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周莊

□郭起華王蕾

“我的家鄉,在偏僻的農村。沒畫山水秀,沒茂林修竹。地薄,人也憨……”這是作家周同賓筆下的周莊,雖沒有江南水鄉周莊的旖旎,但走在村裡,能見到汪汪叫的柴狗和肆意散步的雞鴨,能聞到撲面的書香。

11月16日上午10點,周莊農民文化節開幕。除了傳統的民俗表演,今年的文化節又加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古詩詞誦讀、太極拳表演、論壇筆會……

“周莊的農民文化節,不僅讓父老鄉親重拾傳統文化的純樸,也讓我們這些大老粗接觸了不少新文化。”南陽宛城區白河鎮慄盤村73歲的孫憲朝說,他和兩個老哥專程走三里多地到周莊,就是為了沾沾文化氣兒,“民俗攝影展、國學大講堂、文化論壇,看不完聽不完的新鮮事兒,這周莊真是美啊。”

鄉村文化論壇下午兩點半開始,吸引了六七千人云集,來自十里八鄉的男女老少像過年一樣喜慶。不少鄉親不到兩點就趕到了同賓書屋,大夥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周莊的未來。屋裡擠不下,就坐在院落的空場上。文化大院創辦人陳福廣說:這次文化論壇是對周莊文化發展的一次更深層次的思考,思考的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圖景。他希望論壇能成為觀察、研究農耕文明的一個窗口。

論壇上,周同賓說,“童年裡的周莊是大森林,樹很多,鳥很多,村落的房舍有聚散疏密之美,每到傍晚,大雁在村上盤旋,詩意,動人。也想看到,周莊成為一片文化的森林。”從村西頭走到東頭,周同賓的眼裡閃光,這兒以前是個河坑,鴨鵝成群,那兒是棵歪脖樹,二毛能爬到樹頂……走了三里地遠,推開一座老宅,孤寂的土坯房靜靜地立著,院裡沒腿高的雜草散發出澀澀的清香,周同賓一口說出老宅堂屋的窗戶有13條窗欞,“這院裡有槐樹、棗樹,還有一口水井,有拉不完的傳說趣聞……”

一個村莊的農民辦起了自己的文化論壇,從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到對鄉村新文化的思考,這在當代農村都具有代表性。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中國愛故鄉文化促進會主任魏豐收說,“走遍全國大大小小數百個鄉村,周莊創了三個第一,第一個辦文化論壇,第一個建農耕文化展館,第一個舉辦農民文化節。”

文化周莊,是河南鄉村文化的一個亮點,是中國鄉村文化夢的一個縮影。這夢正如周莊文化論壇組織者之一茹俊華在詞作《西江月·周莊》中所描摹的那樣:“初冬書院,木瓜枝頭搖綴,菊花叢中飄香。清風颯颯迎歸人,聽取書聲琅琅。魚兒戲耍池塘,鳥兒掠影水上。古槐亭外球場上,大豆玉米金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