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新時代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歷史選擇——武義縣後陳村蹲點調研報告

“後陳經驗”是習近平同志留給浙江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扛起傳承、發展、推廣“後陳經驗”的重任,錨定推進新時代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目標,不斷在監督體系、制度執行、理論研究、信息化運用和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實踐探索,永葆“後陳經驗”的生機和活力。

新時代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歷史選擇

——武義縣後陳村蹲點調研報告

王雙全

“後陳經驗”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發現、總結和推廣的我省武義縣後陳村農民在黨的領導下,以村務監督為核心的“治村之計”上升為“治國之策”的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實踐探索成果。

5月23日至25日,按照省委“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的統一部署,我帶著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推廣“後陳經驗”、推進我省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課題,赴武義縣後陳村蹲點調研。其間,重溫了習近平同志當年的重要講話,分別與後陳村村兩委班子、監委會班子、村民代表等40多人開展了座談交流;走訪慰問了老黨員、老幹部、抗美援朝老兵和普通農戶;並調研了另外4個村的推廣情況和基層派出所、司法所、綜治平臺等工作情況。後陳村人居環境優美,村民生活富裕,治理有序有效,民風淳樸向上,令人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基層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真理力量,更加堅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信心,對“後陳經驗”的發展歷程、生動實踐、深遠意義以及創新發展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一、“後陳經驗”的發展歷程和生動實踐

2004年初,武義縣後陳村率先開展村務監督探索和試點,同年6月18日,正式成立全國第一個村級民主監督組織——後陳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在習近平同志親自關懷推動下,“後陳經驗”不斷完善和推廣。2005年6月17日,習近平同志專程到後陳村調研,詳細瞭解村級民主監督的組織形式和村務監督流程,與基層鄉村幹部座談,強調要總結經驗、繼續探索、不斷完善。2011年2月1日,習近平同志對“後陳經驗”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規範村幹部用權用錢行為,是密切農村幹群關係、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積極舉措,也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有益探索。浙江在這方面的做法可供借鑑。14年來,習近平同志先後對“後陳經驗”作出8次批示。2010年,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寫入修改後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後陳經驗”從“治村之計”上升為“治國之策”。2017年1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實現了基層實踐與頂層設計的良性互動。

“後陳經驗”從一村一地到全國各地,從質樸簡易到規範權威,從財務監督到全面監督,從自發自治到民主法治,很好地契合了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趨勢和發展規律,成為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生動實踐和參照樣本。

第一,依靠監督管好權力,增強了老百姓的向心力和村幹部的幹事動力。曾經有一段時間,儘管村裡的牆上掛滿各種“規定”,文件寫滿各種“要求”,但由於缺少有效監督機構,村幹部犯錯誤、出問題的現象屢屢發生,幹群關係緊張。群眾說,村幹部“初任之初是好人、真抓實幹成能人、經過宣傳成紅人、放鬆監督成狂人、發展下去成罪人”。“後陳經驗”通過制度創新落實村級權力監督制衡,創建了村務監督委員會,構建了村務決策和村務管理活動的監督流程,使得村務監督實現從事後監督向全程監督、單項監督向全面監督、同體監督向異體監督、個體監督向組織監督的轉變,有效解決了以往村級監督流於形式,缺位、失位、錯位等問題,倒逼村務工作中“權大於法”“利益集團說了算”等現象不可逆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後陳村黨支部書記陳忠武告訴我,以前村幹部幹事,村民總懷疑撈好處,不幹事,村民又要罵無能,當幹部真是“兩難”。但自從有了村監委會,既給群眾一個明白,也給了村幹部一個清白。武義縣由村監委會糾正的村務數已近1500件,村務問題引發的信訪件同比下降60%。

第二,規範監督完善制度,增強了村民組織的自治能力。“後陳經驗”以《村務管理制度》和《村務監督制度》等制度為基礎,以村務公開為重點,以《村級組織工作規則》《村幹部管理辦法》等為依據,把村務決策、農村“三資”管理使用、工程建設、福利發放等所有村務都納入了“村務六步工作法”和“五議兩公開”體系中,不斷規範升級村級監督配置、監督職責、監督內容、監督形式、監督權限、監督重點及救濟機制等核心機制,實現了村級事務管理從村幹部“擺平就是水平”的能人治村模式轉到全體村民依靠制度管人、管事。可以說,“後陳經驗”事事講程序、事事講規範、事事講公開的做法,讓群眾對基層法治有了實實在在的摸得到、看得著的感受和參與,極大地促進了法治意識、制度意識在村民心中紮根,是一次深刻的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大洗禮。2016年度,武義縣各村召開村務聯席會議平均9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平均6次,推動了村級組織公開、公平、公正辦事。

第三,強化監督鞏固執政,增強了黨組織的領導能力。村監委會不是村級黨組織的對手,而是助手。“後陳經驗”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制度建設,旗幟鮮明地加強村黨組織對村監委會的領導,堅持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系統謀劃部署村務監督工作的發展方向、基本原則和重大政策,形成村黨組織領導、村民代表會議決策、村委會執行、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的農村現代治理格局,有力夯實了黨的農村基層陣地。2017年村社換屆後,全縣544個村監委會主任100%由村黨組織成員兼任。今年,武義縣開展的徵遷體量最大、徵遷情況最複雜的城中村改造中,依靠村黨支部的作用,實現20天簽約4339戶、涉及面積60.6萬平方米,並保持社會穩定。

第四,依靠監督形成合力,增強了新農村的發展活力。“後陳經驗”推出之時,確實也存在一些反對之聲,因為每項工作都要嚴格按照程序來,都要接受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全程監督,無論從時間成本、人力成本還是從工作效率上都會“大打折扣”。但是,後陳14年的實踐證明,這樣的做法是健康、可持續的。在“後陳經驗”帶動下,村兩委班子不敢亂作為,因為亂作為就意味著工作不敢光明正大地貼到村務公開欄中,得不到廣大村民的配合支持;村兩委班子不敢不作為,因為不作為就意味著村務公開欄中沒有工作可公開,這一任黨組織班子的工作成績就落後於前一屆,就會在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農村中被村民拋棄。這樣的往復,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合力、激發了上上下下的活力。村監委會制度建立以來,後陳村歷經4屆村組織、20多名村幹部的更替,涉及3000多萬元的村莊建設投入以及100多戶的農戶新居動遷,實現了連續14年村黨員幹部“零違紀”、村民“零上訪”、工程“零投訴”、不合規支出“零入賬”,村集體經濟增長14倍,村民年人均集體分紅達到2000多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翻兩番、近3萬元,全村養老、衛生保障村級統籌,文化禮堂等惠民設施建成落地,成為村風和諧、村容潔美、村民富裕的“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武義縣也亮麗地交出了發展報表、平安報表和生態報表,綠色轉型、美麗富民的願景正一步步實現。

二、“後陳經驗”的深遠意義

看到“後陳經驗”14年來的發展創新和給基層面貌帶來的重大而深刻的變化,聽到群眾對“後陳經驗”的質樸評價,觸發我最直觀、最強烈的體會是:發端於武義後陳、成長於浙江大地的“後陳經驗”,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以武義縣為代表的浙江縣域層面在推進農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形成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總結,是新時代浙江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一個縮影和象徵,具有寶貴的實踐意義和重大的理論價值。

第一,充分體現了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後陳經驗”的形成、發展和完善,一以貫之堅持以習近平同志關於“後陳經驗”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引領,始終突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通過加強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工作領導等各種方式,確保這一制度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使之成為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基層社會治理典範。實踐證明,只有加強黨的領導,農村基層民主才能得以健康發展。

第二,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觀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樣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後陳經驗”的本質在於基層治理理念的重大轉變,通過最大程度地傾聽、包容和吸納廣大農戶多元化的現實訴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新期待,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並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

第三,充分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後陳經驗”是新世紀初浙江農民追求基層民主法治的新創造,完善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設計,構建了每一個村民常態化行使民主權利的通道,體現了被管理者對“村務管理者”權力的監督與制衡,有效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這充分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第四,充分體現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方向。“後陳經驗”強調製度約束與執行的剛性,通過構築“制度的籠子”來遏制人的消極方面因素,使“能人治村”的傳統治理模式逐漸轉變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治理方式。同時,從村監委的監督履職、村規民約的全面實施,形成了農村基層自我發現矛盾、內部化解矛盾的糾錯機制,把大量的問題解決在發生之前,實現了民心在基層凝聚、資源在基層整合、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這充分說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自治的力量、法治的功能、德治的優勢三者缺一不可。

三、“後陳經驗”的堅持與發展

第一,始終堅持黨對村務監督的領導。這是新時代傳承發展推廣“後陳經驗”的根本遵循。一要堅持黨在農村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不動搖。發揮村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引導村監委會成員增強黨的意識、紀律意識、責任意識,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覺在黨的領導下盡心盡力做好自身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實現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二要堅持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不動搖。黨組織要旗幟鮮明地領導村監委會的工作,村監委會各項工作都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堅決防止把村監委會、村委會和村黨組織搞成“三駕馬車”。村務監督委員會要自覺接受村黨組織領導,把對黨負責和對村民負責統一起來,圍繞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落地生根開展監督。三要堅持支持村務監督委員會依法行使職權。強化黨組織對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人選的把關,理清職責權限,領導而不包辦、支持而不越位、指導而不干涉,主動維護好村民民主實踐的神聖權利。

第二,始終保持村監委會的民意代表性。這是傳承發展推廣“後陳經驗”的靈魂。一要引導群眾充分參與。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堅定地走群眾路線,強化群眾的參與意識,不斷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民主監督中的有效作用。二要確保群眾充分行使權利。全面落實人民當家作主的要求,確保讓人民群眾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明明白白地知道權利怎麼用、理直氣壯地行使監督權,切實防止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三要堅決取信於民。把“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作為村務監督的核心要素,完善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切實防止出現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後無人過問等現象。

第三,始終保持村務監督的鋒芒。這是傳承發展推廣“後陳經驗”的關鍵。一要以法治化推動監督更規範。進一步完善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理順村黨組織與村監委會之間的關係,健全村監委會的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規範監督程序、豐富監督方式、創新監督載體。二要以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推動監督更精準。以建立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為抓手,加快形成村級權力運行的“負面清單”“責任清單”“要件清單”和“處罰清單”,通過清權、確權、配權、曬權、制權等,把村務管理的權力底數、權力來源、使用條件、運行規則曬清楚,為監督提供更精準的靶標。三要以新方式、新手段推動監督更有質量。推廣和使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探索建立數據豐富、全程留痕、重在預防、功能完備的群眾可用、會用、管用的村務監督信息系統。四要以隊伍建設推動監督更上水平。全面提高履職能力,打造黨性強、紀律強、責任強、能力強、作風強的村監委隊伍,啟動村監委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健全村監委人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工作機制,落實村監委會辦公場所、人員經費保障等政策。

第四,始終堅持通過村務監督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這是傳承發展推廣“後陳經驗”的目標。一要通過監督促進發展。把能否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為檢驗村監委會工作的重要標準,村監委會要廣泛凝聚民心民智,幫助支持村兩委制定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長遠規劃,助力推進事關村集體經濟發展、事關農村社會事業進步、事關美麗村莊建設等重大工作。二要通過監督改善民生。聚焦農村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居家養老等民生問題,問計於民、問情於民、問需於民,把需求向村兩委真實反映,督促村兩委按照村民意願推進各項民生事業,做到以民主保障民生。三要通過監督增強便民服務能力。把建設好、發揮好、維護好便民中心作為加強村監委會建設的重要平臺,在解決“不願管”“不好管”“不善管”等問題上,發揮村監委會不可替代的作用,進一步疊加和加強法律服務、治安管理、訪調結合等新內涵。

“後陳經驗”與“楓橋經驗”一樣,都花開浙江、香滿全國,理應協調推進,使其相得益彰。我們要以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週年暨習近平同志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週年為契機,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的部署,以及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的要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依靠群眾解決問題,推動面上制度創新,加強分類指導,不斷豐富和完善新時代“後陳經驗”,推動村務監督工作繼續走在前列,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作者為浙江省副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