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想去上班的?

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想去上班的?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HR從菜鳥到精英,帶你玩轉職場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有一天,上班成為一件讓你每天早上醒來都感到無比痛苦的事情時,你就該考慮換份工作了。”

不知從何時起,在60-70年代出身的人眼中讓人無比嚮往的朝九晚五式的工作,已越來越被90年代出身的年輕人感到厭倦。

網上總是流傳著90後怎樣怎樣的,很多負面標籤都落在90後身上,那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上班了呢?

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想去上班的?

“每個月總有那麼30幾天不想上班。”

“沒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會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

“上班就是在浪費時間與青春。”

......

諸如此類的言論頻繁出現在我們的社交網絡與生活中,於是“上班”聽上去像極了一個很喪的詞。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上班了?”任何一個社會現象的背後一定有其錯綜複雜的原因。

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想去上班的?

1、工作量和薪資水平不成正比

很多剛從大學畢業的,滿懷激情的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相對還不錯的公司做文職。結果去了之後才發現,公司一點也不正規,哪個崗位缺人就把新人往哪裡塞,關鍵還不漲工資。開始想著能學到東西還好點,時間做的越久,越覺得沒有意思了。最後還要經常無故加班,說是提倡義務加班,做到最後實在堅持不下去就辭職了。

2、工作太閒,學不到東西

公司很閒學不到什麼東西是困擾很多人的地方,很多人在辭職與不辭職之間徘徊了很久拿不定主意。其實太閒和太忙,都不符合年輕人對於工作的期待。

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想去上班的?

3、喜歡自由,不喜歡拘束

只要進過職場的人都知道,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規定,很多條條框框,作為員工,必須按規矩來做事。

有的時候有的規定明明不合情理還必須遵守,對於喜歡自由的年輕人來說這太痛苦了。

跟公司提建議,公司人會告訴你,別人都能遵守,為什麼就你不能?

當你對公司有什麼好的建議時,很少有公司會採納。

每天必須按部就班,把年輕人的激情都磨滅掉了,到了最後的最後,所有人都是按安排做事,有想法也不會提出來,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由職業,不想上班了。

4、上班和工作,完全是兩回事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觀點:“上班”和“工作”完全是兩回事。大部分人說自己“不想上班”,其實並非“不想工作”。

“上班”是一種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商業交易行為”,公司付費購買你的勞動時間,你就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去做規定的事情。

而“工作”則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或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之一。

簡而言之: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每天上班拿著死工資,就想著自己也做出一番事業,畢竟不能一輩子給人打工。自己創業,不用看老闆臉色,不用受人管束,自己為自己打工,就算再累也是自己給自己賺錢,再苦再累也值得。

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想去上班的?

5、什麼人可以不上班?

“不上班可以做什麼?”,相信這是令大部分“不想上班”的年輕人感到困惑的問題。

這個時代有太多年輕人,在不知道自己真正擅長和喜歡什麼的情況下,就被推上了工作崗位,做著一份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然後工作兩三年後如期進入職業倦怠和迷茫期。

他們缺少一段不工作,只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或者體驗生活的時光。有時候一個人真正的興趣和內心所愛,都是在這樣一段時光內被髮掘出來的。

我說的這種狀態也許很理想,很多人認為並不現實,畢竟現在大城市的生存壓力這麼大,一天不工作就一天沒有收入,你可能不會被沒有收入打敗,卻會被自己的焦慮打敗。

所以“什麼樣的人可以不上班?”

有明確的方向、有經驗與人脈的積累、有足夠的資金儲備。

最後再加一條:在開始前就設想好最壞的打算,有承擔失敗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大不了再重新回去上班,畢竟自由職業這段時間所經歷的事情,也是一種成長的歷練。”

如果滿足了以上幾條,我覺得“不想上班”的你,也許可以邁出試試看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