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拆掉「城中村」 建起高樓大廈 哪裡安放我們的記憶和鄉愁

一個“拆”字

肯定是杭州最近兩年的熱門詞

「參考」拆掉“城中村” 建起高樓大廈 哪裡安放我們的記憶和鄉愁

2017年 杭州共有69411戶住戶完成簽約,完成69個村整村徵遷“清零”。2018年開年伊始,杭州主城區計劃再完成56個村的整村徵遷 3個村的綜合整治。同時全年完成住戶拆遷4萬戶,確保80%以上安置房項目實現開工,回遷安置1萬戶。

「參考」拆掉“城中村” 建起高樓大廈 哪裡安放我們的記憶和鄉愁

拆遷之後,杭州的壯志雄心展現在大家眼前,各種城建大概念橫空出世。東面打造“城東智造大走廊”,南面打造“兩軸、四片”中央商務區,西面打造“城西科創大走廊”。就連一直被忽視的杭州傳統工業區大城北,今年也迫不及待的開始展示自己的大手筆。

可以想象,未來的杭州城市骨架不斷擴大,高樓大廈林立,現代化十足想必也是題中之義。不過,大建設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種“大破壞”,尤其是對城市的老物件,這些記憶了一代代人童年、青春、壯年故事的老物件,需要搶救式保護。

作為杭州市市區內的“拆遷大戶”,從去年五月開始,杭州市拱墅區在全區城中村改造地塊範圍內,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了老物件徵集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具有示範意義。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特邀研究員藍蔚青認為:從目前的徵集情況來看,新中國成立以前的老物件不但數量較少,而且文物價值相對較高,面臨文物販子的爭購。而新中國成立以後使用過,現在已經基本退出日常生活的老物件還比較容易徵集,有條件構建一個個展示生活發展變遷的鏈條。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次次的搬家、拆遷,這樣的老物件也會愈來愈少。這次全省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由此,他具體建議如下

1. 各地把徵集的範圍擴大到一切能夠反映城鄉居民日常生活變遷的已經或正在“退役”的老物件,以動員捐贈為主,同時配套徵集捐贈者與老物件有關的生動故事。

2. 利用城中村地塊上保留的老住宅,打造各具特色的百姓生活博物館。

3. 各級宣傳文化部門組織專家學者加強研究和指導,注重通過各種“百姓生活博物館”,發掘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地對內增強民族自信自尊,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華文明的魅力和親和力,增強其國際影響力。

4.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明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相關的紀念活動中,這些人民群眾歷史記憶生動形象的載體可以發揮潛移默化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作用。今後也可以作為富有人文氣息的旅遊景點長期發揮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