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真是我國之恥

中日兩國的交流源遠流長,一般認為最早的接觸是在東漢,《漢書》就有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但其實對於倭人的描述還有更早的記載,《論衡》中提到周成王時“越常獻雉,倭人貢暢。”原來是倭人來朝貢,上貢的是啥呢?暢草!沒錯,倭人就是這麼寒酸。

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真是我國之恥

並且這個寒酸也不是隻一次,《漢書》中記載有一次朝貢:“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沒看錯,這次貢獻的是“生口”,生口可不是牲口,而是人!其實在此之前,光武帝時倭人就來過一次,不過書上沒寫貢獻了什麼,大概是太寒酸了都不值得一寫。但是光武帝比較大方,給了倭王一枚金印,這就是著名的“漢委奴國王印”。

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真是我國之恥

這枚印在1784出現在日本九州博多灣口的志賀島上,日本視它為漢日自古以來的證據,被當成了日本的國寶。這裡的委通倭,但是並沒有貶義,直到明朝時出現倭寇,這時倭才有了貶義。

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真是我國之恥

說完了漢朝的事,下面就到了三國時期,《三國志》對倭國的描述就要詳細得多,不但有風俗習慣還有倭國局勢的記載。很多人知道卑彌呼邪馬臺和中國的交流,都源自於卑彌呼對魏國的一次朝貢:“制詔親魏倭王卑彌呼:帶方太守劉夏遣使送汝大夫難升米、次使都巿牛利奉汝所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

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真是我國之恥

這次朝貢的是啥呢?沒錯,又是生口。這次分清了男女,男奴四個,女奴六個,還有兩匹布。看這又拿人口來湊數,肯定這布也不是啥好布。肯定就有人有疑問了,倭人怎麼老是貢獻奴隸啊?其實這也不能怪倭人,因為這個時候日本還處於彌生時代,剛剛從原始社會向高級社會過渡,剛剛學會用金屬和種水稻,卑彌呼這樣一個女巫來當國王,其實就帶著這種原始的意味。這麼落後的國家除了人還真沒有啥產出,畢竟人比草還算值錢了呢。

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真是我國之恥

魏王見倭人心誠,也有點可憐他們的意思,就回賜了不少東西“絳地縐粟罽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又特賜汝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罽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皆裝封付難升米、牛利還到錄受。悉可以示汝國中人,使知國家哀汝,故鄭重賜汝好物也。”

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真是我國之恥

其中的銅鏡最值得注意,它們疑似是日本三神器的來源。日本三神器都是和傳說中的天照大神有關,而有一種說法卑彌呼就是天照大神原原型。根據天文學的計算,大約在卑彌呼過世前後,北九州地區可見到兩次日食。這樣的說法和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躲入天巖戶中,世界因而無光的記載相符合。利用天皇的平均在位期間推算,也可得到卑彌呼的時代和天照大神的時代重合的結果。

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真是我國之恥

當然,還有一個線索,倭在日語中的讀音是yamato,這和”大和“的讀音一樣,而邪馬臺的讀音yémǎtái也和yamato類似,基本上可以推定,卑彌呼的邪馬臺就是日本的前身。還處在巫神時代的倭國會把女巫上升到天照大神,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比如中國的女媧,應該就是從一個普通的部落首領最終神化而來。

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卻讓人難為情,日網友:真是我國之恥

到了隋唐時期,倭國已經不再像原來那麼寒酸了,並且也學會了從中國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最後總算擺脫了原本的可憐相。不少日本網友在知道這些歷史後,發出感慨:“原來我國曾如此貧窮”、“為何我國要向中國送女人”,“這是我國的國恥!”

別說是日本人了,現在很多的中國人肯定都沒曾想過,日本曾經也有這麼貧困的時期,送禮不是送草就是送人,真是可憐到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