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忘川河」的傳說

忘川河是陰間的河,位於陰曹地府,凡是輪迴轉世者,必經此河。河上架了一座橋,就是奈何橋,通過者須飲下一碗孟婆湯,將前塵往事都拋掉。這裡有個疑問,忘川河是誰開鑿的?它是在地府修建時就已經存在,還是修建地府後重新開鑿的呢?

關於“忘川河”的傳說

關於“忘川河”的傳說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地府的概念是怎麼形成的?

據說,佛教於東漢末傳入中原後,輪迴和地獄觀念逐漸形成,佛教中的鬼與本土的鬼相融合,形成一套十分完整的陰曹地獄體系,特種各樣鬼靈開始變得形象具體。

而在佛教沒有傳入中原之前,道教不太講究來世,但他也有一套以酆都大帝,東嶽大帝為首的鬼神系統,後來與佛教鬼神合流,佛道鬼神濟濟一堂,共同管理陰間鬼事。

其中,地獄觀念的形成就和東嶽泰山有關。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並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在佛教進入之前,泰山主的生死觀念是人死後要魂歸泰山,《後漢書烏桓傳》就記載:"如中國人死者,魂神歸岱山也"。又《許曼傳》:“自去少嘗篤病,三年不愈,乃指泰山請命。”

關於“忘川河”的傳說

在東漢末年佛教傳入後,其地獄觀念就直接借用於泰山主生死觀念,因此泰山就是地獄的原型,有的僧人在譯經時就乾脆把"地獄"譯為"泰山"。

例如三國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卷七:"聞泰山湯火之毒、酷裂之痛,餓鬼饑饉積本之勞,畜生屠剝割截之”此處的"泰山"就是"地獄"。

《分別善惡所起經》更直接把泰山與地獄合二而一:"四者死後,魂魄入泰山地獄中考治數千萬毒,隨所做受罪"。

而忘川河實際上就是緣起於泰山的一條河。佛教將其吸納近來,成為了地獄系統中的一條陰間之河。

忘川河又稱奈河,奈何橋,實際上也是奈河橋。奈河二字是印度梵文"地獄"的譯音。忘川河因此也是地獄之河的意思。

據說其水如血,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裡面有很多的惡人惡鬼。但它的原型之河只是一條普通的河流。

它發源於泰山,流經山東省泰安市區,將泰安城區一分為二,名為奈(這裡的奈實際上是左水右奈,大概避奈何之諱加水部)河。

泰安素來有跨天、人、地獄三界的傳說,並且每每都能在地名、古籍中發現這些傳說的影子…玉皇頂,碧霞祠,天街,南天門,中天門,一天門,大藏嶺,紅門,奈河,黑龍潭,傲來山,岱廟,蒿里山……

其實山城一體的泰安城古來被視作“三重空間”:天堂仙境、人間鬧市、厚土大德,這種空間組合,表現了人文思想與城市建設格局的結合,同時也與民間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