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養老如何助力金融創新

嶽梅櫻最近特別忙。

剛剛參加完經濟學人國際智慧城市論壇,6月27日又赴上海出席2018國際智慧城市博覽會,就連這次採訪也是經過幾番調整,最終穿插在兩次會議之間進行。

自從平安智慧城研究院成立後,作為常務副院長和首席科學家,這幾乎成了嶽梅櫻的生活常態。

2008年至今,嶽梅櫻進入智慧城市領域已經10年,從產業轉型諮詢顧問到ISO智慧城市國際標準全球試點專家,在過去的10年裡,用她的話說“我吃飯、睡覺、打車想的都是一件事,就是智慧城市”。

智慧养老如何助力金融创新

三江禾穀聯合創始人、CEO 顧凡

“智慧”的本質是人,而不是科技

從2012年開始試點建設,到如今成果獲得多個國際組織的認可,中國智慧城市這一概念雖然提出了很久,但是到底什麼是“智慧城市”其實一直存在爭議。

在嶽梅櫻看來,“智慧”的內涵是不斷變化的。之前的“智慧”更多傾向於技術導向,比如把城市裡的手工作業變成由計算機完成的自動作業,利用大數據分析緩解交通擁堵,實現“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但也正因如此,智慧城市在最初很長一段時間裡,只一味地注重技術平臺建設、信息化產品銷售、技術運維服務建設,建設內容與老百姓的切身生活相差甚遠,不少廠商也因缺乏可持續運營能力,建了一堆軟硬件信息化系統後棄之不管,無人理會。

“只有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智慧”。基於這一理念,平安結合自身城市服務經驗,提出了以體驗評價為核心的智慧城市指標體系,該體系涵蓋大眾、實體、政府在城市體驗的方方面面,可量化、可追蹤,最終可通過橫向、縱向對比來驗證智慧城市建設是否有效、有價值。“過於技術導向的指標並不足以反映現階段城市的智慧化水平,我們希望在實踐和優化過程中形成一套完善的評價標準,讓智慧城市建設效果能夠評得出來,體驗得出來。”嶽梅櫻說。

好的頂層設計會“走路”

頂層設計規劃“說得出來”、建設運營管理“做得出來”、效果監督檢驗“評得出來”,這是嶽梅櫻心中完美智慧城市的雛形。效果要“評得出來”,前期的頂層設計和運營就不能有絲毫馬虎。作為平安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市場推廣的承擔部門,嶽梅櫻要求團隊必須做到頂層設計可預見、“會走路”。

“城市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頂層設計要根據這些變化來進行微調。”目前嶽梅櫻團隊正在制定由平安集團與深圳大鵬新區共建的國際生物谷壩光啟動區的頂層設計,考慮到從規劃到建設完成至少需要幾年時間,嶽梅櫻要求團隊絕不能用現在的想法和需求去規劃未來,要充分考察世界各地的未來城,預見新需求、新變化,制定符合未來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

智慧养老如何助力金融创新

五常大米加工第一人唐淑華

在她看來,頂層設計之所以“說得出來”,就是因為知道需求是什麼。在制定頂層設計之前,嶽梅櫻團隊一般會進行三個方面的調研。一是老百姓的需求,各個城市的建設方向雖然有相似,但是老百姓在這方面的需求卻是不同的,並且不同規模的城市需求也不一樣。二是產業需求,“在做規劃之前我們要了解當地的主導產業是什麼,哪些是夕陽產業,哪些需要轉型升級,如何引進新產業,如何做到跨產業,這對城市經濟發展非常重要”。三是政府效率,瞭解政府各部門的協調運作、城市運營是否和諧順暢,災害預測是否精準等。

運營模式要健康可持續

如果要在頂層設計、運營管理和評價體系中選一個最重要的,嶽梅櫻說她會選運營管理。

“智慧城市的成功在於運營,落地過程中,除了考慮技術平臺的先進性,最重要的就是可持續運營能力,好的運營可以讓城市根據設計持續發展下去,讓老百姓切實體會得到。”在她看來,目前制約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恰恰就是建設和運營模式的不成熟,一個擁有持續運營能力、不需要政府長期輸血、可自我學習、持續提高城市問題解決能力的智慧城市平臺和解決方案,才是城市真正需要的。

智慧养老如何助力金融创新

“首米”新品品鑑會現場

但她也坦言,要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作為智慧城市的服務提供方,需要同時具備運營服務能力和核心技術,兩者缺一不可。如果沒有長期運營服務經驗,技術上再強,也很難做到可持續運營;而如果只有運營能力缺乏核心技術,又無法為人們帶來優質體驗。“通過近30年的探索,平安在技術和運營上積累了豐富經驗,我們提出的智慧城市1+N解決方案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既可以幫助政府持續提升城市服務能力,又能自我造血,極大程度上擺脫對財政的依賴,真正做到可落地。”在嶽梅櫻看來,智慧城市建設很複雜,落地工作任重道遠,參與者們不應視彼此為競爭對手,而應加強合作,形成一個智慧城市生態圈,推動智慧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