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冲刺千亿元规模,中骏置业债务结构等有待优化

加速冲刺千亿元规模,中骏置业债务结构等有待优化

中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骏置业”)日前表示,其准备更名为“中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官方解释称,更名是为了更好反映公司目前的业务状况,更好地提升中骏置业企业形象及日后业务发展。

房企更名往往与其战略调整密切相关。此前,该公司提出,计划2018年实现合同销售额500亿元,并希望在2020年跻身千亿元房企俱乐部。为此,这家2013~2016年购入土地面积仅在46万~201万平方米的房企,2017年一口气新增38个项目,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645万平方米,同比大增283%,总地价和权益地价分别为322亿元和125亿元。同时在多元融资、拓展新业务、加快周转速度方面均有不小动作。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通向千亿元的道路上,中骏置业既要加快扩张,又要控制风险,对其资源分配和运营管理能力都将是考验。

3年冲刺千亿元

成立于1996年的中骏置业起步于福建,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近几年业绩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该公司分别实现合同销售额108.2亿元、119.08亿元、145.11亿元、235.24亿元和332.47亿元,而2013年与其处于同样规模的旭辉、泰禾等闽系房企在2017年业绩均已突破千亿元大关。

为加快追赶闽系“兄弟房企”的步伐,2017年12月,中骏置业首次提出“千亿元级规模”目标。今年3月举行的业绩会上,中骏置业董事会主席黄朝阳对目标进行了细化:2018年实现500亿元,2019年达到800亿元~900亿元,2020年突破千亿元。

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5年间,中骏置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2%,要在2020年实现千亿元目标,意味着中骏置业接下来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需要达到45%以上。其中,2018年增幅则要超过50%。

冲刺规模过程中,扩充土地储备很是关键。中骏置业此前每年新增的土地储备并不多,直到2017年才开始发力。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中骏置业新增土地储备分别为202万平方米、68万平方米、46.1万平方米米和168万平方米。2017年则新增38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达645万平方米,同比大增283%。

不过,新增的38个项目中权益比例在50%以下的有18个,仅有6个权益为100%。克而瑞信息集团研究中心相关研究分析认为,为冲刺规模,在地价高企、单独拿地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合作开发成为中骏置业当前重要拓展手段,未来企业权益销售比例或将继续下滑。

从城市布局上看,该公司年报显示,2017年销售额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的贡献比例依然最高,达到43%;其中,仅北京、上海、天津这3座城市就贡献了53.7%的销售额。2018年,中骏置业在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可售货值占比分别为23%、41%和36%。同策咨询市场研究总监张宏伟向中国建设报分析认为,短期来看,一二线城市的调控政策依然严格,对于布局集中在这些城市的房企来说,存在一定压力。

此外,易居企业集团研究总监洪圣奇认为,热点城市限价政策持续的时间超过了很多企业的预期,企业在设置销售目标时一般预设了房价上涨的比例。“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大的销量才能完成目标。”洪圣奇对中国建设报分析说。

财务结构等有待优化

几年前,中骏置业选择聚焦于一二线城市,并拿了一些高价地块。2016年2月,经过76轮的激烈竞争,中骏置业以39.48亿元、配建5万平方米公租房的代价,拿下了北京门头沟龙泉镇地块。该地块每平方米4.1万元的楼板价打破了区域单价纪录,中骏置业也因此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随后,在2016年8月的土地拍卖中,中骏置业以6亿元的价格摘得上海青浦区徐泾镇徐南路北侧一幅地块,除去保障房及不可售部分,楼板价超过每平方米5.6万元。当时研究机构预计,该项目未来的售价保守估算也超过每平方米6万元,而周边在售的项目每平方米不过5.8万元。第二年,中骏置业又以高溢价进军青岛。2017年4月,经过332次报价,中骏置业以763%的溢价率、8.12亿元总价,拿下山东高速旗下的青岛众裕泰置业有限公司100%国有产权。

加速进军一二线城市、高价拿地,导致中骏置业负债率的不断攀升。据统计,2013年~2016年,中骏置业的负债率分别为66%、72%、71%、80%,2017年为72%。对此,上述研究中心分析认为,2017年负债率的下降显示公司财务杠杆有所减小,但由于长短期债务比降至1.7、现金短债比降至1.21,与2016年相比短期债务风险有所提升,财务结构还有待优化。此外,负债的上升还压缩了中骏置业的利润空间。该公司年报显示,由于银行及其他贷款有所增加,其中,2017年中骏置业利息总额同比增长约35.1%至15.69亿元。

为缓解资金周转压力,黄朝阳在今年3月举行的业绩会上表示,中骏置业希望将负债率控制在80%以下,并通过快速周转来实现资金回笼。从2017年开始,中骏置业就开始推行强制跟投制度,要求项目及总部的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都必须跟投,每个项目的跟投股权上限是9.99%,下限是5%,根据买地和前期的投入计算股权占比。据了解,中骏置业此前的标准是从拿地到销售的周期为8个月。实行跟投制后,管理层为了提高利润回报率,周期缩短至6~7个月,最快一个项目在拿地后4个月零20天便开始销售。

“过快的开发和销售周期可能会影响企业产品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如此快的销售速度,对企业前期拿地的精准性则是考验。除此之外,融资、财务以及项目运作能力等,都是中骏置业在加速扩张过程中需要予以全面考虑的。”业内专家分析表示。

加速冲刺千亿元规模,中骏置业债务结构等有待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