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魯冠球現象背後的傳奇(中)《中國汽車四十年》

魯冠球現象背後的傳奇(中)【第一支柱】

導語:1995年,民營零部件企業開始浮出水面,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關注,這是繼國有合資之後,民間資本涉足汽車領域的開始,為民間造車提供了試水的可能。

撰文/秦淑文

【上接:魯冠球現象背後的傳奇(上)】

跨國企業集團

魯冠球認為,好政策好比肥料。但是,並不是有了肥料莊稼就能長得好。他說,萬向能有今天,關鍵在於它是一家"升級版企業"。近半個世紀以來,萬向始終不斷自我加壓,拼命抓企業能力的升級換代。

汽配廠時代,產品進入了統購統銷渠道,不再為產品銷路發愁,萬向的員工們如釋重負,興奮地說:"這下可好了,好好大幹一場!"但魯冠球卻在日子過得很舒坦的時候突然下令全面停產,專門生產萬向節。

16|魯冠球現象背後的傳奇(中)《中國汽車四十年》

20世紀90年代,汽配市場一片火爆,價格戰如火如荼,魯冠球率先打起了質量戰。同行們對待客戶的態度多是"蘿蔔快了不洗泥",而且"出廠概不退換",而魯冠球特立獨行,包退包換。有一年,接到一封安徽蕪湖用戶的退貨信,魯冠球把桌子拍得震天響,吼道:"去把產品全部揹回來!"有員工怯生生地問道:"整修一下再賣出去吧?"魯冠球堅決拒絕,並把不合格產品全部賣給了廢品回收站。

21世紀初,萬向集團成功收購萬向節專利最多的美國舍勒公司後,魯冠球欣慰地說:"我們這是一次跨越式發展!"這是萬向集團走向海外發展的標誌。

早在1984年,魯冠球就把產品賣到了美國。是舍勒把萬向的產品引入美國的。但隨著萬向的產品越來越吃香,舍勒想要獨家代理權。要求未被滿足,舍勒一怒之下與萬向斷交。數十萬套產品積壓,萬向遇到資金週轉困境。萬向人憋著一股勁,開發出60多個新品種,打開了日本和歐洲18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舍勒又回來了,把公司賣給了萬向。

技術創新給萬向注入了持續領先的動力。技術進步對總產值增加值的貢獻度超過55%。萬向是近20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企業裡設立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實驗室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16|魯冠球現象背後的傳奇(中)《中國汽車四十年》

在激勵員工搞創新、抓質量和拓展市場方面,萬向也是較早地走在同行前面。1983年,魯冠球首創兼顧國家、企業和員工個人三方利益的"聯利計酬浮動工資制";1984年,又嘗試股份合作制,將企業和員工結成利益共同體;1990年,又將總廠制改為集團制,各個分公司成為聯利計酬的獨立法人單位,企業規模實現了爆發式增長。1994年1月,由萬向節總廠更名而來的萬向錢潮股份公司在深圳上市。同年,萬向美國公司在芝加哥成立。在國內汽車界和鄉鎮企業界,萬向率先成功地走向國際市場。

48年來,萬向集團以年均25.89%的增速在發展,現在已成為年度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年度利潤過100億元的現代化跨國企業集團。目前,它擁有4萬餘名職工,是國務院120家試點企業集團和國家520戶重點企業中唯一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萬向節這一傳統主導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超過65%。

目前,萬向集團還是以汽車零部件製造和銷售為主業,是中國零部件產業的骨幹企業和龍頭企業之一。在國內,萬向集團已形成6平方公里的製造基地,與一汽、東風、上汽、廣汽等國內汽車集團都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在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巴西等10個國家建立了近30家公司和40座工廠,僱用了1.6萬人,是通用、福特、大眾、克萊斯勒等國際主流汽車企業的OEM供應商,其主導產品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為12%。

2017年6月29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佈了"2016年中國汽車工業營收30強"企業榜單,萬向集團2016年的主導產品營業收入金額為1107.1834億元(約合176億美元),排名第八,前面的七位都是國內整車企業集團。

不久前,《美國汽車新聞》公佈了"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有5家中國企業入圍。它們分別是延鋒、英納法、中信戴卡、德昌電機和敏實集團,卻不見萬向集團的名字。如果把萬向集團2016年的主業營收金額拿來排序,萬向集團可以排在第10名;如果把營收額打個7折,可以排在第16位;如果打個5折,則可以排在第28位。無論如何,它都是世界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

圓夢造整車

魯冠球崇尚專注專業精神。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萬向集團並沒有把視野侷限於汽車零部件事業,萬向集團似乎並不刻意追求成為博世、採埃孚、麥格納、電裝、愛信、大陸、佛吉亞和李爾那樣的專業巨頭,也沒有發出矢志躋身於世界汽車零部件Top10的誓言。像很多人一樣,魯冠球心裡始終有一個整車夢。

16|魯冠球現象背後的傳奇(中)《中國汽車四十年》

1999年,魯冠球開始編制他的整車夢。也不知什麼原因,他這個夢做得晚,也圓得晚。1999年,萬向集團開始發展電動車,開始在新能源產業上佈局。因為起得太早,市場還是一片凍土,萬向電動車事業進展緩慢。魯冠球給手下鼓勁說:"電動汽車,黎明前的黑夜。"

在國內艱苦探索13年之後,萬向把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目光轉向了海外。2012年12月,萬向收購美國高檔豪華增程式電動汽車企業菲斯克的電池供應商A123systems。2015年2月,萬向舉資1.492億美元收購了菲斯克,成立Karma公司。當時,菲斯克被認為是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因為資金鍊斷裂,菲斯克研發的K、N、P高中低檔純電動車無法投產。2016年10月27日,A123公司與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簽署協議,共同研發能量密度更高的鋰離子蓄電池。2017年9月,A123公司攜手寶馬汽車投資了美國固體動力系統公司(SolidPower)。2018年2月13日,A123公司又投資了美國離子材料公司。

2015年,上汽萬向新能源客車公司成立。也是在這一年,萬向發佈創建方圓10公里大的"萬向創新聚能城"的宏大規劃。據說,這座開放協作的產業城需要投資2000多億元,它容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動力電池、純電動客車和新能源乘用車四大事業板塊。

16|魯冠球現象背後的傳奇(中)《中國汽車四十年》

進入21世紀,萬向汽車零部件產業開始向新能源方向集聚。新能源成為萬向集團這艘航母前行的新方向。魯冠球曾經執著地說道:"新能源一定是未來的大產業,一定會獲得大發展,會形成大繁榮的局面。"至今,在新能源產業上,萬向集團已累計投資了近百億元。萬向的打法是:聚合全球優秀資源,參與全球競爭,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市場並不侷限在中國,儘管中國市場很熱,升溫也最快。

2016年1月15日,國家發改委核准萬向集團年產5000輛新能源客車項目。經過17年漫長的準備,魯冠球終於圓了他的整車夢。有消息說,萬向也獲得了新能源乘用車和專用車的生產資質。萬向在新能源整車製造方面集齊了所有牌照。

主編點評:

魯冠球為何是傳奇?

在汽車行業,魯冠球要比李書福更有傳奇色彩。但是,魯始終保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風格,在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都曾有過他的身影。有人曾多次鼓動他生產整車,魯始終不鬆口,埋頭於他的萬向節家園的耕耘,甚至把市面做到了美國,以及歐洲和其他國家,還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魯的穩健以幹專業出名,先是零部件小巨人,後是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乃至跨行業的集團等,成了浙商代表的典型。而與魯同時代出道的農民企業家,幾乎僅剩他這個碩果了。這就是傳奇。

如果不敏銳地看好汽車這個行當,就沒有今天的萬象集團。魯的起家史、創業、發展史、轉型史,幾乎與中國汽車零部件改革開放的歷史同步,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生產農具出身到轉型生產汽車零部件,魯冠球的市場敏銳超出了一般鄉鎮企業家的眼光,而敢於走出去,並用資本的槓桿最先打開美國市場,成為行業中的牛人,也為萬向贏得兩個市場打下了基礎。

縱觀萬向的變化與蛻變和轉型,如果單從企業的規模和實力的角度去考察那是遠遠不夠的,它所提供的經驗是企業的理念和視角跟隨市場的變化在不斷地更新自己,追求跨越式發展,即從一個鄉鎮企業逐步蛻變為一個現代化的跨國企業集團,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不是幸運和機遇,而是緊隨時代的學習能力和"專業精神",以及對資源的整合能力。同樣是農民企業家,魯冠球之所受人尊重,關鍵他是有思想的企業家,賦予了企業的文化,形成獨特的魯氏風格的企業。

——顏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