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生活哲理,閱歷越深越有共鳴

壹.會說話的人,往往話不多

社會上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思維反應迅速,嘴皮子走的比思路還快,無論是什麼樣的話題,一到了他們嘴裡總能給你說出一種頭頭是道的感覺。

但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雖然這些人說話很快,思路看起來很靈活,但是往往這樣的人接觸久了,容易給人一種情商不高的感覺。

為什麼?

因為話太多就容易掌握不住節奏,所謂言多必失既是如此。

真正會說話的人,會掌握三個說話要領:

第一,說出的話,要符合交談者的心態特點和性格特點,同時要照顧語境和交談內容,因此越是簡潔直觀越能夠體現出交流的效率和能動性。

第二,傾聽的作用不只是尊重,更是瞭解對方心思想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渠道,忽視傾聽,就會錯過很多十分重要的交流信息。

第三,說話盈而有餘,厚而喻止。任何觀點、信息、立場等問題的闡述,都不要把話說死,把觀點說的太絕對,這樣不僅給對方一個客觀的印象,更是對在出現自己判斷錯誤的時候,給自己留出退路的考慮。

綜上所述,會說話的人,往往不會口若懸河一般滔滔不絕,而是儘可能簡化自己的表述時間,

因為會說話的人,更明白溝通的價值不是炫技,而是解決問題。

三條生活哲理,閱歷越深越有共鳴

貳.容得下瑣事煩擾,是一種秘而不宣的智慧

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甚至是長尊幼輩之間,很多時候在討論一件事時會有明顯的誰對誰錯,對的,往往在對事件的影響是積極的,而錯的,很明顯會導致事件走向消極的地步。

大是大非面前的據理力爭是很有必要的,但生活總是瑣事居多,一個看得透生活的人,會懂得容下對方的錯。

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聰明人明白一個道理:

瑣事之間,對錯遠沒有和諧重要。

聽過一位老前輩說,一個家想要和諧,就得有一個受氣的。

老公看著老婆對那些柴米油鹽的細瑣之事斤斤計較,自己在一旁默默旁聽,不發表意見,也不表示反感。

老公知道,老婆操持家務很辛苦,她需要一個渠道發洩出來。

老婆看著老公對公司裡的誰誰誰又看不慣了,看著新聞,指點起跟他距離十萬八千里的江山。

老婆知道,老公平時壓力重要為了家去辛苦,他需要一個有發言權的地方讓自己放鬆。

瑣事有對錯嗎?有,但是不重要。

容得下別人的錯,是一種情商高的表現:因為那些沒有惡意的錯,是一個人排擠負能量的絕佳渠道。

人,總要吐露點髒貨,才能裝得下更多的煩惱。

三條生活哲理,閱歷越深越有共鳴

叄.難得糊塗其實不難,難得不糊塗才可貴

難得糊塗這四個字,是教人在面對難以改變的現實時,用放下的心態去讓人生走過去。

難得糊塗,是一種自我寬慰:就這樣吧。

那,難得不糊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別人都糊塗了,你不糊塗,你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就這麼過去就算了。

該有的教訓,不正面面對,下次還會犯錯。

該有的打擊,不自己抗下,以後還得吃癟。

人,原諒自己很簡單,不原諒自己,那真是難上加難。

刻意的去吃苦,刻意的去受罪,在外人看起來似乎是一種“沒活明白”的表現。

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有些痛苦,要刻進心裡,鑽在肉裡,自己才會知道什麼錯是不應該犯的。

難得不糊塗,難;

為了不糊塗,難一點,又如何?

三條生活哲理,閱歷越深越有共鳴

肆.閱歷,是一種良疾

有些道理,你第一次看,和你遇到事情的時候再看,感受不同,理解更不相同。

所以閱歷這個東西,其實是一種良疾。

良疾是什麼?這是一種病,這種病不會要了你的命,但是這種病會無時無刻提醒你做對的事。

而當你做了錯事,閱歷這種病,會讓你疼的不知所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