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黃疸,膽管嚴重狹窄,「元兇」何在?

反复黄疸,胆管严重狭窄,“元凶”何在?

中年男性,反覆黃疸,膽總管狹窄,胰腺可疑佔位,病理多次陰性,PECTCT也無惡性提示,到底狹窄原因在哪裡?

作者丨曲穎 宛新建

來源丨華亭論鏡

第一次住院

男性,58歲。

主訴:“尿色加深1月,皮膚黃染伴瘙癢25天”。

現病史:患者1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尿色偏黃,並逐漸加深,25天前發現皮膚及鞏膜黃染,伴有瘙癢,無腹痛及發熱表現。

血常規及凝血常規:均正常。

外院門診查腹部MR:膽總管、肝內外膽管及胰管擴張,膽總管下端狹窄,胰頭上方部分淋巴結顯示。

MRCP:胰頭形態及信號異常,繼發肝內外膽管及胰管擴張。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否認其他疾病及家族史。

查體:皮膚鞏膜黃染,腹部無明顯壓痛。

考慮黃疸待查入院。

入院後檢驗結果

反复黄疸,胆管严重狭窄,“元凶”何在?

影像學檢查:CT提示肝內外膽管擴張。

反复黄疸,胆管严重狭窄,“元凶”何在?

超聲內鏡:胰頭部不規則低迴聲佔位,邊界不清,膽總管擴張,下段狹窄,可見低迴聲佔位,周圍可見腫大淋巴結,胰腺形態肥大,局部有條索狀高回聲。

ERCP:

反复黄疸,胆管严重狭窄,“元凶”何在?

考慮患者雖然病理陰性,但仍不能除外惡性腫瘤,因此行PETCT檢查,結果顯示:胰頭部飽滿,胰腺組織葡萄糖代謝不均勻增高,考慮炎症可能。

患者黃疸,雖然影像學提示肝內外膽管擴張,ERCP也提示膽管有狹窄,但是活檢陰性,臨床上無消瘦病史,PETCT未提示惡性依據,腫瘤標誌物不高,目前惡性腫瘤依據不充分,因此給予置入膽總管支架後肝功能明顯好轉,膽紅素恢復正常後出院,密切隨訪。

患者第一次入院完善檢查,無明確惡性依據,考慮膽總管狹窄,良性可能,給予支架置入後黃疸好轉,准予出院,密切隨訪。

半年後患者因取支架第二次入院

影像學檢查:

反复黄疸,胆管严重狭窄,“元凶”何在?

ERCP:

反复黄疸,胆管严重狭窄,“元凶”何在?

患者明確的膽管狹窄,MRI多次提示胰腺佔位,但半年來佔位沒有明確進展,PETCT及膽管反覆活檢刷檢均是陰性的,到底是不是惡性腫瘤?膽管全程的狹窄,膽管壁的增厚,胰頭的低信號佔位,胰腺的的形態肥大,這些是不是另有原因?多器官瀰漫型腫脹?是不是會是IgG4相關型疾病?

想到這個可能的病因後,給予患者行IgG4血清學檢查發現:IgG4:8.30 g/L(0.03-2.01 g/L)果然升高。再次詳細詢問病史及補充超聲檢查發現:頜下腺瀰漫性病變。

為明確最終診斷,給予患者行內鏡下超聲穿刺,胰腺穿刺:少量胰腺組織,腺泡無明顯異型,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另見少量消化道上皮及纖維素樣滲出物,未見明顯腫瘤成分,免疫組化IgG4+。

最終診斷:IgG4相關硬化性膽管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關頜下腺疾病 ,ERCP支架置入術後,高血壓病。

總結

定義:IgG4 相關性疾病( 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是一種與IgG4 相關,累及多器官或組織的慢性進行性全身性炎性疾病。1995 年日本學者Yoshida等提出AIP,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之後研究發現:伴有血清IgG4 升高和(或)組織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的全身性硬化性疾病;2010 年正式命名的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學:性別:男女比例接近1.6~ 4.9:1; IgG4相關性頭部頸部疾病:男48%;年齡:大多數50歲以上( 平均年齡59-68歲,範圍42-79歲)。

診斷:

病理檢查是金標準,器官組織中存在IgG4 陽性漿細胞浸潤為依據:

  • 瀰漫性密集淋巴漿細胞浸潤

  • 纖維化,形成席紋狀

  • 閉塞性靜脈炎

影像學:一個或多個器官或組織腫脹增大,形似腫瘤。

血清學:血清IgG4 水平顯著升高( > 1350 mg /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