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将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投靠归降曹操,原来是这个简单的原因

大家应该都知道魏延将军这个人,乃是三国时一员大将,但是对他的评价也是争议不断,很多人一直保持对他悲惨遭遇的同情怜悯,但其实之所以有这种解决是他咎由自取罢了,这要怎么说呢?

蜀汉名将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投靠归降曹操,原来是这个简单的原因

他作为一名颇有能力的将帅,当年自己麾下是有精良军队的,在刘备欲袭取益州时带着部下投靠了他,因此一直很受主公刘备的重用和信任,但在同僚之间却不会处理关系,显然是情商低的表现。

蜀汉名将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投靠归降曹操,原来是这个简单的原因

本来说他能够在主公心里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好开端,但正是如此作为身后无背景支持的宠臣,更要注意人际关系处理,未曾想他一直保持骄矜傲气,不得军师诸葛亮信任还不与同僚亲近,使得杨仪也常暗中下绊子给他,本就是孤立无援的险境,恐怕也就是凭着他在战场上的真才实干才能平稳这么久吧,至少主公健在时他还能大展身手。直到诸葛亮逝世,他与杨仪的矛盾就再难按捺于心了,两人赤诚相见使得他死于杨仪手中,而这正是为了杨仪自身的统治利益罢了,并不能以此评判何者对错与否,成败对决之下魏延大败,他的脑袋还被杨仪踢来滚去。

蜀汉名将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投靠归降曹操,原来是这个简单的原因

就我们前面说过他这样的性格失去了主君的信任之后,必然会败在杨仪手中,但也因此让蜀国元气大损,更是没什么能人志士了。

想当年他随刘备袭取益州可是战功赫赫,当留守汉中大将人选未定之际,主君却无比信任地交给了魏延,当时可谓轰动全军,都觉得将此大任托付于毫无背景之人实在匪夷所思,刘备却将使众人信服的机会交给魏延自己。

蜀汉名将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投靠归降曹操,原来是这个简单的原因

他底气十足地表示若曹魏倾力攻取汉中,他将会坚守城镇,若敌军不过10万人,他将请求吞并曹魏军队。这番话让大家都放了心,再后来蜀汉政权建立以后他还多次获封。

蜀汉名将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投靠归降曹操,原来是这个简单的原因

但是魏延却因为自己强壮有力颇为自负,平时也是个有脾气的将帅,导致朝堂上众臣都避之不及,但唯独这个杨仪可是毫不惧他也从不退让。两个人关系严峻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在诸葛军师出兵北伐 的时候,魏延提出带一万士兵学古人由汉中进攻继而从子午谷转向再和他们于潼关接头,但每次都遭到了军师的反驳成为后代颇受争议的子午谷奇谋事件,因此让魏延一直心有郁结壮志难酬。

蜀汉名将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投靠归降曹操,原来是这个简单的原因

诸葛亮临终时嘱托杨仪令魏延断后,若他不从则舍弃大军自行撤离。他去世以后杨仪便派人探查他的心思,发觉魏延果然抗命不遵,他认为这进攻还是可以继续的,杨仪便按之前军师的遗言自行撤退了,这可让他气得不行提前先一步撤离了,紧接着二人都跟后主举报对方有谋反之心,奈何朝臣也更偏向信任杨仪,使得他只带了几个儿子逃亡了,没想到还是被人杀掉诛了三族。

蜀汉名将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投靠归降曹操,原来是这个简单的原因

但其实在魏延心中从未有过向曹魏政权投降的心思,毕竟他与刘备的感情坚不可摧,但也确实想要解决掉杨仪的姓名,他本以为诸葛亮去世后自己将会继位,不曾想低下的情商让一切成了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