城牆。

陸九淵大刀闊斧地改革荊門軍的稅收弊端和不合理的體制以及官場的陳規陋習。外地的商販紛紛前來荊門做生意,使荊門的稅收日增。他推薦或提拔下屬,並不看重 資歷與出身。他認為,古代錄用地方官員,由於不受資歷和出身的限制,表現好壞便容易區別,後世斤斤計較資歷和出身,有無政績就不容易判明。

陸九淵清正廉明,秉公執法。有人告狀,他不拘早晚,親自接見受理。斷案多以調解為主。如控訴的內容涉及隱私、違揹人倫和有傷風化的,就勸說告狀人自動撤回 上訴,以便維護社會道德風尚的淳厚。只有罪行嚴重、情節惡劣和屢勸不改的才依律懲治。所以民事訴訟越來越少,到上任第二年,來打官司的每月不過兩三起。

陸九淵在象山東坡築亭,宣講理學,聽眾往往多達數百人。荊門原先閉塞的民風和鄙陋習俗顯著改變。各級主管部門交相列舉陸九淵在荊門的政績奏報朝廷。益國公、左丞相周必大曾強調,荊門軍治理成效突出,可作地方長官"躬行"的榜樣。

陸九淵一生的輝煌在於創立學派,從事傳道授業活動,受到他教育的學生多達數千人。他以"心即理"為核心,創立"心學",強調"自作主宰",宣揚精神的能動 性作用。他的學說獨樹一幟,與當時以朱熹為代表的正宗理學相抗衡。

陸九淵:

1145年4月,他與朱熹在江西上饒的鵝湖寺會晤,研討治學方式與態度。朱熹持客觀唯心 主義觀點,主張通過博覽群書和對外物的觀察來啟發內心的知識;陸九淵持主觀唯心主義觀點,認為應"先發明人之本心然後使之博覽",所謂"心即是理",毋須 在讀書窮理方面過多地費功夫。雙方賦詩論辯。陸指責朱"支離",朱譏諷陸"禪學",兩派學術見解爭持不下。這就是史學家所說的"鵝湖之會"、"鵝湖大辯 論"。

陸學直接於孟子的 "萬物皆備於我"的"心學",認為"人心至靈﹐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內事是己分內事,己分內事是 宇宙內事"。他認為人們的心和理都是天賦的﹐永恆不變的﹐仁義禮智信等封建道德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鑠的。

學的目的就在於窮此理﹐盡此心。人難免 受物慾的矇蔽﹐受了矇蔽﹐心就不靈﹐理就不明﹐必須通過師友講學﹐切磋琢磨﹐鞭策自己﹐以恢復心的本然。修養功夫在於求諸內,存心養心。具體方法是切己體 察,求其放心,明義利之辨。自稱這種方法為"簡易功夫",是"立乎其大者",是"知本",是"明本心"。至於讀書,則最重視 《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要求聯繫日用事物諷詠自得,反對習註疏章句之學,場屋之文,以謀求利祿。

陸九淵:

陸象山的學生,最著名的是楊簡、袁燮、舒璘、傅子云等,其中楊簡,進一步發揮了其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象山學派流傳不廣、至明代陳獻章、王守仁,始重新得到提倡。陸九淵的思想經後人充實、發揮,成為明清以來的主要哲學思潮,一直影響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界。著名學者郭沫若、馬一浮都認為深受陸九淵思想的影響。

陸象山是宋明兩代主觀唯心主義"心學"的開山祖。陸九淵之學,學者一般認為是家傳。而家學其實只是創造了這一學說形成的氛圍和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