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為而不恃,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為美,斯惡(1)矣;

皆知善之位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2)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3),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無為(4)之事,行不言教;

萬物作(5)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為弗居,是以不去。

註釋

(1)惡:惡,指醜,與美相對立。

(2)相:相互。

(3)和:聲音相應,引申為相互對立和依存。

(4)無為:順應自然,不加干涉。

(5)作:意為興起、發生、創造。

譯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於是醜也產生了。

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於是邪惡也產生了。

所以有與無相互生髮,難於易相互轉化,長與短相互彰顯,高與下相互依存,音與聲相互配合,前與後相互跟隨。

所以聖人以順應自然的心態處理世事,施行不發號施令的教化。

讓萬物按照自己的規律生長,任其自由發展而不加干涉,生養了萬物卻不佔有它們 培育了萬物卻不仗恃、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萬物但不自居有功。

正因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業才不失去什麼。

解讀心得

本章講矛盾與轉化是永恆的,而且這種矛盾不斷變化、相互轉化。所謂的“道”,就在這裡。

世間沒有絕對,只有相對事物間總是相輔相成。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有生就有死,有樂就有悲,等等,說明事物都有兩面性,一面走到盡頭,就轉化為另一面。所謂物極必反也。

聖人因看到了事物的兩面性,看到了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所以能辯證的看問題,行無為之治,行不言之教,絕不去主觀臆斷,更不去勉強而為,而是認識到規律,任由其發展,以達到無為而為所不為。

正因為看到了事物自身發展的必然性和物極必反的兩面性,所以聖人即使獲得了某種成功,也不居功自傲,而是懂得急流勇退,功成不居,對成敗榮辱淡然處之。

大美不言,大道無形。無上的智慧!

前人校注

凡事有形跡者,必不可齊。不齊則爭,爭則亂,亂則窮,故聖人不貴。

—司馬遷

聖人處無為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道,以身師導之也。

—河上公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為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_司馬光

萬物之生育運為,皆由於道。而道未嘗以為己有,亦未嘗自恃。至於功成而未嘗以自處。夫惟不以功自處,是以物不違也。聖人體道而立,故亦如是,豈有惡與不善繼之哉。

—範應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