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侯耿炳文:躲過了明太祖的屠刀卻終究躲不過明成祖的毒手

明代的那些開國功臣是歷史上最慘的一批開國功臣,他們在為明太祖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

等來的不是繪圖凌煙閣,而是火燒慶功樓。

生性多疑、冷酷無情的朱元璋在天下安定之後的第一要務 便是向這些功臣舉起了屠刀,將兔死狗烹演繹地淋漓盡致。

毫無疑問,明太祖朱元璋稱得上是大明第一屠夫。

長興侯耿炳文:躲過了明太祖的屠刀卻終究躲不過明成祖的毒手

大明第一屠夫 朱元璋

到洪武末年朱元璋死時,大明朝的開國功勳只有兩人倖存,而且這倆人是朱元璋有意放過的,他們便是耿炳文和郭英。

郭英和朱元璋是同鄉,他的姐姐是朱元璋的寧妃,加上郭英忠誠謹慎,所以朱元璋對他一直恩寵有佳,這優勢其餘功勳比不了的,所以郭英到永樂元年才去世。

長興侯耿炳文:躲過了明太祖的屠刀卻終究躲不過明成祖的毒手

長興侯耿炳文

耿炳文就有些不同了,他躲過了朱元璋卻沒有躲過朱棣。

耿炳文之所以能在洪武年倖免於朱元璋的毒手,除了戰功不像藍玉馮勝那樣卓著之外,還在於他深諳人臣之道。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血淋淋的前車之鑑在他面前不斷上演,讓他不得不學會自保。

洪武二十七年耿炳文在請人寫的追封耿家三代的碑銘中說道:“是功也,狗之功也,豈敢以自名?

把自己比喻為走狗,所立的一切功勞都是皇上指揮的結果,可謂謹慎至極。

所以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將太子朱標長女嫁給耿炳文的兒子耿璇,將耿炳文立為保嫡大將,讓他為朱家江山護航。

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死後發生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奪取了天下。

朱棣在靖難之役大肆殺戮,其兇殘比之乃父不遑多讓,堪稱大明第二屠夫。

長興侯耿炳文:躲過了明太祖的屠刀卻終究躲不過明成祖的毒手

大明第二屠夫 朱棣

明史》記載,永樂二年,耿炳文被告“僭妄不道”,說他衣服器皿上有龍鳳飾,耿炳文畏罪自殺。

耿炳文死了,他的三個兒子也都被牽連自殺。

耿炳文最終還是沒有躲過家破人亡的慘禍,不但如此,明成祖朱棣做的更絕的在史書上可以醜化汙衊他。

想想也是,一個向來謹慎、深諳人臣之道從洪武朝血雨腥風中走過來的耿炳文,怎麼會頭腦發昏使用帝王才可以用的龍鳳紋飾呢?如此僭越之舉,給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做的。

這擺明了是誣陷,耿炳文必須死,就憑他兒子耿璇娶了建文帝姐姐這一件事,耿家就沒有活下去的機會。

朱棣不但汙衊耿炳文,還篡改史書醜化耿炳文。

翻開《明史》,我們可以看到裡面對耿炳文的描寫前後不一。

耿炳文是一位久經沙場的猛將,早年打天下時曾經據守長興十年,成功抵禦住了張士誠對長興的進攻,他也因此成名。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榜列功臣,耿炳文為第一等,附大將軍徐達之後,封為長興侯,由此可見他打仗尤其是打防禦戰事極其厲害的。

但是在以後的靖難之役的描寫中,耿炳文在真定之戰時的表現卻拙劣至極,說他“軍不得成列”,一個沙場老將帶兵竟然連士兵列陣都搞不定,這像話嗎?

長興侯耿炳文:躲過了明太祖的屠刀卻終究躲不過明成祖的毒手

靖難之役中耿炳文駐守真定府

要知道兩年前的洪武三十年(1397年),他還任徵西將軍,擒獲蜀寇高福興,俘虜敵軍三千人的。

事實上,很多人對《明史》中耿炳文之死是有懷疑的,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耿炳文在真定之戰中就已經戰死。甚至有人推測,真定之戰時燕王朱棣詐降,在耿炳文受降時突襲,耿炳文及其他高級將領機會被一網打盡。然後其他將領歸順,耿炳文被殺。《明史》明確寫到耿炳文軍中有將領歸順的。

這樣的是朱棣在對付寧王時就是用過的。

不管事實是怎樣,耿炳文連同之前的那些開國元勳最終在洪武永樂兩朝被斬盡殺絕。

耿炳文躲過了大明第一屠夫的屠刀,卻終究躲不過大明第二屠夫的毒手。

朱家的江山是血染紅的。

這血不單有敵人的血,還有功臣的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