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教科書:漢朝皇帝,從心裡就看不起日本人

日本歷史教科書:漢朝皇帝,從心裡就看不起日本人


在描述古代中國先進文化時,日本教科書枚舉了不少內容,如甲骨文、青銅器、孔子、秦始皇與長城、絲綢之路、漢字的影響等,描寫雖然筆墨不多,但是基本都是客觀的。對於強大的文化中國,中日雙方的觀點沒有過大的分歧。

日本歷史教科書:漢朝皇帝,從心裡就看不起日本人


關於古代中國,在日本教科書中,中日雙方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分歧是古代中國的軍事力量。一旦中國的軍事力量強大了,會侵略其他國家嗎?縱觀古代中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奉行“以和為貴”的中國人沒有對他國進行侵略的傾向。對中國人而言,漢唐是一種懷舊,晚清才是近瘡,“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中國歷史數千年的教訓,至今看來,還有深刻的意義。

日本歷史教科書:漢朝皇帝,從心裡就看不起日本人


作為農耕文化,中原本土和遊牧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古代中國軍事力量發展的重要思想來源,長城正是這種思想的體現。不戰而勝總是中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要怎樣才能不戰而勝呢?那就是強大的軍事和文化力量——一種可以讓各方自願歸化的文治武功。因此,強大的中國對中國人來說是必須的,古代中國軍事的強大是一種保守姿態,是在不斷自我保護的過程中形成的。

日本歷史教科書:漢朝皇帝,從心裡就看不起日本人


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日本未必是這麼想的,我們來看看日本歷史書是如何來描寫古代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漢擴大領土,當成為大帝國時,授予周邊各國的王以印章,確認他們的統治,他們象皇帝家臣一樣為皇帝服務。1世紀中葉,奴國國王向漢派遣使者,被授予金印”;“3世紀初,邪馬臺國的女王卑彌呼,已征服了倭的30多的小各國,被擁立為女王,仍要派使節,帶著朝貢前往中國的魏,從皇帝那裡得到‘親魏倭王’的稱號。” 日本歷史教科書承認倭國的國王通過獲得金印——得到中國皇帝的承認,當然我們也看到日本教科書完全迴避了接受金印所意味著倭國是中國附屬國的事實。日本扶桑教科書稱,“漢朝皇帝將日本稱為倭和奴,這都是含有輕蔑和侮辱意味的文字,他們從心裡就看不起日本人,我們有理由得出,中國皇帝一直將日本視作野蠻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