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廣昌》:擺脫臉譜化拒絕說教,革命歷史片拍出新意

《浴血廣昌》:擺脫臉譜化拒絕說教,革命歷史片拍出新意

作為晏殊、王安石、陸九淵和湯顯祖等文化名人的故鄉,撫州自古人傑地靈,才子輩出。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作為中央蘇區的一部分,撫州及其下轄的廣昌縣,則處於蘇維埃首都瑞金與國民黨軍事首都南昌中間,是敵我勢力反覆爭奪的重點區域,又是保護衛蘇區的北大門。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1934年,作為無比慘烈的第五次反圍剿之一部分,紅軍在廣昌保衛戰和高虎腦戰役中,英勇阻擊了人數和裝備處於壓倒性優勢的國民黨軍隊,付出了重大犧牲,為中央紅軍的突圍爭取了寶貴時間,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一頁。今年的八一建軍節,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撫州市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廣昌縣人民政府等聯合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院線電影《浴血廣昌》,就將與廣大觀眾見面。

《浴血廣昌》:擺脫臉譜化拒絕說教,革命歷史片拍出新意

《地雷戰》《地道戰》等經典戰爭片,曾經廣受好評,擁躉無數。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就是跟隨長輩在露天電影院中觀看這些電影。但對於革命題材作品,90後、95後向來不怎麼熱衷。特別是近年的“抗日神劇”氾濫,讓年輕人有了更多誤解。在他們看來,這類電影中,紅軍總是無所不能,白軍只會被動挨打,指揮官神機妙算,戰士們本領高強,國民黨官兵的作用,就是以自己的愚蠢和膽小,來證明對方的優秀與英勇。

而《浴血廣昌》的劇情設置,卻給我們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並沒有將鏡頭過多地對準彭德懷等紅軍高級將領,而是聚焦廣昌一個普通的家族賴氏,以賴婆婆三個孫子在戰爭中的奮鬥與成長,展現出普通士兵綻放出的人性光輝與人格魅力。

《浴血廣昌》:擺脫臉譜化拒絕說教,革命歷史片拍出新意

賴婆婆(祝希娟飾)的兒子兒媳已經過世,除了性格文弱的五伢子(楊俊生飾)留在身邊外,其他四個孫子都加入了紅軍。而在兩個孫子犧牲之後,三伢子(何達飾)由一名通訊兵,成長為優秀的指戰員,並與美麗善良的衛生員何淑瑤(盧秋宏飾)相識相知;而五伢子也毅然決然地入伍,從一個聽到炮聲就哆嗦的小白,成長為合格的革命戰士。

影片儘量迴避那些讓人耳熟能詳卻顯得說教的臺詞,而是用一場場殘酷的戰爭,一次次危險的任務,來表現紅軍戰士的英雄頑強,大義凜然。而男女主角之間欲說還休的美好情愫,更是為這樣的殘酷戰爭,注入了真善美的甘泉。

《浴血廣昌》:擺脫臉譜化拒絕說教,革命歷史片拍出新意

過去幾年,主旋律革命戰爭題材電影的拍攝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徐克、劉偉強等香港頂級導演加入之後,在拍攝技法與場面設計等方面,都帶來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而《浴血廣昌》的戰爭戲份,無疑讓人看到了《太極旗飄揚》《集結號》等佳片的氣質,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夜間突襲、陣地攻堅和刺刀肉搏等不同的場景,都詮釋得真實震撼,手持攝影的合理運用,有效烘托了戰爭的慘烈與殘酷,更將紅軍戰士的無畏與血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浴血廣昌》力求擺脫人物塑造的扁平化、臉譜化。對於主人公三伢子,既表現了他的勇敢頑強、顧全大局,也將他在女性面前的羞澀靦腆,刻畫得活靈活現,令觀眾替他著急。女主角何淑瑤美麗聰慧,充滿仁愛之心,但在你死我活的戰爭環境下,這種善良卻是一把雙刃劍。而影片的高潮戲份,也擺脫了常規設計,讓我們既大吃一驚又心緒難平。

《浴血廣昌》:擺脫臉譜化拒絕說教,革命歷史片拍出新意

五伢子在參軍初期的種種坑爹表現,讓人哭笑不得,但他最後的成長,卻顯得真實自然。就戰爭的另一方——國軍特別是蔣介石嫡系部隊而言,影片並沒有將其簡單地塑造為兇殘且愚蠢的入侵者,而是展現了他們的訓練有素,講究戰術,並非無頭蒼蠅式的一味蠻幹。這樣的“正襯”相比“反襯”,無疑更能表現出紅軍戰士的不屈與不易,讓烈士的犧牲與奉獻,顯得更加悲壯,更有價值與意義。

昔日炮火連天的撫州,眼下因湯顯祖戲劇節等活動,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我們為撫州今天的發展而開心,更無比懷念那些在革命戰爭中遇難的烈士。《浴血廣昌》這樣的優秀影片,正是用紮實的劇情與震撼的戰爭戲提醒觀眾:沒有他們當初的流血犧牲,就沒有後人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