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守護“鄉愁”福州檢察機關建立長效協作機制

福州日報通訊員 程慧

始建於宋代的濟美橋,位於馬尾區君竹村,是古時從馬尾進入福州市區的必經之路。此橋1992年被命名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作為馬尾區最古老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福州市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一座古橋承載了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和鄉愁記憶,但往日的風華卻時常被歲月摧殘。

2019年9月,馬尾區人民檢察院在摸排公益訴訟線索中發現:濟美橋因缺少妥善保護,文保標誌風蝕嚴重,題刻已模糊不清,且多處被人私刻亂畫、隨意塗鴉。更嚴重的是此橋周圍正進行舊城改造,拆遷作業緊鄰文物,使其存在被損毀的隱患。

2019年10月,馬尾區檢察院進行實地走訪後,及時調查取證、研討案情,向馬尾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發出了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維護濟美橋歷史風貌,確保文物安全併發揮其文化傳承作用。

檢察建議發出後,相關職能部門迅速組織人員啟動對濟美橋的修繕工作,重新對文物周邊環境進行專項排查整治,古橋周圍的施工圍擋退到文物保護範圍5米之外,並聘請專業人員清洗和重描濟美橋碑刻,安排專人值守,保護文物安全。

馬尾區檢察院以該案為契機,與相關部門簽訂《關於建立文物保護工作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在文物保護的案件線索移送、信息共享、聯席會議、聯合開展專項行動等八個方面建立長效機制,推動負有文物保護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職責。並在馬尾區深入開展法治宣傳進村莊、進社區活動,向周邊居民普及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知識,使之更加了解、重視和支持文物保護工作,合力形成政府主抓、檢察監督、公眾參與的共治共建共享文物保護格局。

據瞭解,為迎接在福州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2019年10月以來,福州市檢察院出臺了《關於開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並集中辦理了一批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公益訴訟案件,向世界展示保護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檢察力量。

今年3月,福建電視臺新聞頻道《檢察官說法》欄目對濟美橋保護的公益訴訟案件進行了專題報道,福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時貴作為嘉賓向全省觀眾介紹了包括濟美橋保護在內的,全市檢察機關開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的情況。節目播出後,馬尾區文物保護等相關部門也紛紛表示將以協作保護濟美橋為契機,共同構建文物保護新格局。

“文物保護是惠民的福祉,需要各級政府和部門通力合作,建立長效機制,我們會持續履行好保護公益的法定職責。”福州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陳亨順說。下一步,福州市檢察院將與相關部門繼續探索建立文物保護和公益訴訟檢察長效協作機制,為守護歷史記憶、傳承文化基因貢獻檢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