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醫李莪華

在山東省壽光市侯鎮李家官莊村每年都有一個廟會叫官莊會。當地村民又稱四月十三會,顧名思義這個廟會開始時間是每年農曆四月十三,其實這個廟會從四月十一就開始了,四月十三是最熱鬧的一天。

而這個廟會就是為了紀念神醫李莪華舉辦的,農曆四月十三是李莪華的誕辰,為感謝他的恩德,當地百姓在他逝世後建廟奉祀,並尊稱“李老爺”。方圓幾十裡的村子的村民都會在這幾天不遠路途來趕廟會,每年我都會跟著父母或者是爺爺去趕廟會,依稀記得當時媽媽告訴我給李老爺磕頭能護全家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一代神醫李莪華

我從小就隨著家人去給李老爺磕頭,燒香。最令我記憶深刻的便是每年到李老爺門前的時候媽媽會在李老爺廟門前兩旁的石獅子嘴裡放幾塊燒餅,用石獅子嘴裡石球砸碎放在我嘴裡,聽媽媽說:吃了不長病。

神醫李莪華在清康熙末世出生在官莊村,小時候跟爺爺去趕廟會的時候,爺爺給我講過很多關於李莪華的故事,相傳李莪華從小就對做官沒有興趣,而是立志救人救世。從小便跟著父親精心研究岐黃之術,長大後更是醫術精湛,尤其擅長治療外科。最令人敬仰的是他醫德高尚。

他給人看病的時候不分親疏貴賤,一律按順序給人看病,甚至格外照顧窮人,他曾經說過:"富貴者稍有不適即請醫服藥,小病大養;貧寒者不到萬般無奈,怎肯花錢延醫?故應優先看顧。” 因此,李莪華也深受百姓愛戴。

一代神醫李莪華

當地人給李莪華磕頭燒香時,每家每戶都會帶三個燒餅,相傳是李莪華愛吃燒餅,這個習俗也是來自於一個李莪華的傳說。有一次,他為一位貧困農家治病,吃飯時,主人因為家裡貧窮,拿不出好菜好肉招待李莪華,因此十分難堪。

李莪華為安慰病家,看到桌上放著三個燒餅,便笑著說:"我最愛吃燒餅,如果幹透,哪怕長點毛兒才更合口味呢!"說話間,他瞥見桌上還放著一壺酒,便補充說:"嘿,還有燒酒哪,只消一壺,足矣!"從此,民間便傳開了,這些成為定製,不需要擺筵席,只要"三個燒餅一壺酒"。他還自立規矩:十里之內,不用馬車來接,複診也不需要再來請他,到指定複診時日,他會如期而至。

一天,他被縣太爺請去診病結束後,讓兩位衙役送他回家,路上看見一個貧窮婦女在哭泣。李莪華便詢問她才得知,她的母親因為病重沒有錢治療,只能暗自悲傷。他於是立馬讓婦女帶他去給她母親看病,開完方子,叮囑病家前往九巷他開的藥鋪免費取藥

。姜、柳兩位衙役見了非常感動,對他說:"將來為你建廟,我二人願分立兩旁站班侍候。"後來,李大夫廟內真的塑有站班二人,人稱姜大哥、柳大哥。

李莪華憑藉高尚的醫德、精妙的醫術行醫民間,不知救活了多少瀕臨死亡的傷病者,所以他名垂千古,迄今人們還懷念他,尊他為神仙,世代祭祀,香火不絕。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故醫生常以"濟世活人"為訓。

既然要濟世活人,業務技術當然重要,靠精湛的醫術,才能做到"起死回生"、"妙手回春";但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那便是醫德。醫生要"性存溫雅,志必謙恭,動需禮節,舉乃和柔,無自妄尊,不可矯飾";還要"貧富用心者一,貴賤用藥無別";古人還告誡說:"無恆德者不可以作醫"。這就強調了醫德之重要。

一代神醫李莪華

至於德與才的關係,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神也。""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據此可以斷言,真正的好醫生都是醫德昭著、德才兼具的好醫生。李莪華便是當代醫者的榜樣!

  • 郭瓊蔚
  •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生
  • 校園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