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是隆美尔的手下败将,结果输了战役回国以后却直升集团军司令

劳埃德·弗雷登道尔(1883.12.28—1963.12.4)出生于美国怀俄明。是美国二战一名陆军中将,服役于非洲战场的美军。曾参加过“火炬行动”,突尼斯战役,凯瑟琳山口之战等。他的父亲艾拉·利文斯通·弗雷登道尔也是一名军官,在他童年的时候深受父亲的影响并于1905年考入美国西点军校。百度百科上的弗雷登道尔的介绍非常简单,这是因为他确实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战绩,好不容易当了个军长,还遇上了沙漠之狐名将隆美尔,一战被打道回府!

他虽是隆美尔的手下败将,结果输了战役回国以后却直升集团军司令

弗雷登道尔

1943年2月14日,德意军发起了代号为“春风”行动的进攻。北面阿尼姆的第5集团军从弗德山口向美第2军阵地发起主攻,德第10和第21装甲师两面夹击,此战重创了美第1装甲师,攻占了锡迪布齐德。15日,南面隆美尔部队也攻占了加夫萨,向费里亚纳进逼。17日,隆美尔进占了费里亚纳。隆美尔计划从费里亚纳挥戈西北,向阿尔及利亚的特贝萨挺进,以切断英美盟军的交通线,从而把战术性胜利发展为战略性胜利。(虽然他被成为战术大师,虽然他被很多德军将领讽刺,隆美尔虽然是元帅,指挥的部队也就一个军)不过,他虽然得到了在罗马的德南线总司令凯塞林的支持,却得不到阿尼姆的合作,阿尼姆控制了装甲部队。经过妥协,隆美尔虽然获得了第10和第21装甲师的指挥权,但却不得不首先进攻东北面的勒凯夫。

他虽是隆美尔的手下败将,结果输了战役回国以后却直升集团军司令

这样,隆美尔面对的是英美盟军的正面而不是背后。隆美尔不由得火冒三丈。在他看来,这意味着“离敌人战线近得不能再近,势必使我们去攻打强大的敌人后备军。”2月19日凌晨2时30分,隆美尔开始向勒凯夫方向攻击前进。2月20日,隆美尔攻占了卡塞林隘口,接着向勒凯夫南面的塔拉推进。但隆美尔没能攻下塔拉,他的攻势被盟军的增援兵力阻止了。到2月22日,隆美尔停止了攻击,下令部队撤退。隆美尔的进攻作为一次“目标有限”的出击,可说是战果辉煌。但他未能实现迫使盟军撤出突尼斯的战略目标,尽管这一目标似乎十分接近了。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如果隆美尔从一开始就主持这次战役而不受牵制就进攻特贝萨的话,这样一个目标也许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能迅速夺取拥有大量补给储备的美军那个基地和中心机场,那会使盟国部队不再可能守住他们在突尼斯的阵地。”(也未必说弗雷登道尔太差,也许是他的对手太强了)

他虽是隆美尔的手下败将,结果输了战役回国以后却直升集团军司令

经常亲往前线的隆美尔

隆美尔的进攻使美军遭受了重大损失。美第2军3万人中有3000人阵亡,4000人被俘,260辆坦克被毁或被缴获,这是美军在北非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蒙羞受辱的艾森豪威尔立刻撤换了弗雷登道尔(让他回国训练新兵去了),任命勇猛善战的巴顿少将出任美第2军军长。巴顿早就渴望能与隆美尔交手,他说:“对他的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研究了他的每一个战役,自认对他了如指掌。我平生的愿望就是与他捉对厮杀。”

他虽是隆美尔的手下败将,结果输了战役回国以后却直升集团军司令

巴顿

就这样,暴脾气的巴顿隆重登场和隆米尔棋逢对手。 弗雷登道尔却被被撤换回国训练新兵去了,但是结果呢?后来居然当上了集团军司令!虽然他指挥作战差点,而且对手又是大名鼎鼎的隆美尔。(也怪不得他,如果是别的德军将领,中规中矩的弗雷登道尔也不至于败的这么惨。他私人关系来讲,跟马歇尔关系可以,所以他他回国后马歇尔还用他,他是在田纳西当第二集团军司令。(美国本土的集团军不辖实兵,只负责某一区域的动员和训练。冷战时期第一至第六集团军都是此种性质)隆美尔作为战术大师,以元帅军衔长期指挥军级部队以优势对人周旋,而他的手下败将弗雷登道尔虽然输了却从军长变成了集团军司令!这就是命!

他虽是隆美尔的手下败将,结果输了战役回国以后却直升集团军司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