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微軟壟斷:從Office的替代產品談起

微軟Office軟件的面臨“千古未有之變局”。本文作者Paul Murphy,原文標題Microsoft’s most vulnerable monopoly。

在Satya的領導下,微軟的戰略已經從“Windows無處不在”轉向了以設施和軟件為基礎的“Microsoft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這一轉變其實表明,微軟承認了自己昔日的壟斷已不復存在,以及公司必須把業務拓展到Windows和Office之外,以重新構建並創新自己的產品。微軟之所以佔據主導地位,可以用兩個簡單的詞來概括:移動和互聯網。關於這種顛覆性動態的文字汗牛充棟了,雖然我也可以詳細地再寫一寫,但這篇文章的重點是讓人們注意到關於微軟Office產品和服務的特定機會。

脆弱的微軟壟斷:從Office的替代產品談起

Microsoft CEO Satya Nadella

在Satya的戰略轉變之前,微軟內部幾乎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只有一個目標:加強Windows的壟斷地位。不管是Office,Windows Phone, Internet Explorer還是Visual Studio,它們都只為這一個目標服務。而如果有哪件產品不符合這個目標,或者對這個目標的存在產生了威脅,那麼對不起,這件產品恐怕就永無出頭之日了。“Windows優先”這一戰略在我在公司的最後幾年裡變得越來越尷尬,因為Office收入開始大幅增長。

脆弱的微軟壟斷:從Office的替代產品談起

我在微軟工作了8年,從開發部門的一個技術崗位開始,到後來成為公司最大部門辦公室的負責人。我記得2011年的產品規劃會議上,我們與Windows團隊進行了討論,因為我們想要構建的許許多多Office特性並不適合Windows 8的設計和計算目標。兩個部門之間的緊張關係表明,權力的天平已經不再過分地偏向Windows。最終,Windows 8在市場上推出並遭遇了“滑鐵盧”。Windows 8是有缺陷的,但這不是它失敗的原因。Windows產品向來存在缺陷,儘管這個版本特別糟糕,但我認為它失敗的原因在於2012年消費者有了可行的替代選擇。微軟在桌面操作系統上失去了壟斷地位。它們從來沒有在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上取得成功,而現在連在臺式機市場的地位也逐漸式微了。

值得稱讚的是,微軟對雲計算的支持令人難以置信,我相信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會給微軟帶來高額的回報。客戶端市場上,蘋果和谷歌從Windows那裡搶佔了市場份額。但是微軟“冠冕”上最璀璨的明珠還是Office,這麼說似乎不太直觀,但Office 365的收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勁,但我相信這是因為他們的價值主張與CIO有著強烈共鳴。公司現在可以不用擔心自己的企業基礎設施,讓微軟來處理它。除了最重要的一批人——信息工作者,其他所有人都是贏家。數以百萬計的員工被迫使用IT部門派發給他們的軟件,而在他們看來,自己使用的是一款不僅設計時間脫節而且難以運用的的客戶軟件。

對於少數幸運的組織來說,他們的CIO更加善解人意,信息技術人員可以使用G Suite。但是,G Suite是什麼東西?它是雲服務中升級版的Office。沒錯,就是這樣。但你能想象谷歌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將這項業務價值從不名一錢增加到了30億美元。這表明了生產力市場潛在的需求和機會是何其之多。

脆弱的微軟壟斷:從Office的替代產品談起

來源:Jean Jullien via Dribble

不過不要誤解我,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都是很好的產品。只不過對於那些一線和要求更高的員工來說,它們有點“不夠用了”。隨著市場的擴張,生產力性質軟件的未來依舊可期。

我的一個好朋友從微軟的Office團隊跳到了谷歌,幫助他們建立他們的生產力軟件業務(有趣的是,他們現在也在Facebook做同樣的事情)。他在早些時候總結了谷歌的策略,即把重點放在了80%的用戶實際需要的20%的功能上,而不是那些很少使用的其他林林總總上千種功能。這對其他想挑戰微軟(和谷歌)的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在為企業建立軟件時,傳統的建議是創建一個比現有解決方案好10倍的新解決方案。但在Office來說那是不可能的。產品和技術壁壘的確很高,但最大的障礙是微軟的單一企業供應商模式。這也許是Office繼續蓬勃發展的唯一原因。唯一可能的辦法是,通過現有的解決方案,利用這一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將其轉化為更大的產品,來大幅改善信息工作者們的環境。我相信單一的企業供應商模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因此我不建議任何大的或小的挑戰者去複製這一模式。對於相當數量的信息工作者來說,只要在一到兩件事情上做到特別好,就能形成巨大的優勢。

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新定製解決方案出現,重新思考生產力的各個層次。雖然下面列表中各個創業公司在未來的增長會有所不同,但誰讓前景如此廣闊呢?

電子表格

Airtable

Smartsheet

DashDash

演說展示

Paste by FiftyThree

Beautiful.AI

slidebean.

Quip

Coda

Slite

Input

Notion

商業智能和數據

Looker

Alooma

Snowflake

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新的解決方案,如果有哪個偉大的創業公司被遺漏在外,這個鍋我背了,以及,我很樂意將其加入到這個列表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