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状元都在湛江吴川的书院上过学

现在关于吴川书院的记载有很多,可见当时吴川的书院是比较多,读书风盛极一时。

下面来介绍几家湛江吴川比较有名的书院。

皇帝和状元都在湛江吴川的书院上过学

吴川学宫

吴川学宫,座落于吴阳中学内,始建于元朝,是当时吴川的“文化局局长”唐必达和“教育局局长”吴仲元所建。

清代状元林召棠,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都在此上过学。

原有建筑面积 1000 平方米,由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五座建筑物组成,属宫殿式建筑、砖瓦木柱结构。

历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文革后仅存学宫大成殿,现已破落不堪。

2003年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皇帝和状元都在湛江吴川的书院上过学

翔龙书院,相传南宋丞相陆秀夫建于县城南之四都硭洲马鞍冈下。就是现在湛江东海岛的硇洲岛。

南宋小皇帝赵昺还在这里上过学,可惜南宋很快灭亡,要是能兴旺几百年,这书院可了不得了。

元朝末年变为海盗窝。

明万历间高州知府欧阳烈重建,后来颓坏。

清嘉庆二十二年官民捐资修复。

咸丰初绅士窦熙倡迁建于都司署左,不久又遭台风吹倒。

同治八年,巡检王近仁修复,建堂三间及东西斋房,左为宋贤祠,右为宾兴祠。

皇帝和状元都在湛江吴川的书院上过学

双峰塔

正谊书院,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周应鳌创建于常平仓左,明未清初废掉。

清康熙三十年,吴川县令宋世远重建,改为吴阳义学。

道光二年知县邵世培重修,改为听涛书院。

江阳书院,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周应鳌创建于城西双峰塔前。置田收租,以为经费。

后被吴川县人改为双峰寺,田产遭寺里的僧人卖完吃光。

清乾隆四十二年,知县张恂清判还书院及大比宾兴费用。

光绪五年,吴川地主乡绅彭玉、林治薰重建书院与双峰塔。

双江书院,是1875年知县裘伯玉所建,目的是给吴川没能高中的学子进修用。

这个书院是用上任知县贪污款所建。用剩下的钱还拿去投资做生意,用赚来的钱给老师发工资和抵学生的学费,及学院开支。

皇帝和状元都在湛江吴川的书院上过学

茂山书院

在众多书院中,现在最为知名,保存得最好的应该就是茂山书院了。

在网络上有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茂山书院。这本来是好事,但不知为什么,作者竟然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来形容茂山书院。

我们找了一个星期的资料,也查不到,茂山书院为中国四大古书院之一的佐料。真不知道他是用哪弄来的依据。还是打了个双引号就能随便说说。

茂山书院位于吴川市博铺街道东江管区。

晋代楼船将军王睿于晋武帝太康初年创建,据传本是王睿将军藏书之所。

后为晋代高梁太守杨芳、宋代观察使耿著修葺完善,改为书院,元明清历代有多次重修。

皇帝和状元都在湛江吴川的书院上过学

茂山书院最值的骄傲的,应该是清同治年间,陈兰彬为书院门额提的院名,和明清两朝出自茂山的秀才廪贡、举人、进士达230人之多。

陈兰彬,生于1816年,是晚清大臣和著名学者,首任中国驻美公使。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人。

37岁中进士。56岁以留学监督身份,率领第一批留学生30人赴美。62岁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后奉调回国。

历任兵部、礼部侍郎及会试阅卷大臣等职。晚年归里,先后主编《高州府志》、《吴川县志》、著有《使美白咏调》、《重次千文》、《毛诗札记》、《治河刍言》等书。1895年逝世。

皇帝和状元都在湛江吴川的书院上过学

茂山书院在解放后,变成博铺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兰彬所书“茂山书院”四字,被“红卫兵”铲去,1983年按原字迹复原。

1990年茂山书院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