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撰文/夏杨

近日考古学期刊《华夏考古》刊发了《安阳高陵陵园遗址2016-2017年度考古发掘简报》,已被关注了十年的“曹操墓”话题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曹操墓”宣传板

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生前身后事都话题性十足。尤其在其过世后,加上文艺作品和历史传说的演义渲染,愈显扑朔迷离。如“摸金校尉”、“72疑冢”等传说,最为人津津乐道。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电视剧《精绝古城》剧照

如今距“曹操墓”最初发现已过去整整10年,曹操墓从开始虽被官方认定却饱受质疑,到后来随着新的曹魏墓葬发现,证据链越来越完整,质疑之声渐趋弱化。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曹操墓”内部

走过这十年的探寻和争议之路,我们回过头来思考:曹操墓的发现和认定过程为何会一波三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那些传说?围绕曹操墓的那些谜团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影视剧中的曹操

发现“高陵”,却引发十年争议

2008年前后,河南安阳西高穴村一个大墓被盗,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了保护性发掘。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考古发现说明会上传出惊人消息:初步确认该墓为“曹操高陵”!

经专家论证,国家文物局认可了这一判断,该发掘项目还获评“200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13年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但同时,各种质疑如洪水汹涌,也不乏知名教授、学者的批评之声。

其中有些质疑还超出了学术讨论范畴,直指当地政府为谋求经济利益伙同考古人员“作假”,轻率为“曹操墓”下定论。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明代所绘曹操像

考古发掘时该墓被盗严重,幸好还留存200多件器物。其中最重要的有7件,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铭文。警方从盗墓贼手中追回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的石枕。

这些是判定墓主人身份的关键文物。但有人质疑,哪有给每个陪葬品吊石牌的?古代曾用竹简登记随葬品,曹魏还用石片,难道是历史倒退?还有人提出“魏武王”的称号将阴名和阳名混为一体,甚至有人质疑石牌有作伪嫌疑!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曹操墓”出土石牌

并且,该墓中还出土一些金银玉石制品。于是有人质疑这与史书记载曹操提倡薄葬不符,并由此推断这不是曹操墓。

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种质疑,文物考古部门选择了暂时沉默,以等待更多证据出现。毕竟,文化遗迹的认定需要客观、科学,证据不充分时谁都可以发表不同看法。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墓中出土青瓷罐

2016年,洛阳西朱村又发现一座曹魏大墓,但因盗掘严重,尚未确定墓主身份。该墓建于东汉末年,但不同于东汉帝陵的南北方向,而与“曹操墓”一样为东西方向。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西朱村墓发掘现场

与西朱村大墓相印证的还有,2009年洛阳邙山东汉帝陵区发现一座东西向曹魏贵族墓,出土的铜印章表明该墓主人是曹魏名将、大司马曹休,即曹操的族侄。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的曹休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证明墓主身份的“曹休”铜印

最为重要的信息是,西朱村大墓出土了和“曹操墓”石牌同样的大量石牌。这洗脱了“曹操墓”石牌为伪造的嫌疑。

曹魏大墓出土价值低廉的石牌,也和曹操倡导薄葬吻合。但三座大墓都盗掘、破坏严重,出土文物有限,一些信息尚难下结论。但有学者推断,或许曹魏墓中石牌上所写随葬品,可能只是个名字而已,并未随葬实物。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西朱村墓出土石牌

墓中其他随葬器也多为象征性明器,如圭、璧等皆为石制,鼎为陶制。陪葬鼎簋是帝王专属待遇,用陶鼎代替铜鼎,既符合规制又不失薄葬真义!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礼器鼎是陶制的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礼器璧是石制的

“曹操墓”出土金银器、玉器,是否有违薄葬之风?对此考古专家解释,这些皆为墓主人下葬时衣物上的饰品,如金纽扣、金丝等,并非陪葬品。这和曹操遗令中“殓以时服”之说相符。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出土少量玉石玛瑙制品

史实清晰,为何还有“72疑冢”传说?

此前考古界认定“曹操墓”时,各界质疑声汹涌,也和曹操墓本身的神秘性有关——传说曹操墓有“72疑冢”,如此隐秘的墓葬,岂能被轻易找到?因而对于官方认定,民间情绪中有天然的反对情绪,甚至对考古发掘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也产生怀疑。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曹操墓”墓道

曹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声名显赫。这里面因素很多,一方面来自史实,一方面来自文学演义和民间传说。

历史上的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从北宋开始,由于政治需求和文学演义的喜好,曹操性格中奸诈多疑的一面被放大,其形象被定型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使他背了锅,成了他奸诈的一个佐证。宋人愈应符《曹操疑冢》诗云:“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曹操雕像

到了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蜀汉立为正统,用文学手法渲染曹操的奸诈性格,并设计了曹操遗命在邺城之西布设72疑冢的情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曹操冢》,沿用了这种说法,并称曹操墓可能在“72疑冢”之外,更添了一层神秘感。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关于曹操墓,如今在邺城民间还流传四种传说:其一说“72疑冢”设在邺城以西,其二说曹操墓在漳河河底,其三说在许昌城外,其四说在邺城铜雀台之下。

在邺城以西的漳河边,确实分布有古代墓葬群,这就是后人传说的曹操“72疑冢”(实为134座)所在地。不过这里已证实属北朝墓群,兰陵王墓就在其中。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影视剧中的兰陵王/资料图

疑冢之说为何广为流传?有学者分析,这和人们的愿望有关。由于受艺术作品和民间传说影响,普通百姓认为曹操很奸诈,因此乐意相信他会布设疑冢。

不过,认定墓葬是严肃的学术问题,需保持严谨、科学的态度。在这种问题面前,我们必须厘清文艺、传说和正史的界限,回归历史本身去探讨历史人物。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京剧中的白脸曹操

其实,若我们从史实角度看曹操墓,会发现它并不玄妙,线索相当清晰。曹操晚年发布《终令》安排后事,称“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临终前又在《遗令》中称“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

后世史料显示,曹操死后并非秘葬,更未设疑冢。《三国志》、《晋书》等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回邺城,葬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邺城遗址在今河北临漳

直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并无疑问。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路过邺城时,还曾拜祭曹操墓并作祭文。这说明至少在唐代时,曹操墓位置还很明确。

但由于曹操墓“不封不树”,地表无明显标志,日久后渐渐堙没于山野中,具体位置难以说清了。尤其是作为位置参照的西门豹祠,后来地上建筑也堙没不见,这让曹操墓真成了谜。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曹操墓”位置示意图

力反传统,引领“薄葬”之风400年

曹操倡导薄葬,他在临终前发布《遗令》,要求死后“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他的儿子遵从了他的遗嘱,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下葬时穿的还是补过的衣服。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影视剧中曹操下葬场景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是汉家天下的主宰者。他生前虽然只是“魏王”,但实际上享受着帝王待遇。他去世后不久,其子曹丕就废掉汉献帝建立了曹魏政权,并追谥其为“魏武帝”。西高穴村大墓的信息中确有类似体现,墓葬规模并未达到帝王级,但却陪葬了皇帝专属的“鼎”。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西高穴村大墓

曹操提倡薄葬,展现出一代枭雄的气魄。毕竟中国文化尊崇孝道,帝王“以孝治天下”,因此子孙总要厚葬先人以彰孝义。

中国历代帝王厚葬传统源远流长。秦始皇的地下兵马俑震惊世界,汉武帝修茂陵用了天下赋税的三分之一,汉代诸侯王刘胜下葬都穿了金缕玉衣,唐太宗昭陵的地下宫殿“不异人间”……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曹操为何提倡薄葬?原因很多,客观来说,东汉末年常年战乱,中原地区民生凋敝,“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提倡薄葬有体恤民情之意,值得褒扬。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东汉末连年战乱

其实,作为曹魏政权的开创者,曹操位高权重,应该不缺银子。他之所以力反传统提倡薄葬,这和他个人的价值倾向有关。《魏书》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因此他在生命暮年提出“薄葬”,是很自然的。

曹操的身体力行,开启了魏晋南北朝长达400年的薄葬之风。直到唐代,厚葬传统才又恢复。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历史上的曹操很节俭

当然,曹操提倡薄葬,和“摸金校尉”之说也不无关系。曹操为筹集粮饷,在军中设“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之职,专门挖坟掘墓搜刮金银以充军饷。因此曹操在后世有“摸金派祖师”之称。该说法在“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著名文章《为袁绍檄豫州》中就有提及。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电影《寻龙诀》剧照

如此熟悉盗墓的曹操,自然会想到自己身后有可能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知道盗墓者谋的是钱财,没有随葬品的墓葬盗掘者兴趣不大。因此提倡薄葬,并刻意留下记载,这其中难免有害怕自己身后被盗墓贼打扰的考量。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的曹操

只是曹操没想到的是,尽管他身体力行倡导“薄葬”,且后人也帮他演绎出了“72疑冢”之说,但他最终还是没逃脱长眠之地被后世盗墓贼光顾打扰的尴尬!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盗墓祖师也遇到被盗墓的尴尬

安阳西高穴村“曹操墓”的发现和认定之路已走过十年,作为学术问题,虽然目前我们已有基本一致的看法,但还需要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种观点。毕竟,严谨对待每个可能存在的疑问,更有利于我们不断接近历史真相,并最终抵达真相!

一代枭雄身后事:“曹操墓”认定过程缘何一波三折?

证据充分才能拨开历史迷雾

夏杨 人文工作室

原创,精品。做时间的朋友,在时光中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