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术和西方美术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YERO


昏鸦觉得美术本身不存在所谓的“优缺点”,存在即合理,被历史长河大浪淘沙能够留下的都是“金子”,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如果说文化还有精华与糟粕之分那么美术作为艺术创造的主要形式之一则是春兰秋菊、各有所长。

昏鸦极其反对厚此非彼的“艺术沙文主义”,诸如中国画的意象之美高于西画的具象之美;散点透视优于焦点透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先天胜于人文思想……。


昏鸦说很多“以古释今”和“以西律东”的思想都源自于文化艺术上的自卑心理,源自于对真正传统价值之误读和歪曲。


只要有形象表达那就都属于具象范畴,以形似求神似是西方艺术的人文基调,“以形写神”是中国画对自然脱胎换骨的高度融合。

焦点透视一说更是牵强附会,如果说立体主义还是建立在科学透视原理上的一种追求更为强烈的表现张力来达到多维视效的话那么中国画从来都没有过也不会符合所谓透视规律。

要透视做什么?中国画的根性就是一种“境生于象外”的意境之美,追求意象之美也是世界艺术殊途同归的终极审美价值。


西方艺术滋生了解剖、生理学等自然科学,和宗教、哲学息息相关并呈递进关系。

中国艺术是“早智”文化的产物,琴棋书画是士大夫、文人骚客“游于艺”以求修生养性的综合多元之表现。

以“诗书画印”为高度杂糅的艺术形式缺乏纯粹,但是不乏“折中”。以点带面,几乎原地不动地暗合了现代艺术很多思想观念,尽管在本质上有着不同。

“民族艺术就是世界艺术”,前提是这种民族艺术须具有绵绵不绝的活水源头,有包容并序的艺术形式。中国艺术早就在影响世界艺术的发展方向了,一向以“谦虚”自居的我们需要秉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认识不同的艺术,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我们的艺术。

昏鸦掠去,以上观点有悖之处望大家多多斧正和不吝赐教。


疾飞昏鸦





我们说,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都离不开它孕育生长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中国古代美术滋生于中国古老神奇的大地,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滋润和影响,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含蓄深沉。西方美术受西方宗教神学和近代文明的熏陶,特别是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油画为主要画种以表现人物为主要题材的西方美术,色彩亮丽,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中国古代美术注重神似,追求意境,往往“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韵味无穷。西方美术注重形似,强调写实,看上去似乎表达的更直接更开放。有人说,中国古代美术是“雅”的艺术,西方美术是“俗”的文化,这话虽不免有失偏颇,也有一定道理。






中国古代美术早于西方美术至少八百年。但应该承认中国古代美术缺少一套系统完整的美术理论。西方美术虽然发展较晚,但已建立了一套包括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应用学等与美术相关的一整套美术理论体系。



一方面,西方美术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美术理论作支撑和指导,一方面,以表现人物为主的西方美术因其更形象更直观更艳丽而更容易为人们理解接受和认可,西方美术逐渐成为当代世界美术艺术的主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西方美术就比中国美术“高明”和“深奥”,只能说明西方美术应合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当然,这是需要中国艺术家借鉴学习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古代美术毫不逊色于西方美术,也没有谁高谁低谁好谁坏之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时期的西方美术“热”而丧失对中国美术的自信,更不能丢掉传统,自废武功。继承并弘扬中国古代美术的优良传统和精华,学习借鉴西方美术在写实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长处,建立完整的中国美术理论体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而不是照搬西方美术,中国美术一定会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谁怜一灯影


中国古代美术和西方美术相比,两方侧重不一样,各有所长。需从整体全局角度入手,方能较为客观地评价。

黑格尔言:存在即合理。

中国的美术史,极为漫长而复杂,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中国绘画的第一个时期,是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最早的绘画源自象形文字,后来随着需求变多,文字与绘画分离,分离后的绘画主要画在器皿上,起先描绘动物后来描绘人物。第二个时期是从东西两汉到西晋,这时毛笔技艺成熟、成为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毛笔的确立极大影响了之后千年的中国绘画:一是毛笔画出来的线条充满动感变化,此后中国画更重视线条而不重视色彩,最重要的毛笔同是书写工具,书法和绘画的技法相互渗透。

第三个时期是从南北朝到唐朝,这时绘画的主流是宫廷画师。他们画帝王将相(经记录政治活动)、妃嫔宫娥(仕女图),更是将山水画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绘画题材。第四个时期是五代、两宋和元代,在这时山水画逐渐达到顶峰:五代发明了“皴”技法;宋朝“格物致知”的思想哲学对绘画影响很深,产生了最好的山水画;到了元朝,大多数文人隐居山林,创造了自然随意的山水画。

明清时期,社会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民间的百姓对画的需求大大增加,画家生活有保障、作画更自由,身处繁华市井生活,市井人物和民间生活是绘画的主要题材。

西方的美术史,神学、宗教、哲学人文等复合,人物是绘画的主要题材。

西方绘画从远古时代开始,主要是画神。

人类对比自身强大的事物都怀有敬畏,神话是主要创作题材,古希腊雕塑作品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到了中世纪,主要是画上帝。在中世纪近一千年中,基督教成了社会主流,绘画是宗教宣传的重要手段。中世纪的画风格严肃、沉郁,更注重宗教思想的表现。

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史上极为特殊的时期,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进步,人们接着追求天性的解放、深入哲学思考。这时期主要画人,文艺复兴出现了许多杰出大师和许多杰作,极大启发了这之后的艺术文化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人们对于人性本真的思考、释放和表达。

到了19世纪,风景画成了新主题。社会发展和科技革新,改变了画家原有的绘画观念和方式,开始描绘自然风景,诞生了印象派。之后的20世纪,画各种奇怪抽象的东西。各种画派层出不穷,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等等,令人眼花。

蔡元培先生概括:西方绘画近建筑,中国绘画近文学。

精准地道出了中西方绘画的特点,默默在这里分三点简单说说:

一、中国画重韵味意境,西方画偏空间造型

二、中国画线条之灵动,西方画色彩之丰盈

三、中国画的文人哲思,西方画的人文主义

由于篇幅有限,默默仅选取了其中三个方面,朋友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默默轻娱乐


为何近代中国艺术的成就敌不过欧美艺术?国画大师方召麐曾为此撰文,好文与君共赏。


  • 这些年我看多了欧美各国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很自然地注意到他们由古典派、前期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经由马蒂斯、毕加索以及其他大师们的多彩多姿作品的产生而使近百年来欧美的艺术到达辉煌的现代主义,超越了东方艺术的成就而使得近代的中国画坛黯然淡然,不能与西方艺术媲美于世,原因是中国画家们不能像西方画家那样以创新为己任,画出许多面目众多的画幅来。

1972年 方召麐 大雪即景

  • 但看了世界各国的中国艺术藏品,又确知我国过去有过世界各国无法达到的艺术高峰。为什么近百年来中国较少有大画家出现?为什么我们的近代作品不能引起世界人士的注意?这些问题常常 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1988年 方召麐 清江白日

  • 近世中国艺术成就敌不过欧美艺术的成就,更无法和自己国家过去的辉煌业绩相媲美。看到古代中国的质朴作风,从而了解到现今我们学习绘画,专求技巧的妍妙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若能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智慧,加上不断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作品,用几十年的精力去追求确立自己的精神面貌,总有一天能达致艺术的高峰。

  • 再回到中国去研究我们古代的雕塑绘画,越是古代的作品,越加使人感动于那种古朴淳厚的天趣。此种天趣,才是极天然不加雕琢的伟大艺术。因此而悟到现今画家大多太过侧重于技巧的修炼而不用自己的脑子去构思创造。逐渐觉得这条道路有修改的必要。要求自己今年画这样,明年画那样,随感情思想去创造,求“生”,求“质朴”,求“敦厚”,才能达致年年有新作品出来。

  • 若今年画这种题材,明年依旧用这老套题材,画出一模一样的画幅来,犹诸于今年用这个题目写文章,明年仍沿用同一个题目写同一类型的文章而已,怎能不令自己生厌?更难怪世界各国的爱好中国艺术者要发问:“为什么现代的中国画家还在继续画出与几百 年前同样的画呢?”一样的皴法,一样的敷色,甚或大同小异的构图,难怪引不起看者的兴趣了。

1991年 方召麐 春意浓

  • 但是,看了西方画家的作品与许多大师们的成就与演变,绝不是说我们要随他们之后,随着人家的什么派别去作为自己创作的模范或依附。别人画某一派的画,我们跟着随画同一派的画,我认为这又是错误的道路。如此做法,新是新了,却走上了别人的门径,受着别人的影响与束缚,步别人的后尘,缺少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充其量是某派的继承者而已。我认为在学习尝试创作的过程中,中外流派皆当深入研究探讨,更重要的是要侧重于从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去生根,培养自己的艺术之苗,沿着中国艺术的道路去发展培植自己,从而画出有中国味道的画来。

  • 从外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近百年来各位大师的演变与成就去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脱离“墨守成规”,“照搬古人画法框框”而勇敢地走向由自己摸索的黑暗崎岖,甚至荆棘刺足的羊肠小径,一旦豁然开朗,自会找到开阔而平坦的道路,因为每位大师达到巨大的成就,都必须经过艰苦奋斗,以数十年的时间,全副精神都贯注在自己各阶段的创作里面,才能希望有开花结果的一天。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硕大的果实,没有任何伟大的艺术家可以“侥幸”踏到顶峰。辛勤劳苦,不断地付出代价,是每一位希望有成就的画家应该牢记的。

方召麐 大千夫子泛舟图

  • 1970年底,某日清晨老师与我在园中散步,他突然提及毕加索、石涛、金冬心、齐白石等几位画家以及当代其他几位画家作品的“巧与拙”“生与熟”的问题。他说:“前些年我看不懂毕加索的画好在何处,认为他的画玩世不恭,但近来逐渐了解此老的作品,每过几年就变一次,画出来的东西,由于题材作风都有异于往昔,所以俱有‘生’的性质,叫人看了不得不佩服他思想的前进,感情的丰富与想象力高人一等,此老的确不同凡响!石涛的画也有‘拙’的味道。

    这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艺术境界。一幅画能有‘生’与‘拙’的境界,就比别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厌”。他叫我切记这一点。老师又说人的性格与画有莫大的关系。此话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我随侍老师一年,这一次的谈话对我来说,比看老师画百幅画还重要得多。

方召麐 神仙不在家


民国画事


我们落后的不是能力,而是思维。

我们落后的不是天赋悟性,而是作风态度。



西方人不迷信权威,我们整天泥古食古,跳不出古人的圈子,而一但跳出,就为所欲为。

比如国画,伫立在大山之上的一个衣袂飘飘的人,竟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举着的酒杯。许多国画工匠画了一辈子,不懂得什么叫透视。一匹马,二千年之后,还是那样的造型,反正就这么自娱自乐自欺欺人地画,当然,始终有人会拍手叫好,自我沈醉的拍手叫好,都是圈子里的人。



一百年前,就有种思想叫西学东渐,但在绘画上,这一百年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没有自己的思想,哪来的突破。

日本人,用汉字别开生面地创造了汉字平面线条艺术。很多人,像瞬间悟透了灵感,甩开膀子画字,怎么丑怎么画,怎么夸张怎么书写,于是乎丑书盛行。还美其名曰书法是小众的艺术,这些欺世盗名者,竟然搭乘改革的春风,纷纷坐在了会长、主席的位置。



现时的美术界,并不比书法界厚道。不要动辄拿毕家索说事,请把水平先搞到达芬奇的地步再说话吧。

我不会画,但我喜欢画。我的理解或许水平不高,但我是凭着良心说话。

超过西方,取决于思想和主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抱庸斋主


以视觉观看作为主要欣赏方式的美术,中国古代这样的美术类型太多了,绘画、书法、雕刻、陶艺、建筑、泥塑,等等,都算。

而西方,主要以绘画、雕塑和建筑为主。从种类和数量来看,中国古代美术远远多于西方美术。

何海霞山水《华岳清秋》

如果对中国美术史有一个全面了解,就完全能感受到中国美术的博大精深。中国任何一种形式的美术,更像综合艺术,常常采取触类旁通的形式,吸收其它美术类型的优点。仅仅以中国画为例,就包含了中国哲学,书法,文学,篆刻等多种文化元素。

总体来说,依靠写意性和概括性,在似与不似之间,提炼审美对象的精神隐喻,发掘内在的精神张力,采用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中国人固有的一种情怀和感悟,是中国美术最重要的特点。

吴昌硕·菊花

像梅兰竹菊、松柏等,在中国艺术家笔下,不仅仅是单纯的植物,更是品质高洁和精神顽强的象征。

中国山水画所呈现的内涵更为复杂,在外形上不但要画出山川自然的形貌特征,还要把所有美好的静物统一集中到一个画面,增加视觉感受力。更重要的是,山水画跟道家思想关系亲密,以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根本目的。

这些隐性表达的特点,西方画家几辈子都难以领会。

但中国艺术的缺点就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很难看懂作品内涵。

布格罗《倾慕》

西方绘画从诞生以来,一直是以追求造型完整和精确为主要目的,画面让观者看起来非常直观,一下子就能看懂艺术家要表达的审美趣味。

但缺点是缺乏艺术品应有的思想深度。

马蒂斯剪纸作品

西方有思想的画家在19世纪末期,主动从中国艺术里寻求创作思维,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马蒂斯,一个是毕加索。

马蒂斯对中国剪纸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且亲自拿起剪刀操练,经过长期摸索,很好地领会了剪纸艺术的比兴手法,以及“以意构象”,“以象寓意”的造型手段,并且创造了一种“套色剪纸”技法,直接充实了他的“野兽派”绘画风格,为后期的“抽象派”和“立体主义”起了一个好头。

毕加索中国画《鱼》

毕加索对中国画更加执着,上世纪50年代不远万里来到北京,跟张大千、齐白石等人探讨艺术,被中国画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深深折服。回到西班牙,他开始学习中国画,较好地掌握了中国毛笔的使用方法,并画了不少中国画。中国画的留白、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让毕加索惊叹不已,在后边立体派的创作中,他大量融合了中国画的这些特征。

毕加索曾在张大千当面说:西方艺术没落了,世界最好的艺术在中国。

明代·黄济《励剑图》

中国人物画不是不想玩写实,是发展到当今,人物画早已走过了写实阶段。如果了解中国美术史,看看唐宋元明时期的工笔画,惟妙惟肖,一点不比西画造型差多少。

又如,兵马俑,四大石窟等艺术,同样很写实。这些艺术可是在比较硬的陶土或石头上雕刻出来的,雕刻难度要比质地柔软许多的石膏更难把握。但智慧的先民硬是能创造出了绝世艺术品,让世人惊叹。


鸿鹄迎罡


中国古代的美术与西方美术是有得一比的,题主认为中国古代人物画比西方人物画相比差距太大,其实这真的是一种误解。

中国画最早成熟的其实就是人物画,早在东晋顾恺之就有《洛神赋图》流传千古,当时就已经很成熟了,唐代的吴道子,阎立本,周舫,韩恍,等人物画家的作品生动传神,人物形象准确,色彩缤纷,与后世出现的西洋油画同样精细,只是中国画的审美观与西洋画不同,中国画注重意境,注重人物的动态,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几百个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动态十足,虽然都是线描的构成,但是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这种高超的技法西洋画家不一定做得到。还有很多石窟寺庙的壁画,人物的描绘同样精美传神,虽然不是什么大画家的作品,但是完全可以体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水平。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本身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西洋风景画就好像现在的风景照片,讲究的还是景物的真实感,中国山水画讲究的是意境,每一幅画要求可观,可游,可居,这不是西洋绘画能比的。


西洋古典绘画和中国古代绘画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古代绘画大多数是工笔画,很多技法与西画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造型准确,色彩真实,除了造型的基础不同,中国画是以线造型,西洋画是以光影造型,透视方法不同,西画是焦点透视,国画是散点透视,各有优缺点,有不可替代性。


鄞粤强







于秋水工作室


审美不同罢了,个人微不足道的观点西方讲究写实,细节挺牛逼的,油画,素描等,中国画讲究格局尤其是山水画,小小的画卷能容得下乾坤,也是特别厉害的,说中国美术丑说明兄弟西方现代画挺厉害👍👍


花生米与毛豆粒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决定了中西方绘画不同的表现手法。

中国画的美学意境

1.有气韵则有生动。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体现了创作最高的审美要求,一直被沿用至今。

2.因心而造境。这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意思是画面意境不是自然的真实的生活 图景,而是作者按自己的理想虚拟出来的虚幻飘渺的艺术境界,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或少有的。

3.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中国画处理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他通过大面积的空白来衬托画面 主体,是主题更为突出,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余地,使人回味无穷。


4.以诗入画和画中有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情景相生,得薏于画外。

中国画的特点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书法用笔,二是以线造型。形式特点是:夸张变形、概括提炼、对比强烈、装饰性强。

中国画不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线领域的局限 ,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 ,把见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他们虽然不能准确再现现实景象 ,但却气韵生动, 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而西方画家是理智的进行构图 ,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画面形象,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

中西方传统绘画 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给人不同的感觉。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 ,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就是一幅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了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

中国花鸟画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 ,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如《鸡雏待饲图》,描绘了两只卧立各一、毛茸茸可爱的雏鸡 ,通过他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期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们对面画外母鸡 迫不及待的呼唤。

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 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如《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 《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画面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画面中,画家巧妙的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 ,把那位飘忽不定 ,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

对于西方传统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 ,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性特点 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应用,科学的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法的采用,统统表明了作者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总之,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 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例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西方传统绘画 虽然偏重在再现,但从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们也在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于作品中。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绘画 ,都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