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史上出過個「清真王」,要比白彥虎有節操,曾兩次攻打阿古柏

提示:與戰死的妥明所傳回民軍相比,白彥虎的“惡劣”在這裡已經顯而易見,因此,新疆烏魯木齊地區穆斯林起事的性質已經與白彥虎領導的回民動亂性質完全不同。

新疆史上出過個“清真王”,要比白彥虎有節操,曾兩次攻打阿古柏

1873年,左宗棠集合徐佔彪、宋慶、金順、劉錦棠等部大舉圍攻肅州,其後親自前往肅州督戰。11月,肅州回民動亂首領馬文祿投降,其部屬約有七千人被處死,至此,陝甘回民動亂告終。但是,在左宗棠的心中並不是這樣的,因為肅州之役中白彥虎逃至新疆,而在他看來,不消滅白彥虎這場動亂就不算結束。

白彥虎早年投效清軍,1862年,利用陝甘回變起事,在多隆阿的打擊下退至甘肅董志塬,後被推為陝西回軍十八大營的元帥之一。白彥虎善於設伏,多次擊敗清軍,在陝西、甘肅造成極大破壞1869年,反攻西安,被左宗棠擊退,仍退入甘肅。其後,在左宗棠軍的追擊下,一路逃竄,由河州至西寧、由西寧至肅州,再由肅州至新疆,沿途燒殺搶掠,犯下累累罪行。

新疆史上出過個“清真王”,要比白彥虎有節操,曾兩次攻打阿古柏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們今天一些人竟然無恥地將其稱為“民族英雄”。白彥虎自肅州出逃後,一路瘋狂燒殺搶掠至敦煌,竄至莫高窟。寺院僧人聞訊早已四處逃生,敦煌當地官員也沒有對莫高窟採取有效保護,沒有文化的白彥虎便用莫高窟來發洩自己的“仇恨”。

“他們對莫高窟洞窟的佛教彩塑和壁畫肆意毀壞,縱火焚燒窟簷走廊,所到之處一片狼藉……當時,白彥虎部因為害怕左宗棠大軍的到來和敦煌軍民的四處剿擊,惶恐不可終日,因此在莫高窟也只是匆忙火焚,沒有進入洞窟逐一搗毀佛龕造像。這才使人類文化瑰寶莫高窟躲過滅頂之災,得以僥倖存世!”(張自智《白彥虎火焚千佛洞》)

新疆史上出過個“清真王”,要比白彥虎有節操,曾兩次攻打阿古柏

在今天敦煌莫高窟第146窟甬道南側壁上嵌有一方民國五年“重修千佛洞寶貝佛殿功德碑記”木碑,其中記載了有莫高窟(千佛洞)入清以後的繁盛與同治年間遭焚之事:敦煌之有千佛洞,由來久矣。稽諸邑乘,證諸父老,亦莫詳其所自始、述其所以來也。歷觀古碣,惟唐為盛。自前清定鼎以來,洞宇如舊,佛像猶新,級有三層,像約萬數。洞各千佛,實不止千,不過總其成數而已。每年四月八日,相傳為浴佛會,邑之士女邀福酬願者,絡驛不絕。誠為一邑之勝境焉。迨同治年間花門變起,遂將佛龕半付灰燼,令人有不忍目睹之狀。

另外,敦煌研究院孫毅華在《波映重閣今何在——莫高窟南區窟簷遺蹟調查》以及賈俊霞《明清時期的敦煌》(史學集刊,1994.1)等文中也有考證記述:“同治年間, 敦煌回民白彥虎起義時,盡毀莫高窟走廊, 上層諸窟遂不可登……”甚至,有學者將此次事件稱為“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莫高窟最危險的大劫難”。

新疆史上出過個“清真王”,要比白彥虎有節操,曾兩次攻打阿古柏

白彥虎逃到新疆後,本想投靠新疆回民軍首領妥得璘(又名妥明),但妥明卻在瑪納斯病故,白彥虎的設想落空,遂將眷屬安置在瑪納斯城,率部在紅廟子、古牧地、瑪納斯一帶,投靠了境外侵略勢力阿古柏,並收納了妥明的一些舊部,成為阿古柏名符其實的打手、鷹犬。

妥明(1788年—1873年),甘肅河州(今臨夏)人,據其弟子所傳為東鄉族,是1864年新疆穆斯林起事中烏魯木齊地區首領。據《新疆圖志》兵事二所記,同治三年(1864),新疆穆斯林起事爆發,烏魯木齊地區不穩,妥明聯絡清軍回族參將索煥章,圖謀起事。當年7月15日,他們利用烏魯木齊的清兵被調去鎮壓庫車回民之機,在迪化城(漢城)南關清真寺起義,攻佔迪化,並圍攻鞏寧城(滿城),9月攻取鞏寧,妥明自立為“清真王”,在迪化南面修築“王城”,改年號為“清真二千八百九十三年”。

新疆史上出過個“清真王”,要比白彥虎有節操,曾兩次攻打阿古柏

這一勢力最大時,向東發展到哈密,迫使清軍困守巴里坤危城,向西發展至烏蘇,向南發展至吐魯番,向北與清軍爭奪塔爾巴哈臺(今新疆塔城)。與白彥虎不同的是,妥明雖在起事中對漢民盲目報復,以致漢民紛紛投奔徐學功、趙興體、孔才等與妥明為敵的“民團”以自保,但它卻與境外侵略勢力阿古柏始終是敵對的。

1870年,入侵塔里木盆地西部6城的阿古柏進一步東侵,妥明回軍主動向庫車出擊,大獲全勝而還。阿古柏領軍反撲,妥明回軍在吐魯番戰敗,後又敗於迪化(今新疆烏魯木齊市)南郊。阿古柏兵臨迪化城下,以妥明取消“清真王”稱號並受其節制為條件而罷兵。

阿古柏主力軍撤走後,妥明趁機擺脫控制,他去往瑪納斯,又聯絡召集舊部,並聯合徐學功漢民民團,再次攻佔烏魯木齊。1871年,阿古柏再次進攻迪化,攻破妥明的“王城”,妥明戰敗又退走瑪納斯,不久後因病在瑪納斯去世。

新疆史上出過個“清真王”,要比白彥虎有節操,曾兩次攻打阿古柏

今天,我們說僅妥明與阿古柏為敵這一點,就要比白彥虎有“節操”多了。而至今一些所謂的學者仍然替白彥虎辯護,聲稱新疆當時呈現出紛紜複雜的政治局面,白彥虎“不可能”認清當時錯綜複雜的政治局勢,沒能繼承北疆妥明等人共抗阿古柏的策略,進而採取了投順阿古柏以抗拒清軍追剿的策略是“不得已”的。

然而,這種說法是欲蓋彌彰的,因為沒有文化的白彥虎若分不清所謂的“政治局面”,但總能分清自己投靠的主子是誰吧——阿古柏一個外國人,跑到中國的土地上來幹什麼,這個道理白彥虎應該是懂得的,而在阿古柏死後,白彥虎還死心塌地地追隨其子並一路逃竄至國外,更能說明問題——白彥虎不過是一個為了自己苟延殘喘,而不惜賣國並因此完全道德底線喪失的人,無所謂民族英雄,更談不上反清英雄。

新疆史上出過個“清真王”,要比白彥虎有節操,曾兩次攻打阿古柏

1876春,劉錦棠指揮六萬大軍,分幾路開始向北疆烏魯木齊地區的回民展開進攻,主要目標就是追剿白彥虎。白彥虎派兵赴古牧地與古牧地回民軍聯合抗擊清軍進攻,經過幾場激戰,清軍攻克古牧地。白彥虎部退回瑪納斯,做撤離的準備。在接下來的瑪納斯戰鬥中,妥明所傳回民軍大多戰死,但白彥虎卻很“惜命”地逃走了。甚至,逃到喀喇沙爾後,白彥虎還參加阿古柏在這裡召開的軍事會議,策劃如何繼續負隅頑抗。但隨著四月十六日(5月28日)阿古柏在庫爾勒暴死,偽政權陷於分崩離析。海古拉和另一軍事頭目艾克木汗先後西竄,白彥虎殘部則被留下駐守開都河西岸,以阻擋清軍(楊東梁.《清代人物傳稿》)。

新疆史上出過個“清真王”,要比白彥虎有節操,曾兩次攻打阿古柏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難看出,面對清軍的追殺裡,白彥虎一直扮演著為侵略勢力阿古柏“斷後”的角色,用自己同胞的性命“保護”了侵略勢力撤離與逃跑。與戰死的妥明所傳回民軍相比,白彥虎的“惡劣”在這裡已經顯而易見,因此,新疆烏魯木齊地區穆斯林起事的性質已經與白彥虎領導的回民動亂性質完全不同。僅憑這一點,我們就能將白彥虎叛國罪名坐實。當然,在白彥虎身後哭泣的並不僅僅是莫高窟。(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