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日本——女王卑彌呼,親近曹魏的統治者

嚴格來說《漢書》中就有倭國人時時朝貢的記載。《後漢書·東夷列傳》亦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的記載。1784年,光武帝御賜金印在日本北九州地區博多灣志賀島出土,刻有“漢倭奴國王”五個字。金印為純金鑄成,印體方形,長寬各2.3釐米,高二釐米,蛇紐,陰刻篆體字。漢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這裡的“生口”指的是奴隸。但直到三國魏明帝時期,兩國多次互遣使臣,才詳細記錄下了當時倭國的情況以及女王——卑彌呼。

三國時期的日本——女王卑彌呼,親近曹魏的統治者

《三國志 魏書 東夷傳》記載邪馬臺先國主死後,國中大亂,互相攻伐數年,然後卑彌呼能行鬼神之事被立為王。景初二年派遣使者難升米和都市牛利前往魏國朝貢,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與此同時魏帝下詔慰勞她,並賞賜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罽十張、茜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罽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1]、真珠、鉛丹各五十斤。八年後,由於其與狗奴國男王卑彌弓呼不和,有遣使至魏求調解,魏國也派遣使臣至倭國宣讀詔書。

三國時期的日本——女王卑彌呼,親近曹魏的統治者

可以看到在三國時期倭國與中原的交流相對較頻繁,留下的記載較多,而且包括了當時日本的一些風土人情。比如,同樣來自《三國志 魏書》:“下戶與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傳辭說事,或蹲或跪,兩手據地,為之恭敬。對應聲曰噫,比如然諾。”即是說,身份低微的人在路上見到長官(大人,現在日本仍有此種稱呼),就進入草叢中談話(野戰起源?),或者蹲著或者跪著,兩隻手放在地面上,表現出恭敬地樣子(如今之土下座)。回話時說“噫”(考慮到語音變化,很可能就是現在通行的“嗨”),就像漢朝人說“諾”一樣。

三國時期的日本——女王卑彌呼,親近曹魏的統治者

其時中原王朝對倭國的記載都見於漢書、三國志和後漢書等較為可信的史料,參考價值與日本的神話傳說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語。

日本還有卑彌呼即是天照大神的假說,因為在卑彌呼死亡前後247年3月24日和248年9月5日北九州地區出現兩次日食,有關學者認為這與天照大神躲入天之巖戶中使世界無光的記載吻合。此外,卑彌呼音同“火美子”,也與天照大神作為太陽神的身份相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