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換「馬甲」捲土重來,互金協會警示風險

6月1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互金協會”)發佈《關於防範變相“現金貸”業務風險的提示》稱,近期監測發現有部分平臺以非正規業務形式變相發放貸款,以及通過各種形式變相抬高利率。對此,互金協會提示消費者,如發現不具備放貸資質的機構非法開展貸款業務的,消費者應當向監管部門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構報案。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監管層對於“現金貸”的整頓風暴,一直未停歇。去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先後出臺《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整治辦函〔2017〕141號)、《關於規範民間借貸行為 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發〔2018〕10號)等文件,明確了規範“現金貸”等網絡借貸行為的管理要求,加強對“現金貸”業務的監管並逐步化解其形成的風險。

不過,金融嚴監管的高壓態勢,並未完全壓制住放貸亂象。相反,部分“現金貸”的操作手法更隱蔽,綜合借貸利率居高不下。

據互金協會披露:

* 有部分機構或平臺“換穿馬甲”,以手機回租、虛假購物再轉賣等形式變相繼續發放貸款;

* 有的還在貸款過程中通過強行搭售會員服務和商品方式變相抬高利率;

* 特別惡劣的是,有少數平臺故意致使借款人形成逾期以收取高額逾期費用,嚴重侵害了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對此,互金協會表示,各會員單位和相關機構應依法合規經營,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變相開展貸款業務;具備合法放貸資質的機構應恪守行業自律要求,主動加強內部管理,發放貸款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杜絕任何變相提高利率、惡意收取逾期費用的違規行為。

對於信息披露,互金協會強調,相關機構應認真履行金融消費者教育義務,如實開展信息披露,對息費定價進行重點提示,不得以不實宣傳誘導金融消費者接受與其風險認知和還款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產品和服務。

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產品及服務時應認真閱讀合同條款,留存相關證據,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可通過法律手段主張權益。互金協會也提示,廣大消費者則應保持警惕,審慎選擇提供貸款服務的機構或平臺,理性辦理借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