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十三五將投2千億建煉化基地 產能達1.3億噸

中國石化成立35年來,逐漸把石油和化學工業建成了強大的國家支柱產業,在引領行業發展的同時,也逐步實現了自身的飛躍。 過去35年的成就,將轉化為未來前進的動力。中國石化將用“兩個3年”和“兩個10年左右”時間,分步推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到2020年決勝全面可持續發展,2023年邁上高質量發展階段,2035年前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本世紀中葉前成為基業常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

2018年,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成立的第35個年頭。從1983年成立至今,中國石化用35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跨國石油公司的百年發展歷程,把石油和化學工業建成了國家強大的支柱產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煉油公司和第二大化工公司,我國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產品供應商、第二大油氣生產商,加油站總數位居世界第二,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位居第三。

回溯歷史,改革開放後,我國原油產量終於突破了1億噸,為用好這些寶貴的原油資源,黨中央、國務院1983年決定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隨後,我國先後實施振興石化“三大戰役”,啟動建成一批乙烯、化纖、化肥工程,推動完成一批煉油技術改造,奠定了石化大國地位的根基。1998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重組成立後,重點圍繞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通過改擴建形成了一批千萬噸級煉油基地、百萬噸級乙烯基地。

2000年至2017年,中國石化累計投入3000多億元,用於油品質量升級,用十幾年的時間走完歐美三十年的油品升級歷程。車用汽、柴油標準從國一升級到國五,汽油標準從2000年的硫含量不大於1000ppm下降到國五的不大於10ppm,下降了99%。

時至今日,我國已經成功構建起門類齊全、品種配套、技術先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石化體系。35年來,中國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每年增長近2億噸,乙烯產能每年增長超過1000萬噸。與此同時,能源利用方式不斷創新。2017年11月,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1號生物航煤成功實現首次跨洋商業載客飛行。這是繼2013年技術驗證試飛、2015年國內商業航班首次應用飛行後的又一創舉,表明我國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更加成熟。

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從價格低廉的家居塑料用品,到高科技化工材料製作的汽車配件、液晶電視、智能手機……這些產品中,化工產品的身影無處不在,中國石化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石化行業重要的基礎原料乙烯為例,乙烯被稱為“石化之母”,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中國石化成立35年來,乙烯業務迅速擴大,向高質量方向持續發展,形成了茂名、賽科、鎮海、中沙(天津)、福建、揚子、齊魯、中韓(武漢)等8套百萬噸級生產裝置。

中國石化2017年生產經營的化工產品總量已達到7850萬噸,成為全球第一大芳烴生產商和全球第四大乙烯生產商,一批一體化、規模化、世界級的煉化基地項目拔地而起,三大合成材料高附加值比例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不僅為農業、輕工業、建築材料、交通運輸、機械工業等產業加工製作各種材料,同時也滿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當前,中國石化正處於戰略調整和提質增效期。”中國石化總經理戴厚良表示,雖然中國石化的總體規模達到了世界一流,但是發展質量仍處於全球第二梯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資產收益率、勞動生產率、科技轉化率還有明顯差距。

為此,中國石化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4月27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通告董事會審議通過控股子公司銷售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後於境外上市。這是中國石化在宣佈啟動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後取得的又一重大實質性進展。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國石化在央企中率先發力推進的,目前銷售股份公司25家投資者合計持股近30%,按照引資估值3571億元計算,國有資本被放大約3.3倍。

引資重組完成後,遍佈全國的3萬座中國石化加油站也悄然改變。人們不僅可以加油,還可以順手購入從全國採購的雞蛋、大米,以及各種日用品。甚至可以在中石化易捷網站輕鬆下單,所購商品直接送至家中。

與此同時,創新也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在2016年1月舉行的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石化“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獲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這也是中國石化第二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項。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在國內企業(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授權排行榜上,中國石化位居前列。

中國石化宣佈,“十三五”期間將投資2000億元,打造茂湛、鎮海、上海和南京4個世界級煉化基地。建成後,四大基地年煉油產能將達1.3億噸,佔中國石化產能的45%、全國總產能的17%;乙烯產能達900萬噸,佔中國石化產能的65%、全國總產能的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