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過武舉的將門之後楊志還不如這個普通人家的武舉

有位朋友曾跟書生說,他如何喜歡《水滸傳》裡的梁山泊好漢,說他們劫富濟貧、懲治貪官、為國捐軀等等。

可是,書生反問他的時候,他只說出了不到20位好漢。

相信,跟書生的這位朋友一樣的朋友還有很多,你喜歡的其實只是其中一部分大家耳熟能詳的好漢。

《水滸傳》:中過武舉的將門之後楊志還不如這個普通人家的武舉

書生說這件事,不是想說有些朋友對《水滸傳》一知半解,而是想說大部分好漢只是綠葉,並沒有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朋友說可能是戲劇、影視劇的演繹有關,其實還真不是,這個“鍋”影視劇等不需要背,因為施耐庵壓根就沒想過多的去寫其中某些好漢的經歷。

施耐庵想借助《水滸傳》講的事情,不需要108人來完成,只需要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好漢來講述就可以了,比如宋江、關勝、林沖等等。

其他好漢,很多都是湊數。

但是,並不是很單純的湊數,因為施耐庵賦予了他們各異的性格特點。

有一位好漢,很多朋友對他沒有印象,他也曾中過武舉,與將門之後的楊志一樣,但楊志不如他。

《水滸傳》:中過武舉的將門之後楊志還不如這個普通人家的武舉

誰呢?百勝將韓滔。

原著道:“呼延灼稟道:小人舉保陳州團練使,姓韓名滔,原是東京人氏,曾應過武舉出身,使一條棗木槊,人呼為百勝將軍。”

韓滔,陳州團練使。

楊志呢?小小制使。

制使是個什麼官呢?不是什麼官,只是個虛職,在御前當差。

雖是御前當差,但也沒多少權力,押運花石綱這種事他們去做。

御前好,能接觸到皇帝和達官貴人,但也不好,出丁點兒錯就會被重罰。

《水滸傳》:中過武舉的將門之後楊志還不如這個普通人家的武舉

楊志就是如此,之所以在失陷花石綱後不敢回去覆命,便是因小錯也會受到重罰,讓重臣顏面盡失,皇帝會雷霆震怒,重臣們只能拿他們開刀。

韓滔的團練使呢?在宋朝是虛職,因為宋朝重視文官,因此諸州團練使為武臣之寄祿官,無定員,無職掌,不駐本州。

這樣看來還不如楊志,但實際上比楊志強,他們雖然是無定員,無職掌的武官,但一旦遇到變故,都會被起用。

寄祿官,有官名有待遇。

也就是說,韓滔平時是拿著俸祿的閒人,只要有機會就能平步青雲。

這樣的韓滔,比楊志強多了。

《水滸傳》:中過武舉的將門之後楊志還不如這個普通人家的武舉

楊志也許是因將門之後才有機會在御前工作,韓滔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機會在御前,但工作更加輕鬆,也無危險,且有平步青雲的機會,相比楊志想在諸多有背景的制使中脫穎而出簡單得多。

事實也是如此,呼延灼受命攻打梁山泊,首先想到的是閒來無事的團練使,而不是御前那些脾氣比凌振的炮還要大的名門之後。

韓滔,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但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不投降。

呼延灼攻打梁山泊,韓滔首陣與秦明交戰,戰了二十餘合便感到力怯,在呼延灼的掩護下退走,副先鋒彭玘卻被扈三娘生擒,投降梁山。

之後,呼延灼的連環馬被徐寧破了,韓滔在亂軍之中被劉唐、杜遷擒獲。

面對宋江親解其縛,以禮相待,韓滔並不想投降,但彭玘在旁勸說,韓滔見大勢已去,也只能投降。

《水滸傳》:中過武舉的將門之後楊志還不如這個普通人家的武舉

朝中武將的傲骨,在韓滔身上得以體現。

韓滔,雖然沒有給我們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其不想投降這一點比某些降將強太多。

當然,韓滔的綽號有吹牛的嫌疑,他上梁山泊前後都不曾打過勝仗。

這點,也不怪韓滔,畢竟綽號都是別人起的,也許他的英勇事蹟施耐庵沒有提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