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不想当皇帝?这一句话暴露了他的本性

说起曹操,他给三国迷们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他究竟想不想当这个皇帝?

在很多人眼里,答案是肯定的:想!就像孙权就曾经说过“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而且曹操也曾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明摆着就是要他的后代去篡夺天下。即使他本人在世时没有这个条件去当皇帝,然觊觎大统之心,却是昭然若揭。

曹操想不想当皇帝?这一句话暴露了他的本性

但是,孙权的说辞只是出于对政敌的攻击,本身就没有多少说服力;而曹操自比周文王,真的就说明他要篡汉?实际上,反而正是这句话,证明了曹操绝无篡汉自立之心,因为在谈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在曹操这里,“周文王”是个什么概念。

在我们现代人的认知里,周文王是周王朝的奠基人,是一个为颠覆殷商精心谋划的野心家和阴谋家。但在儒学盛行的东汉,周文王却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楷模,孔子就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却臣服于商,这种道德太高尚了。因此,周文王在古人眼里,更像一位圣人;而其“圣德”的来源,就是因为握有强大的实力,却始终以臣子的姿态服侍殷商。在曹操所处的年代,他当然受的是同样的教育。

在曹操所作的《述志令》中,在表达自己绝无篡汉之心时,曹操也引用了周文王的例子:“《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除了周文王,曹操还谈到了春秋五霸中的齐桓晋文,他们和周文王一样,共同特点都是虽然实力超强足以号令天下,但仍对王室毕恭毕敬、尽心服侍。

曹操想不想当皇帝?这一句话暴露了他的本性

因此,曹操心目中的周文王,既不是现代所谓的阴谋家,也不是所谓大周的开国天子,而是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殷商忠臣,他又怎么会用周文王做例子,来暗示自己的子孙篡汉自立呢?就像史学大家吕思勉所说:“凡成大事者,事业做得越大,都是为人的成分愈多、为己的成分愈少,哪有盖世英雄,他的志愿只为自己和子孙的道理?说这种话的人,正见得他自己是个小人,所以燕雀不知鸿鹄之志罢了。”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千百年来,这句话被无数人拿来作为攻击曹操“居心叵测”的证据,但正如前面所说,周文王在曹操这里并非自立的榜样,而且既然是“若”天命在吾,则天命也或许不在,这又如何能说曹操要子孙去做皇帝?甚至以透过曹操这句话,反而能够知道,他直到进位魏王,仍不免受到传统君臣道德的约束、他也乐于继续尊奉汉室而无称帝之心,这才是他原本的志愿。

曹操想不想当皇帝?这一句话暴露了他的本性

就像曹操在《述志令》中所言:“从我的祖父到我,曹家已经受了汉室三代的恩宠,再加上我的子孙,那就不止三代了,我何忍去篡汉呢?我这些话,不但和你们说,我也和我的妻妾们说,我告诉她们,我死之后她们都应该改嫁,去向其他人叙述我的志愿。”其胸怀坦荡若此,不愧是三国第一大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