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有可能全方面超越華爲嗎?

互聯網與安全

我們不妨這麼來分析,小米如果要超越華為,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實現突破?

1. 業務體量。華為2017年銷售收入6036.21億元,小米1146.3億元,兩者相差5倍多。華為有三大業務線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而小米目前主要還是一家手機公司。

2. 即使把手機業務單獨拿出來,小米也不佔優勢,2017年小米手機均價881.34元,同時也雷軍承諾小米永遠堅持硬件綜合淨利潤不超過5%。相比起小米走性價比的路線,華為的手機定位要高端不少,利潤也比小米豐厚許多。

3. 小米的優勢在於它的商業模式。雷軍認為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建設全球化開放生態,征途是星辰大海。過去幾年小米的手機不賺錢,但是通過手機獲得用戶流量銷售周邊智能設備的打法意味著小米想打造的是一個生態體系,而並非只是一家手機和硬件廠商。

雖然說是這麼說,但目前小米的商業模式還只是在起步的階段;不過這也正常,如果小米已經把全部的事情做完了,那也不需要通過IPO去融資了。

我們可以把小米的模式看作是騰訊+蘋果的混合體,按照雷軍的說法“小米是全球罕見的,同時能做電商、硬件、互聯網的全能型公司。” 但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至少在目前階段小米在流量上和騰訊相差甚遠,在技術上和蘋果也有巨大的差距(蘋果自研手機芯片,小米用的還是高通)。

小米最終能超越華為麼?這取決於它的生態最終是否能夠建成,我保持謹慎的樂觀,但至少也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見分曉。



高挺觀點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全方位超越?很大難度吧?

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雖然幾率是小了點。

經營範圍不一樣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

小米呢?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0年3月3日 ,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硬件和電子產品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同時也是全球第三的智能手機廠商。

小米以MIUI起家,智能手機業務為主要的業務,全球前十的智能手機廠商。同時小米還有小米的生態鏈,出售各種的電子產品和生活產品。

但是全方位的超越是怎麼樣才能全方位超越啊?

營業收入嗎?

華為的2017年的銷售收入是: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淨利潤475億;

去年11月份,雷軍宣佈,小米2017年10月份就完成了年初1000億銷售額的計劃,全年的銷售收入估計是1000億多一點。大約為華為的五分之一。

產品嗎?

華為的麒麟芯片世界第一梯隊,跟高通、三星、蘋果的芯片直接比;小米澎湃芯片還在中低端試驗,而且第二代還沒有出,華為技術上領先。

華為P20 Pro的拍照能力直接秒殺了iPhoneX,推出了GPU turbo技術,讓華為麒麟970的遊戲性能追評高通的頂級芯片。

研發嗎?

華為在2017年的研發費用達897億元人民幣,超越蘋果,最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接近4000億。小米2017年全年研發費用為31.51億元,還沒有華為的十分之一。

手機銷量嗎?

華為去年的手機銷量1.53億臺;小米已經達到了9000萬臺。不過不要忘了的是小米在2014年和2015年的出貨量是中國第一的。但是小米能再超越嗎?

小米很厲害的,但是別捧殺了,華為真的強大得很恐怖的。


太平洋電腦網

小米不可能超越華為,因為小米沒有技術積累而且主要在國內市場,而華為技術領先,佈局國際市場。但是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超越華為手機是大概率事件。



為什麼小米不可能超越華為?

一、華為小米銷售額差異巨大,華為全面領先

華為2017年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4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

而小米2017年銷售收入1146.2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67.5%;經營利潤為122.15億元。

二者差異太巨大了,銷售收入華為比小米多5000萬,是小米的6倍,利潤是小米的4倍,太難超越了。

二、華為是一家技術公司,而小米是零售公司

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達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

小米2017年全年研發費用為31.51億元,僅僅佔據了營收的2.7%,甚至低於營銷推廣的4.6%:所以小米的核心是零售。

但是手機行業技術越來越重要,否則會受制於其他上游企業。

但是,在手機市場小米超越華為是大概率事件,華為全年智能手機發貨1.53億臺。小米已經達到了9000萬臺,差距正在縮小。

所以雷軍曾說,並將在未來兩年半時間內,超越華為重新奪回中國市場第一的寶座。

你覺得小米能超越華為嗎?


毛琳Michael

可能是有可能的,畢竟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不過至少近期看,華為還是保持著強大的優勢。

首先華為通訊出身,並擊敗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及供應商。收入上也碾壓了愛立信,諾基亞等傳統通訊巨頭。更是可以再5G行業標準的制定上,和長期的壟斷主高通有了一決雌雄的底氣。

小米憑藉著性能發燒,售價親民的政策,也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績。不過小米公司成立於2010年,華為公司成立於1987年。即便是負責手機為終端也成立於1993年,要比小米有著更多的沉澱。

沉澱意味著什麼呢?在技術積累上華為目前優勢更大。截止2017年底,華為申請專利的數量達到74307件。雖然這中間通訊方面的專利居多,但和小米專利的覆蓋面相比,還是更大一些。同樣的,小米近8年積累,專利數也將近破萬,可謂進步神速。不過想趕超華為還不是一朝一夕。

另一方面,華為公司的盈利規模也是國內私企中相當靠前的存在。比如,在2017年6036億的營收中,有相當一部分收入被投入到了技術研發中。在近5年的財務報表中,華為的年淨利潤率都控制在10%以下,不是不賺錢,而是都花出去了。在榮耀Play發佈會上,餘承東再次表明,2017年華為花在技術投入上的資金在104億歐元。

小米方面,有種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感覺。性價比不僅讓小米一夜爆紅,收到追捧,也讓它的受眾群體習慣了高配低價的策略,這就註定了小米不能,或者非常難通過品牌溢價的方式來獲得利潤。在走出國門方面,小米在周邊國家,尤其是印度取得了非常驚人的成績。

所以雷軍在6x發佈會上喊出的“小米手機利潤率不會超過硬件成本的5%”,是底氣十足的。

對於小米而言,互聯網的風口是流量,這方面BAT都有,小米沒有。但是手機就可以作為接入用戶的端口,所以我把手機賣的便宜,出貨量大,越多的人用小米手機,享受我小米服務的人也就越多,就有更大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小米從1s開始,就提出了智能生態鏈的概念。你看現在小米周邊的東西,覆蓋了生活全全面面,這是早有準備的。

所以你說小米能全面超過華為嗎?不存在的,不是一個路子,何談超越呢?


找靚機

這個問題其實有點無聊。華為最近十年在研發上的投入超過三千億,未來每年還要投入200億美金,這個數字在全球目前可以排到前八名。排在華為前面的科技公司,也就是刨開汽車、製藥之外,只有三星、英特爾、谷歌和微軟。基本都是行業的一線巨頭。而蘋果也只排在第十一位。而小米的夢想目前只不過是全部年收入超過一千億罷了,注意是收入,而非利潤。換句話說,你一年的銷售額,還不到人家一年的研發花的錢。如果你想要超過華為,單從這個方面來講,都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華為有三大BG,運營商BG,消費者BG和企業BG,其中的消費者BG是和小米業務重合的部分,這部分華為2016年的收入是1798億,賣出了大概1.39億臺手機。佔到了華為全年總收入5216億元的34.5%,這差不多是小米的一倍了。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收入60%來自於海外市場,是一個全球化非常好的公司,尤其是在海外提供更多的通信基礎設施的鋪設,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公司。這和小米全球賣紅米是不太一樣的。

事實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停滯,甚至還有倒退,小米今年的增長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國內市場樂視的推出,讓出了近2000萬臺的市場,另一個就是紅米的全球化鋪貨,在印度實現了幾百萬臺的銷量。但即便如此,小米的手機銷量估計也只是和2015年差不多,而且看不到品牌高端化的成功跡象,就連最出名的小米mix,月出貨也只有2萬臺,所以紅米鋪貨大概是小米手機領域前進的最大動力。剩下的市場增長大概就要來自小米雜貨鋪了,這種貼牌的方法其實也並沒有實現什麼技術性的突破,更多的還是價格上的突破,整體市場規模也很小,就好像小米賣的最好的充電寶,佔到了全部市場的80%,三年的銷售額也不過是40億。而且這些小米供應鏈上的公司,能活多久,能做多大,其實還是存疑的。因為電商領域,也要面臨京東、淘寶這樣大平臺的擠壓。

總體來說,核心問題就是,小米並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技術壁壘方面,這是小米發展的第一個瓶頸。小米最大的優勢其實還是在價格上,這也註定了小米是沒有辦法成為高端品牌賺取品牌溢價的。目前小米最大的理想是開滿線下店去和oppo、vivo競爭,大概開了一些小米之家了,可能年內能到上百家吧,但ov的銷售網點每家都有超過二十萬個。vivo的x20敢於一次性備貨350萬臺,而小米的mix2好像也就十幾萬臺。雖然在手機銷售臺數上小米可能和ov中的一家差不多,但在利潤上,基本沒有可比性。沒有品牌溢價是小米發展的第二個瓶頸。

華為的3000億不是白投的,在通信技術上的領先是蘋果也要來換專利的,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可以在全球銷售的重要原因。因為大部分海外市場的壁壘都在專利上,你沒有相應專利,在中國、東南亞之類的地方賣賣還可以,在發達國家賣就要賠到死。小米也在收購專利,實際上也是為了打開國際市場。華為在麒麟芯片上的技術,已經成了氣候,目前是可以脫離對高通的依賴的,重要的是消費者也認可。而小米弄的澎湃芯片,如果用上了,消費者是不敢買賬做小白鼠的,這個差距也一時半會難以彌補。華為在基礎設施鋪設的基礎更是小米不可逾越的,那麼多通信基站都是華為的,最終和手機連成一體,還是可以有更好的體驗和功能出來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就算不談華為的優勢部門,只談手機,小米能夠超越的可能也不太大,更不用想全面超越華為了。你給小米三千億去研發,再讓華為十年什麼也不幹,都不一定。

市場風口起來的時候,你可以用一點花招來顛覆傳統市場,但市場穩定和成熟之後,最終靠的還是品牌和技術的積累以及渠道的鋪設,這三點顯然都不是小米的優勢。而小米的價格優勢其實不能算優勢,會嚴重製約小米的品牌溢價,最終人家做的是耐克阿迪,你做的還是回力。

最後一個問題,米粉有錢了,還用小米麼?誰又會一直窮呢?


萬能的大熊

表面上看上去,小米近幾年發展十分迅猛,但是仔細想一下是不是真的,像我們感覺到那麼強勢呢?眾所周知的是,小米手機除了在手機方面做的比較優秀之外,還有龐大的生態鏈系統,然而正是這龐大生態鏈系統給我們的一種錯覺是:小米公司真的很強大。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下面,分幾個方面來討論一下。

其次是小米手機缺乏,高端定位的手機。小米手機這麼長時間以來,一直銷售非常火爆,這也是另外一個給我們的錯覺:小米手機真的很強大。但是仔細查看一下小米手機出貨量詳細數據可以看出,小米手機出貨量裡,紅米手機系列佔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千元機和百元機的,手機利潤低到可憐,包括小米手機的旗艦機,利潤也不是太高。當然,這對於消費者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一家科技公司的發展來說,就不是好事了。大家都知道今年的oppo和vivo,在技術上的爆發讓人瞠目結舌,(vivoNEX和OPPO FindX)仔細想一下,這絕不是oppo和vivo突然的爆發,而是在前幾年oppo和vivo中端手機的銷售上取得了巨大的利潤,才支撐起技術研發從而集中在今年進行爆發。反觀小米手機,今年的小米八週年發佈會,雖然表面上熱鬧非凡異常隆重,但是發佈會之後可以看出發佈的小米三部手機,除了性價比依舊高超之外,並沒有特別特殊的技術創新點。


螢光IT

注意用詞:全方面超越華為?就目前來說全球能全方面超越華為的企業都很少,你要知道華為的業務不止手機,而小米的主營業務就是手機!就算小米在手機業務方面超越了華為,在通訊方面、和網絡技術支持方面小米是未涉獵的,就更談不上小米超越華為了。

但是咱們就只來談談手機業務方面小米有沒有可能超越華為,就目前這個勢頭來看小米這幾年是沒有可能超越的華為的。

銷量差距

咱們先來看看手機銷量,不看遠的就看2017年第二季度的國內手機出貨量:

TOP1.華為,2350萬臺,市場份額21%

TOP2.OPPO,2010萬臺,市場份額17.9%

TOP3.vivo,1600萬臺,市場份額14.4%

TOP4.小米,1420萬臺,市場份額12.7%

TOP5.蘋果,800萬臺,市場份額7.1%

看到這個銷量你就大概知道小米和華為的差距有多大了,差距接近1000萬臺啊,中間還隔著兩座大山OPPO/VIVO!你尚且不問小米和華為的差距有多少,你先得問小米和OPPO的差距是多少???這1000萬的差距可不是幾百萬臺的差距啊,努努力還能追上,1000萬可就是一條鴻溝了 這就是國際廠商和國內品牌的差價。

硬件實力

華為基本自己全系列機型都採用了自己處理器了,而小米雖然發佈了一個澎湃松果處理器,但是那也只在低端機上面曇花一現,從處理器上面這個層面來說小米也不是華為的對手,趕超華為也非常艱難,而華為最近才發佈的AI智能處理平臺970也是名聲大噪,領先於全球率先加入了NPU,到了計算層面上,AI裡一部分是學習,學習裡一部分是深度學習,而深度學習最主要做的計算方式是卷積。這交給CPU去做,可能要花十幾步完成一個操作,但是NPU一步就能做完,這就是效率的差異。



品牌影響力

華為的愛國營銷有多厲害我相信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而從國內的知名度和信任度上面來說華為也是大大高於小米的,雖然小米早就以國民機自稱,但是真正的國民手機國民品牌還是歸華為莫屬吧,而最近華為更是營造另一個理念:窮人用蘋果、富人用華為,而這句話貌似看上去還比較有道理。

而重要的就是華為的高端機已經在市場站穩腳跟了,小米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四五千的高端機,華為Mate系列已經突破國產手機售價的天花板了,而且已經被消費者所接受了!一萬多限量版和定製版搶的人還非常多。對於品牌形象來說,還是高端機更能夠提升品牌檔次。


水哥愛搞機

1、目前小米絕無可能全面超越華為,就是手機目前也絕無可能!

2、事實勝於雄辯,數據展示——

華為有三大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

——華為公佈的收入信息數據顯示:2017年華為運營商業務2978.38億元,企業業務收入549.48億元,消費者業務收入2372.49億元,未分配項目135.86億元,合計6036.21億元。

證監會公示小米CDR招股說明書顯示, 報告期內,公司智能手機銷售收入佔比最高,2016年、2017年智能手機收入分別為487.64億、805.64億(每部均價881.34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71.33%、70.43%。

3、生意的本質就是風險或不確定,至於以後的事情:一切皆有可能!——因為難有百年的老店,只有時代的企業! 不管是華為,還是小米。

4、小米同華為的理念、企業文化、創新、商業及經營模式都不一樣,而目前,華為大多方面都遠勝過小米等對方!

但是如圖,目前小米的所謂新商業模式“鐵人三項”確有可圈可點、成功之處!

——小米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其性價比之摧古拉朽,確實拉低並加速普及了國人的智能手機,且幾乎再無山寨智能手機了,小米功不可沒!

5、企業的競爭實際也是領導人任正非和雷軍,及其核心團隊的競爭,兩者的哲學思想、經營理念、人格魅力、人才凝聚、創新投入等之高低、之高下、之分明,連平民百姓都心知肚明!






經營智慧人生

小米已經完全超過了華為。

在手機領域奧氏體殼子193道工序小米掌握核心科技。

小米開發出了全面屏。

小米黑科技特別多,用高通820也是黑科技。

小米生態已成功。

小米牙刷是屌絲們第一選擇。

小米衛生紙也出了。

還有小米無人機,小米空調等。

小米科技掌握核心技術。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264c27793229601fd3cdaa9ed14c9e0\

李勝茂1

看看小米那個結構,當時是外資企業不希望中國在核心技術上爆發,所以利用VIE模式扶植起了小米,利用成熟的外資企業核心技術超低價打壓國內的起步,之所以選擇小米是因為雷軍旗下有大量的互聯網公司,可以左右很大一部分網民的輿論導向,從而達到打壓國內核心技術的發展。雖然有一部分廠商因此而倒下,但國內廠商最後還是頂住了壓力穩步發展了起來,特別是華為利用一家雄厚的家底硬生生的打破了高端芯片市場的壟斷,還有天馬柔宇京東方等等自主企業。所以說如果真的小米全方面超越華為,最高興的是高通三星等一些外資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