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

在古代,從儒家思想開始儒家思想開始,就把道德修養放在第一位,王陽明的心學,致良知,也是在心學中很重要的一點,王陽明認為,一個人需要有更好的良知才能知善惡。

王陽明曾說: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則自能公是非,同好惡,視人猶己,視國猶家,而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求天下無治而不可得矣。

王陽明: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

王陽明,致良知的觀點,能看出來他教育的目標和核心。王陽明曾說,士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他認為世上的君子只要專心的,修養自己的修養品德,能夠在世間的事情中明辨是非。那麼他的內心一定有一個平衡,對待自己,對待別人,把天地萬物看作一個整體。從而求得內心的平衡,這不僅是個人修養的思想指導,更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王陽明: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

孔子也曾經說,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資質,只要一個人驕傲吝嗇,其餘的也就不值一提了。意思是說,無論你有多麼大的才智,無論你有多麼才高八斗的智慧,如果你的品德不好,那麼一切都是空談,聖人連看也不會看你一眼。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德才兼備,一定是重中之重。如果要在才和得之間取捨,寧可要德,也不要自己的才能。

在我們的身邊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品質好,但是才能不好的人。一種是才能好,但是品質不那麼好的人。其實在現在這個社會,才能好品質不太好的人更容易上位,因為他們才思敏捷,能力出眾,能找到一種捷徑上位。但是當他上位之後,他就會對身邊的人或者是這個社會產生一些危害,甚至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王陽明: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

而我們結合王陽明的思想來說,如果一個人有一個好的能力,沒有一個好的品德。就算她上位了,也未必長久,從長久的眼光來看,他的上位,一定會造就他的幻滅。最終走向一個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被人唾棄,被人唾罵。

德不配位,這句話大家一定聽說過,很多人很淺顯的把這個德 理解為才能。其實這個德更高要求的是一個人的思想修養,道德素質。沒有一個很好的道德素質,就算你有一個很高的位置,只會讓這股能量產生一些副作用,最後,走向泯滅。那是因為你的德,駕馭不了你的地位。

王陽明: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

如果從相反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有很好的素質修養,哪怕他沒有更好的才能,他也會虛心學習,慢慢的進步,最後他也會有一個幸福平淡的生活。

生活中那些品質比較好的人就算他們能力不好的時候,他們虛心請教,謙虛受學,就算能力不高,也可以不斷的提高自己,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獲得自己人生的成功。

王陽明: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

如果結合到現在的生活來說,在我們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先學會做人,如果做人做得比較好,那你事情一定能做成。也就是說,你只要有一個很好的修養,哪怕你沒有更高的才能,你也可以通過慢慢的學習,身邊的人也會慢慢幫助你成功。

一個人,如果你想在一生中有一個長久的發展,要有一個良好的素養,有一個良好的修養良好的品質,要有道德,有良知。否則就算你一直有地位,最後也會泯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