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名的由来

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9月21日,雷州半岛日军代表陆军中佐渡边市藏在赤坎签署投降书,广州湾光复。同年8月19日,中法政府在重庆签订交付广州湾租借地条约,宣告法国把1899年租借的广州湾归还中国,广州湾回到祖国怀抱。

湛江市名的由来

鉴于广州湾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地位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决定就原租借地辟建省辖市,由广东省政府筹建,呈报中央批准。南京中央政府对湛江建市极其重视和关注,首任市长由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挑选,筹建初期,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飞抵湛江检查建市工作。

湛江市名的由来


筹建新市、确立市名

筹建新市,首先要确立市名。为此,广东省政府进行过反复研究,根据 广州湾租信地主要地城及行政机关所在地,历史上曾设置过椹川县,设有椹川巡检司,初定名为“椹川市”。后受晋人谢混诗句“水木湛清华”启发,广州湾是绿水一湾,故改“椹”为“湛”,释“川”为“江”,使市名更有濒临海滨之意。“椹”改“湛”后,“水”旁显示水陆辉映,与市容相类:“甚”旁有极和超胜之解,大有生生不息之象,确有独到之处,又冠冕堂7皇,最后确定市名为湛江市,并于8月22日正式宣布广州湾易名为湛江市,随之8月26日,成立湛江市政筹备处,任命李月恒为筹备处主任。9月李月恒随政府军队进入赤坎,选择9月21日 日军递交投降书当日,宣布湛江市政筹备处正式成立。市政筹备处除筹建新市外,还负责接收工作,挂牌“湛江市接受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赤坎。接收工作告竣,办公搬到 西营(今霞山)法国驻广州湾公使署。市政筹备处在市建架构,实施市治,消 除殖民色彩,兴利除弊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至1945年12月下旬结束。

湛江市名的由来


筹建处处长——李月恒

筹建处处长李月恒,吴川黄坡镇岭头村人,中山大学毕业,曾任吴川县县长。在筹建湛江市中,身体力行,认真负责,使市政筹建进展顺利,口碑甚好。结束筹建使命,他功成身退,向省政府提出辞呈,回故乡黄坡,过平民生活。后以全票当选湛江市参议员,继续为桑梓服务,为民排难解纷。 他热心教育事业,为湛江没有高校培养人才心感不安,于是积极筹办粤南大学。1949年3月在广州为筹款建校,不幸车祸遇难,终年59岁。湛江各界为失英才,甚感痛惜,举行盛大公祭,以表敬意和悼念。

湛江市首任市长——郭寿华

湛江市首任市长郭寿华,可称传奇人物。1902年出生于广东大埔县,早年就读国立中山大学、俄国莫斯科中山大学、日本明治大学,三间大学毕业 获学士学位。回国后,执教中央大学兼中央军校。曾派驻意大利大使馆任武 官4年,后任职中央军委,军衔少将。抗战胜利时,蒋介石召见安排担任广东 省政府秘书长,适逢广州湾光复设省辖市,经陈果夫签保,出任湛江市第一 任市长。1946年元日,郭寿华在广州省府大礼堂宣誓就职,随即走马上任。当 时广东省开府不久,财政困难,无法解决开办费和差旅,还是靠夫人私蓄充当盘费来湛。湛江各届知悉首任市长资历不凡,寄子厚望。郭寿华也不负众望,任职期间,事必躬亲。1946年1月15日,湛江市政政府挂牌。郭寿华施政从复治安、复苏经济、安定人民生活入手,做了一定工作。他苦心编制《新湛江五年建设计划》,就湛江的经济、交通、教育、卫生、港湾、市政等建设制定蓝图。实施初期,颇有成效,出现百废俱兴、人民安居、社会安定、物价平稳、经济发展等新局面。1947年5月国防部电召回部主编《八年抗战史》。离别写有《留别湛江父老书》表达对湛江深切之情。新中国成立前夕随军到台湾,晚年仍念念不忘湛江,精心编著《湛江市志》并于1972年出版发行,是湛江难得的宝贵文史资料。

湛江市名的由来

郭寿华离任后的湛江

郭寿华离任后,至1949年12月, 两年半时间,湛江市长如走马观花,先后还有四任。当时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社会黑暗,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湛江的经济陷入了全面崩溃。社会弊病已入膏肓,千疮百孔难于根治。几位市长的学历、资历、官阶虽都非同般,却均回天乏术,何况任职时间短,当中有力不从心者,同流合污者,无奈举步者,坐看观望者。市政最后一次参议会总结发出哀叹。“对于地方兴革之事......未能达预期,无补桑梓,有负众望。感时托事,愧歉奚加。”

湛江解放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湛江市才获得新生,开创了历史新篇章。

湛江市名的由来

文章选自《湛江文史·地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