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旱魃最開始傳說是軒轅黃帝之女,其形象特徵為身著青衣的女子,人們將其視為旱神。後來,自漢代中後期至明初,天女形象的旱魃逐漸向另一種小鬼形象的旱魃過渡。明代中期以後,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漸向殭屍形象的旱魃演變,並逐漸被殭屍形象的旱魃所取代。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旱魃天女形象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旱魃鬼怪形象

鱄魚,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怪魚。它的體形與鯽魚相似,卻長著豬毛,它的叫聲也和豬一樣。當鱄魚出現時,天下便會大旱。

《山海經·南山經》:“其中有鱄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傳說明朝萬曆二十年,顒曾經在豫章成寧寺聚集,然而燕雀似乎並不歡迎它,紛紛鼓譟起來。結果就在當年五月到七月,豫章郡大旱,夏天未降滴雨,禾苗都枯死了。

《山海經·南山經》:“有鳥焉,其狀如嫋,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太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便預示將有大範圍的旱災。

《山海經·西山經》:“有蛇焉,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鼓是鐘山山神的兒子,被天帝殺了之後化為鵕鳥,形狀像一般的鷂鷹,但長著紅色的腳和直直的嘴,身上是黃色的斑紋而頭卻是白色的,發出的聲音與鴻鵠的鳴叫很相似,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有旱災。

《山海經·西山經》:“鼓亦化為鵕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則其邑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崦嵫山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而長著人的面孔,蜼一樣的身子卻拖著一條狗尾巴,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有大旱災。

《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渾夕山上有一種長著一個頭兩個身子的蛇,名稱是肥遺,在哪個國家出現那個國家就會發生大旱災。

《山海經·北山經》:“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朋蛇是中國傳說中最為兇殘的異獸的雛形,頭是紅色的,身子是白色的,腹腔中發出牛哞般的聲音,每當它在某處出現,某處必大旱。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五百里,曰錞於毋逢之山,北望雞號之山,其風如飈。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家雞,卻長著老鼠一樣的尾巴,名叫䖪鼠。據說誰見到這種禽鳥出現,他的都邑就會有大旱災。

《山海經·東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雞而鼠毛,其名曰䖪鼠,見則其邑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鯈鱅形狀與黃蛇相似,長著魚一樣的鰭,出入水中時閃閃發光,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有大旱災。

《山海經·東山經》:“末塗之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沔;其中多鯈鱅,其狀如黃蛇,魚翼,出入有光,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姑逢山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狐狸卻有翅膀,發出的聲音如同大雁鳴叫,名稱是獙獙,一出現而天下就會發生大旱災。

《山海經·東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獙,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薄魚像鱣魚,只有一隻眼睛,叫聲就像人嘔吐一樣,每當它一出現,天下就面臨乾旱。

《山海經·東山經》:“又東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其上無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注於鬲水;其中多薄魚,其狀如鱣魚而一目,其音如歐,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子桐山有一種魚,形狀與一般的魚相似卻長著禽鳥翅膀,出入水中時閃閃發光,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鳴叫,一出現而天下就會發生大旱災。

《山海經·東山經》:“又東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也焉,而西流注於餘如之澤。其中多䱻魚,其狀如魚而鳥翼,也入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鳴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異獸之一,樣子像蛇,卻長著兩對翅膀,其鳴聲有如鐘磬般響亮。

《山海經·東山經》:“又西三百里曰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山海經中一旦出現便會帶來旱災的神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