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今天这个标题很慌,因为荣妈也是后知后觉,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了,没想到啊没想到,即使是睿智如我,养了两个孩子,腰凳也都没有用对!真想说一句:孩儿们啊,娘对不起你们呐~这真是知道养娃坑多,左闪右避的,一不注意还是在某个不注意的犄角旮旯被石头绊倒,为了能够让更多麻麻不再犯我之前的错,我觉得还是应该跟大家分享一下。

腰凳,几乎是每个有娃家庭的必备用品,它让妈妈们彻底解放了双手,一边购物一边陪娃so easy,荣妈曾经也是腰凳的忠实用户,家里两个孩子都是用腰凳长大的,但事实上,腰凳它并不适合1岁以前的宝宝

(我也是才知道这件事,想想周围的人几乎都在用,细思极恐……)

一、不适合脊椎的生长发育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参考来源:http://babywearingadvice.co.uk/anatomy.htm#mposit)

我们先来看一下宝宝的脊椎形成过程。婴儿出生时,脊柱是完全后凸的,它是呈圆弧形类似“C”的形状。第一个要伸直就是最上面的部分,叫做颈椎区域(cervical region),在宝宝学会抬头之后,颈椎区域脊柱后凸才会慢慢变直,脊椎就会形成轻微前凸,通常是在3-4个月的时候。

当宝宝学会坐起来以后,位于脊柱中部的胸部区域(thoracic region)的肌肉会变得更加强壮,并开始支撑婴儿的背部,但这部分脊柱仍然会保持圆C形,这个时期基本在宝宝9个月左右。

当孩子学会走路之后,约12-18个月时,腰部区域(lumbar area)才会变直并弯曲成腰椎前凸,脊椎的S形才算是初步形成。也就是说,婴儿的脊椎从C形发展到典型的S型至少需要1年以上。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因此对于1以前的宝宝来说,整个身体呈“C”字型的姿势才是最舒服的,它不仅模拟了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形态,而且还符合了婴儿的脊椎形状。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反观腰凳,几乎是强行将婴儿几脊柱扳直,甚至是反弧形的扳直,它有悖于脊椎的健康曲线。让孩子一直保持这种类似“伸懒腰”的姿势不仅会令宝宝的骨盆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还会吸收成人走路时带来的压力,给宝宝稚嫩的脊椎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这对于脊椎发育不成熟的婴儿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上半部分是背巾,下半部分是背带)

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妈妈都使用婴儿背巾(baby slings)或者背带(baby carriers)。因为背巾背带能够自然、紧密地贴合宝宝脊柱的形状(背部微弯呈“C”形),并给予背部均匀有力的支撑。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即使对于大宝宝,当他在背巾背带中睡着时,背部也同样需要和小宝宝一样的支撑。所以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而言,腰凳也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二、对于髋关节发育有影响。

除了脊椎的问题以外,腰凳对于宝宝髋关节的健康也是隐患。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网址:https://hipdysplasia.org/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causes-of-ddh/)

婴儿的髋关节骨头比成人的要软的多,婴儿的髋关节主要是柔韧的软骨,如图所示,棕色代表骨密度集中的骨骼,灰色代表柔软的软骨,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左图是婴儿的,右图是成人的。成人的髋关节几乎都是棕色,而儿童的大多被灰色的软骨包围着,这说明婴儿的髋关节尚处在一个发育的过程中,因为柔软所以特别容易脱臼。

我们来具体说说这个脱臼的问题,因为在查资料的过程中,荣妈顺带找到了不能给婴儿绑腿最科学的解释,容我一点一点抽丝剥茧。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我们来看一下婴儿的髋关节解剖图,图片来自于国际髋关节协会的官网,荣妈的英语比较渣,翻译的不知道跟医学上的术语有没有偏差,但翻译名称主要是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解释,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就成。

髋关节是一个球窝结构,球的部分被称为“股骨头”,就是“股骨”(通俗一点就是“大腿”)的顶部,而窝的部分称为“髋臼”,是骨盆的一部分。股骨头嵌入髋臼里面,从而形成了髋关节,而髋关节通常是由周围的韧带和关节囊紧紧地固定在一起的。

当我们了解了髋关节的构造和它软骨的特性之后,我们才能探讨什么样的腿部姿势才是婴儿最舒服、最健康的,你们最关心的绑腿问题即将揭晓答案。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你会发现婴儿在放松条件下睡觉,腿通都是“青蛙腿”状,并不是笔直笔直的,因为那本来就是孩子髋关节最放松状态下的姿势。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我特意翻了翻家里两小只小时候的照片,他们无论是仰着还是趴着,基本都是呈青蛙腿的状态。

特意挑了只比较小清新的青蛙图做对比,比起青蛙,其实我个人更喜欢被做成菜的牛蛙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

知道了健康的姿势之后不健康的姿势就呼之欲出了,就是下面这种强行把孩子的腿拉直的状态!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如果婴儿长时间腿部被伸直,球状的股骨头就可能会逐渐从髋臼中滑出来,如下图所示。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在臀部肌肉的牵引下继续往往上移动,导致髋关节脱臼,形成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发育不良。(这个图原本是flash动画,但荣妈不会弄成gif,所以只能截图给大家看个意思,想要看动态的flash可以去官网上看,看一遍动的更清楚。https://hipdysplasia.org/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hip-healthy-swaddling/)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这是髋关节脱位的示意图,腿部长时间的扳直很可能会让孩子的髋关节的球形窝发展成杯型窝,最终引起的是永久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

要知道在婴儿时期,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并不会有任何疼痛,这就意味着你很有可能直到孩子长到行走的年龄时才会发现不正常,而且也极有可能导致孩子在成年期间患关节炎。

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风险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是最大的,宝宝六个月时,大多数婴儿的尺寸会比出生时增加一倍,臀部更发达,韧带更强壮,所以宝宝越大越不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但是事实上,绑腿这样的事儿,基本都是发生在出生后到3个月这个时间里的,而这段时间恰恰是孩子髋关节最脆弱的时候。

所以,如果你的婆婆还要执意让孩子绑腿的话,就给她看这张图,告诉她,绑腿的后果就是这样!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绑腿说的多了点,拐得弯儿有点远,咱们接着说回腰凳。而腰凳同样也存在着髋关节脱位的隐患。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大家看,由于腰凳整体的贴合性差,孩子无论是面朝内还是面朝外身子都是倾斜的,腿也几乎都是打直悬垂的状态,这其实跟绑腿的效果是一样的。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如上图所示,宝宝双腿长期悬垂拉直,股骨头并没有深嵌入髋臼窝里,这会让髋关节承受巨大压力,同样有髋关节脱臼的风险。而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右图所示,大腿要充分分开,这样大腿就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减少了髋关节的压力,使股骨头完全镶嵌到球窝里,这是髋关节最稳定的状态。

当然,髋关节的问题不止是腰凳,背带、背巾用的不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背带如果裆部设计不当,同样可能会使孩子双腿悬垂,因此在选择背带时要特别关注裆部的设计是否科学,过窄肯定是不行的。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这些背带都是不合格的。

除去背带,国内不太了解的背巾也有问题。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背巾也有问题,左边这种方式会令强迫宝宝的双胎不自然的屈指,同样不利于髋关节的发育。此外,它还有窒息的风险。。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美国儿科学会就明确提出:避免使用一个将婴儿的身体卷曲成“C”形的背巾,因为它会致使婴儿的头向前,下巴弯曲到胸部,这个体位很可能会掐断宝宝的气管。正确的做法是确保婴儿的头在织物上面,脸是父母可见的,她的鼻子和嘴巴没有被背巾或是背带的任何部分或身体或衣服覆盖。

错误地说完,我们来说什么是对髋关节发育有利的姿势呢?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正解:大腿伸展在母亲的躯干周围,臀部弯曲,膝盖比臀部略高,大腿可以起到支撑髋关节的作用。整体看上去就是“M”型。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实物图看一下,能出现标准的“M”型状态的大多是背巾或背带,因为他们底部是软的。但腰凳不行,因为它是个平面的凳子,所以做不到膝盖比臀部略高,只能是平行。从这个角度上说,腰凳的确不如背带或背巾。

综上所述:

1、1岁以前不宜用腰凳,背带或背巾是更好的选择。

2、如果买都买了,实在是想用,那么荣妈也要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6个月前不要让宝宝坐任何形式的腰凳。如果想用腰凳,最好选用仰卧位。不过还是建议6个月以后,孩子的髋关节发育皮实了以后再坐。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这种方式搜是用手手臂承托住孩子的肩颈和后背,腰凳辅助承托屁股和腿,但这种姿势也不宜时间过久。适用于妈妈抱宝宝太累了偶尔偷懒用一下的情况。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其次,最好不要用配套模式,因为它真的是百害无一利,如果想要用腰凳,还是建议用左边这种有大人辅助的姿势。面朝里,孩子大腿分开,膝盖处弯曲的M型的姿势是比较正确的。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尽量不要面朝外坐,因为对孩子来说外界的刺激比较大,其二就是坐着坐着很容易腿下滑变成悬垂。如果非要面朝外坐,请一定记得让宝宝的身体垂直地贴着你,此外宝宝的大腿和膝盖也应呈90度。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腰凳不要给1岁以前的宝宝坐啦。

家家都在用的出门神器“腰凳”,90%的人都用错了!

为了加强印象,让依姐跟大荣来的现身说法。左边依姐5个月,坐腰凳其实是有点勉强的。右图同一天照的,大荣两岁半,可以坐。话说,你可能想不到,2岁多的孩子还要坐腰凳吧?但其实,2岁多是最不愿意走路的时候,腰凳反而是比较好的出行利器。(强调一下 ,我家爷爷跟奶奶是为了构图清晰的背景,想了想马赛克遮挡物都不合适,所以就直白地放上来了,跟√和×没有关系哈~)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们从小用腰凳,也没怎么样啊?荣妈你不要危言耸听啦!这个问题呢,我们应该这么看,大家都知道吃母乳的孩子免疫力好,可能会更聪明,但并不代表喝母乳的就是学霸加运动健将而奶粉宝宝就是学渣加林黛玉体质吧?任何对孩子好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尽量去满足他,对他们有危害的东西都应该去避免他,这才是我的初衷。就像大荣跟依依,从小都用过腰凳,但现在也都好好的,可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遍,我一定不会给他们用腰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