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原因,它爲什麼沒有被列入正史?

《資治通鑑》自古以來就是已編寫小段故事為主,有的故事斷斷續續,現在好多人讀著讀著就沒有興趣,所以說作者寫這部編年體的目的是為了間接反映當時社會的得失和當時老百姓的貧苦生活。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原因,它為什麼沒有被列入正史?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司馬光在政治上對西夏、遼國採取割地忍讓政策,並上《上哲宗乞還西夏六寨》。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

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 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

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資治通鑑》這個名字是當時皇帝狗尾續貂起的名字。意思是作為自己及後代鏡子。成書之後上奏皇帝,皇帝還大大賞賜了司馬光呢。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原因,它為什麼沒有被列入正史?

司馬光砸缸的事件,體現了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很有才華的一個小孩,善於思考。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為什麼沒有被列入正史?

其實就是因為《資治通鑑》是編年體的史書,與《二十四史》的紀傳體 不同,所以不能列入《二十四史》。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原因,它為什麼沒有被列入正史?

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