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一)蜀汉托孤重臣

刘备夷陵大战兵败后不久,生命便走到了尽头,临死前指名道姓地叫来了两个大臣,进行托孤,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叫:李严。

诸葛亮不必多说,而李严则必须要多说,因为在这次他跟诸葛亮一起来之前,即公元222年,刘备就曾把李严叫来,就一件事,升任李严为尚书令——这在东汉年间可是大官,相当于副丞相,曹操的元老级谋臣荀彧,就是担任的这个官职。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一年后,李严跟诸葛亮,接受刘备的托孤。刘备临死前再一次,给李严加官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其中最容易引起误会的是“统内外军事”,许多人都断章取义,言称李严堪称是蜀汉的“总司令”,这是错的,因为后面还有四个字“留镇永安”。永安城,是防范东吴核心城池。所以李严这个所谓的总司令,就是防范东吴的。

但这却总以让李严牛一把了,毕竟当时蜀汉的防守重点,是东吴方向,堪称重任在肩。且又有跟诸葛亮一起进行托孤的经历,所以李严是两人之下(刘禅和诸葛亮)万人之上,完全是合适的。

搞明白李严在刘备死时,在蜀汉所处的位置,也就能明白,下面将要说的,李严改名的玄妙所在了。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自刘备死后,李严便战斗在了防范东吴的前沿上,要官职有官职,要资历有资历(两位托孤大臣之一),俨然成为了蜀汉的一方最强“诸侯”。但可惜的是自夷陵大战后,“永安无战事”。而随着孙权登基当皇上,吴蜀再次联盟。一下子让李严的重要性丧失了。

而几乎同时,诸葛亮开府办公,即,在丞相府处理国家事物,政令皆出自丞相府不算,且调整了大战略,开始北伐曹魏。三国时期的主要矛盾,从此转移到了蜀和魏之间。李严站在永安城,遥望着成都方向,心里如何想,谁也不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必有失落……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二)李严的失落

身为两位托孤重臣之一,从最初的举国之重(防范东吴),变成了如今的无关轻重,这里其实就不单单只有职责轻重之分,比如涉及到权力的转移和影响力的升降。

这其实很好理解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明白此间玄妙。可惜的是,李严虽有才华,却没有诸葛亮的大局观。须知当年刘备取得西川后,一度法正风头无双,诸葛亮都退避三舍,但人家诸葛亮却理解这一切,且还帮着做相关工作。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但可惜李严却缺乏这样的长远眼光,因为随后便发生了一件事。公元226年,诸葛亮准备北伐,要求李严率领兵马进驻汉中,毕竟李严防范东吴的重要性已减弱,主要矛盾转移为蜀魏相争,自然要抽调李严。但哪料李严却趁机要求,将巴东、巴西、涪陵等五郡合并成巴州,由他担任刺史。

这就是赤裸裸的要权!可想而知诸葛亮有多恼火,于是断然拒绝。那么李严为何要这样?正是因为他的失落造成的,因为一旦他服从了这个调度,那就等于李严从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托孤大臣位置上,跌落到了受诸葛亮指挥。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但该来的终究会来。公元230年曹真伐蜀,诸葛亮这次降低了要求,让李严抽调2万兵马防守汉中。李严却先搬出司马懿很欣赏自己,跟着又想如诸葛亮一样也设府办公。诸葛亮只得也退一步,任命他儿子接替他防备东吴,等于承认江州、永年一带是他的地盘,跟着上表刘禅,封李严为“骠骑将军”。

从汉制看,军队中最大的是大将军,最著名的是卫青,排在第二的便是骠骑将军,最著名的便是霍去病,这两职位相当于是如今的元帅!李严终于心满意足,以骠骑将军的身份,离开了江州赶赴汉中。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三)改名李平

李严如此一次又一次的要官要权,其心结所诸葛亮是懂的。所以曹真退兵后李严也回到了成都,因为他是骠骑大将军了,江州又有他儿子驻守,等于内外开花。

但如何安排李严,却成了一大问题。于是诸葛亮以明年将要北伐为由,让李严进入了自己相府的权力中心,任命为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代行丞相职责,也有说是“管理丞相府事物”,但无论是哪一个,李严都是二把手,因为诸葛亮的丞相府,是当时的蜀汉权力中心,所谓“政令皆出丞相府”。

也就是这一次任命后,李严突然改命了,叫:李平!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皆知,改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于个人来言,都是件大事!尤其是李严,因为他的第一身份是托孤大臣,然后才是什么骠骑将军,中都护署丞相事物等,且当时又已年过半百了。

所以从过程和最终改名的时间点来分析,李严的这次改名,大有跟过去决裂的意思,即,我不承认我是托孤大臣了,因为我成了另一托孤大臣诸葛亮的手下了。再说煽情些就是,我李严愧对先帝重托……问题又绕回到了刘备的托孤上!即,刘备为何也托孤李严呢?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四)刘备为何托孤李严

从当时刘备兵败夷陵的情况来看,由于夷陵大战,蜀汉丧失了许多精英,而同时刘备的创业势力,即,关羽、张飞、糜竺等也几乎全部丧失,只留下了一个赵云。

这便造成了诸葛亮的荆州势力和益州势力并驾齐驱的格局,刘备活着,他一个人就能压住,若死了呢?这是刘备必须要考虑的。所谓平衡山头,历来如此,许多大人物的真正功夫,其实就是能平衡山头势力。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选择了李严,跟选择法正一样。严格意义来言,两人都不属于益州土著豪强,因为这些土著豪强在本地根深叶茂,谁强跟谁合作。

比如刘禅投降时,益州土著豪强的谯周,起到了巨大作用,所以刘备是绝不会选择益州土著豪强的,只能选法正和李严这类“蝙蝠”,虽属于益州势力,但又不属于最强大的土著豪强,故而又必须借助统治者的权力,这便形成了一种沟通效果,即可代言益州势力,反过头来又可成为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此人是蜀汉的托孤重臣,却心怀不满更改了名字,注定了其结局悲惨

刘备的布局是,益州势力守备战略重点方向,是副职,诸葛亮的荆州势力,抓内政建设,为正职,如此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两方各安其事。但让刘备想不到的是,李严格局之小,出于意料。若说李严改名,仅仅是心怀不满还算罢了,可他却敢用国家大事开玩笑。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他负责粮草。却骗诸葛亮粮草接济不上,致使诸葛亮退兵,可当诸葛亮回来后,又装傻:你咋回来了,粮草充足!

要不是他是托孤大臣,这罪过足够砍他脑袋了,但却只把李严罢了官,此刻李严才明白自己错了,满心等待诸葛亮再次启用自己,但可惜诸葛亮却星落五丈原,李严明白以自己托孤大臣的身份,除诸葛亮敢启用自己外,别人谁也不敢,急火攻心下发病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