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王和尚稱之為南宋詞壇的“定海神針”。其實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將領,才兼文武,平生以氣節自負,功業自許。但是他卻被南宋政府先後閒居兩次,前後投閒置散達18年之久。

為何如此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一生未得到重用,為何他以恢復漢家河山為志向,卻總是命途多舛,屢遭彈劾?難道僅僅是因為他“殺人如草芥,用錢如泥沙”麼,其中又隱含哪些原因?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大英雄辛棄疾為何得不到重用?

01:辛棄疾生長在和平時期,一身報國之才無用武之地

辛棄疾生於1140年,卒於1207年,享年68歲。辛棄疾一生主要是在宋金兩次大戰之間度過,這對他一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公元1141年,宋金簽訂紹興和議,議定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至大散關,南北並立。此合議結束了長達十餘年的戰爭狀態,南宋也終於得以喘息之機。即便在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舉兵南侵,其自身也很快招致潰敗。宋金此時雖然偶有戰爭,但是總體處於對峙狀態,再難發生“滅國之戰”了。公元1206年,韓侂冑執政南宋宰相,他力主北伐,但是由於用人不善,也很快潰敗。此時辛棄疾已經67歲了。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辛棄疾久懷報國之心


兩次戰爭之間的四十年,是相對和平的時期。雖然期間“主戰派”從未停止“北伐抗金”的呼聲,但是南宋初定,國民思安,既無戰力,也無進取心,更不可能阻止大規模的北伐了。即便名將張浚,也因為1161年的戰爭而備受猜疑,曾經在採石磯戰敗金國的儒將虞允文,也由於國家安定而消磨了鬥志。

此時國民思安,堅持恢復志向的辛棄疾自然在別人眼裡是不合時宜,也註定得不到多少支持的。偏安一隅固然是奇恥大辱,但是對當時君臣來說,能夠暫時安定已經是求之不得了。何況戰爭勝負殊難預料,宋金之間的戰爭,南宋又少有勝績,傾全國之力北伐,實在也算不上明智的舉動。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南宋皇帝為何不重用辛棄疾?


02.年少南歸,“歸正人”成為辛棄疾一生無奈

公元1161年,22歲的辛棄疾趁金主完顏亮舉兵南侵之際,在家鄉聚眾數千,投靠了當時耿京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第二年,他建議耿京南下投靠南宋政府,耿京被殺,他生擒了叛賊張安國後率眾南歸。

雖然辛棄疾勇敢忠義,但是自北方歸來的身份,卻讓他飽受歧視。像辛棄疾這種自北方投奔到南方的人被稱為“歸正人”,視為異己分子,不信任更不會中用。辛棄疾後來曾在給宋孝宗上疏時,沉痛地寫道“臣孤危一身久矣,顧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可見當時辛棄疾雖然身負才能,但仍然飽受猜忌和排擠,更不可能被委以重任了。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辛棄疾久懷忠義卻不被信任


因此,雖然他曾給皇帝上疏《美芹十論》,分析宋金形勢,鼓吹恢復中原的大計,但是也石沉大海,並未得到採納。他後來又上書宰相虞允文,對恢復提出具體可行的措施,是為《九議》,但當時和平聲浪壓過了主戰的聲音,他的建議仍然沒有得到重視。即便屢遭冷遇,他還不斷地拜訪當朝重臣如張浚等,陳述北伐的決心與措施,但仍然沒有得到採納。難怪辛棄疾在詞中寫道“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這種孤獨感一直陪伴辛棄疾的一生。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辛棄疾心中比岳飛還苦


03.敢作敢為,辛棄疾鋒芒太露,引起朝廷猜忌

雖然屢遭排擠與打壓,但是辛棄疾的報國恢復熱情從未消減,只要有機會他就為北伐做準備。比如,在1180年擔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任上,他就建立“飛虎軍”,既可以鎮壓當地的暴動,又可以為北伐做軍事上的準備。在晚年擔任鎮江知府任上,他定做了一萬套軍服,預備招募萬名士兵,準備渡江應敵之用。他在各地任上也不斷積累財富,充歸府庫以作軍用。

但是如此霹靂做事手段,卻恰恰引起了當時政府的猜忌。南宋統治時期,最忌諱文官掌握軍權,更不會讓官員久於人質,這是他們“防微杜漸”的策略之一。辛棄疾勇於任事,才幹突出,才更引起同僚的嫉妒和皇帝的猜忌。比如,好朋友陸九淵就寫信告誡他收斂鋒芒,以防落人口實。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辛棄疾“建軍風波”終於被貶職養老


但是辛棄疾是一個出身草莽的“豪傑式”的人物,他為人剛直,做事幹脆利落,更不在意別人的攻擊與打壓。越是愈挫愈奮,其壓力和打擊就會越大。比如在湖南創建“飛虎軍”時,皇帝雖然應允,但是很快又降詔,命令辛棄疾停止組建軍隊,辛棄疾卻藏匿聖旨秘而不宣,等到軍隊建成後才上疏解釋。雖然軍隊建成,卻也引起了官場的猜忌,如此皇帝怎能放心於他?

04.辛棄疾勇猛果敢的豪傑作風,在南宋屢遭嫉恨

辛棄疾在南宋圍觀20餘年,卻從未在任何一個職位上待到3年以上,這首先是因為南宋政府不願官員久任某職,其次跟辛棄疾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辛棄疾曾感嘆說“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歷楚山川”,“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如此宦途漂泊,實在是讓人無奈。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辛棄疾一腔報國熱情


辛棄疾做事頗具“豪傑作風”,他勇往直前,果決立斷,既不肯多做無謂的顧慮而縮手縮腳,更能夠大膽啟用人才,發揮幕僚的贊襄作用,如此生機勃勃,但又有些“膽大妄為”,這就給人留下彈劾的口實。

在當時,主戰派和主和派處於明爭暗鬥的緊張階段,辛棄疾的高調與作風,自然引起不少人的嫉恨之情。因此,屢次有官員彈劾他“貪酷”,說他“殺人如草芥,用錢如泥沙”。他因為沒有按照樞密院的指示停止修建飛虎軍的營房,被人彈劾為“憑陵上司”;他與朋友間的書信往來,被人彈劾為“締結同類”等等。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一代英雄卻淒涼收場


辛棄疾做事之果決,確實有些酷吏之風。雖然亂世須用重典,但是辛棄疾身處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如此果敢的做法,自然會觸動某些人的利益。比如他在整頓湖南鄉社時,就曾激起當地豪強的反抗。鄉社是一種民間武裝組織,由當地豪強組織,其實是他們欺壓鄉民巧取豪奪的工具。辛棄疾一番整頓,雖然百姓額手稱慶,但是卻引起當地大族的嫉恨和不滿。

但是,說辛棄疾“貪”卻值得商榷,雖然辛棄疾屢次因“貪”被彈劾,但是細分析,其中多是捕風捉影。辛棄疾善於理財,其財都用於軍事儲備,但是在當時,“與民爭利”確是政府大忌,其原因不外乎,南宋政府飄搖不定,更不願意因為斂財而自壞根基,辛棄疾的積極理財,自然也會引起當朝重臣的側目了。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辛棄疾內心的吶喊


辛棄疾活躍的時期,是宋金相對安定的和平時期,積極好戰,立志恢復的辛棄疾自然得不到應有的重用;他“歸正人”的身份,也引起南宋官場長久的歧視與猜忌,更不可能被委以重任。

並且南宋政府一直忌憚地方大員掌握軍隊,更不敢讓他久任一職,因此縱然辛棄疾才幹優長,也始終處在宦遊漂泊之中;另外由於辛棄疾敢作敢當的豪傑作風,霹靂手段,更是引起眾多的猜忌與彈劾。

如此以來,辛棄疾縱然有通天徹地之能,也得不到應有的重用,更談不上完成恢復中原的大志了。


辛棄疾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卻官運奇差,南宋朝廷為何冷落英雄

△ 辛棄疾,還記得年輕時的夢麼?


這或許是辛棄疾悲劇命運的根源,也是一個大英雄屢遭不公待遇的原因吧,辛棄疾終於未能實現心中抱負,最後鬱鬱而終,成為了歷史永遠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