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筆記之清朝上篇·七

周更/一篇

大清國不屑於同那些被認為是小馬仔的西方國家有任何的經濟瓜葛。西方資本主義勢頭越來越猛,清王朝不願意自己的領土受到侵犯,也不願意自己的人民同外國交往,進而危及自己的統治。

在尚有些虎威的乾隆爺時,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在某種程度上來看,當的確實也限制了外國人的經濟入侵,但從長遠來看,這一政策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抵抗侵略的作用,反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也可以說,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大清國已經逐漸落後於同期的其他國家了。

大清在經濟上自給自足,確實什麼都有,誰還買你的英國貨?而英國對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有著旺盛的需求,處於國際貿易的不利地位,這讓英國當局極為不安。英國產品在中國永遠賣不出去,那怎麼辦?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英國商人階層就採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毀人滅種”的方法,向中國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鴉片”,以滿足他們追逐利潤的無限慾望。

通史筆記之清朝上篇·七

在英國本土,鴉片是不能種植的,英國不產,印度產。東印度公司就在印度支持種鴉片。包括現在的金三角、緬甸的鴉片都是最初英國人種植的。

鴉片的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煙毒氾濫不僅給中國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損害,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時任兩廣總督的林則徐在道光帝的支持下大力禁菸,並在虎門銷煙。中國禁菸消息傳到英國後,維多利亞女皇同志從便以維護英國自由貿易的原則為藉口向中國挑起了後世所謂的“鴉片戰爭”。

就這樣,4000名大英帝國遠征軍,16艘戰艦,540門炮,繞過半個地球,去進攻一個擁有4億人口,90萬正規軍的東方帝國。

通史筆記之清朝上篇·七

結果是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帝國遠征軍成功封鎖廣州、廈門等處的海口,截斷中國的海外貿易,並於7月攻佔浙江定海。此時,中國沿海地區,除廣東在林則徐主持下稍作戰備外,其餘均防備松馳。大清國分佈在全國的25萬八旗兵和66萬綠營兵只顧拿銀子抽鴉片、毫無戰鬥力,在寥寥數千名英軍面前(後來英國逐漸增兵至2萬人),煌煌大清很快被打得一敗塗地。

道光皇帝懾於英國戰艦的威脅,改變了之前的抗英態度。林則徐依舊上書,堅決抵抗侵略者。道光為平息戰事,以誤國誤民、辦理不善等罪名查辦了林則徐等。但英國的狼子野心豈是查辦一個林則徐就能滿足他的。之後由於英國種種挑釁,沿海戰事又開,大清國又被打得體無完膚。

我做不到盡善盡美,接受您寶貴意見後或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