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創時代: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談到大學生創業, 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鼓勵有為青年敢闖敢試,以創業帶動就業。他指出,創業可以鍛鍊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全社會都要給與支持,還鼓勵大學生們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創業之路。

就創時代: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但當前大學畢業生創業能力普遍較低,成功率低,自主創業所佔比例很少。

綜合分析一下,親君以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業需要資金,這對尚未就業或正要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是十分困難的。

2、創業需要行業知識、經驗與行業社會聯繫,大部分畢業生不具備這些條件,一些研究生固然讀研前工作了幾年,但在原有企業中能獨當一面的很少。要獨立創業,無疑要面對新的挑戰。

3、我國不少行業的供給能力遠大於市場需求,除非能依靠新的技術,否則就難以創業。

4、市場還不規範,同時受傳統文化影響,多數人對創業有恐懼心理。

那麼,為什麼要培養大學生創業的能力呢?

首先

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是社會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21世紀是以現代高技術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這一發展特點,要求把握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年輕大學生擔負起創業的歷史責任。另一方面,我國正處於產業化、城鎮化高速發展的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多的創業者來創造新的工作崗位,減輕就業壓力。

其次

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假如高等教育不能培養出大批有創業能力的優秀畢業生,大量畢業生無法就業,就很難有長遠可持續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也將失往意義,因此,高等教育應切實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

第三

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是緩解我國就業壓力的需要。當前的就業形勢要求更多有條件並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之路。既可以為自己尋找出路,同時也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社會勞動力就業。

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業的能力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高等院校應解決好專業課程和創業課程、創業課程與創業實踐、實習基地與經濟體的關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網絡教學、遠程教育等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第二

在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礎課程、專業學科與其他學科課程的交叉融合,開設經濟學、治理學、法學、財務會計以及外語、計算機等課程,拓寬學生知識面,加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第三

將創業能力的培養納進課堂教學體系,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練習和幫助。

第四

努力營造全社會濃郁的創業環境和氛圍。

第五

學生個人可以利用大學社團得到實踐鍛鍊。學校社團的任何一項活動,從策劃到最後實現都是一個綜合過程。參與全局,體驗全局,可鍛鍊組織、協作、利用資源等能力。這是鍛鍊綜合能力最基本的途徑。

第六

可以利用大學課餘時間和冷暑假打工積累經驗。

第七

積極參與學校創業實踐基地的各種實踐活動。

親君提倡創業、鼓勵創業,由於創業是一種人生的選擇,是一個人生理想的出發點,是青年人夢想開始的地方。

固然創業是激動人心的,是催人奮進的,但創業究竟不是遊戲,既可能有成功的喜悅,也蘊含著巨大的風險。所以,創業盡不可盲目,幸運之神只光顧有準備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