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滅亡後,百萬契丹人去哪了?

viki丶

遼國在宋朝時期,也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政權了,後來遼國被金國滅亡了,契丹部族又進行了幾次重大的演變,到最後這個部族完全的消失在了歷史中。

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遼國滅亡後,契丹部族的幾次歷史演變。


西遼時期

公元1125年,遼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天祚帝被金國俘虜,遼國政權就此歸於滅亡,遼朝一共歷經了210年,也算是一個比較長久的政權了。遼朝滅亡之後,遼國皇室貴族耶律大石不甘心失敗,所以帶領著遼國的殘餘部隊,在現在的蒙古高原地區建立了西遼。

西遼在歷史上也算是一個很厲害的政權了,它在當時的蒙古高原以及新疆地區稱霸一方,西方很多國家都對此聞之色變,西遼在西方也被稱作為“黑契丹”。後來到了1218年的時候,成吉思汗帶領著他的蒙古鐵騎四處掃蕩,將西遼政權也給滅亡了。


起兒漫王朝

西遼滅亡之後,契丹部族並沒有隨之前部滅亡,還有大量的殘餘部隊和契丹百姓。西遼的貴族們仍然不肯就此死心,在部族能人八剌黑的帶領下,他們又建立了一個政權,這個政權所建立的王朝被稱作為“起兒漫王朝”,在歷史上也被稱作“後西遼”

只不過這個起兒漫王朝比較窩囊,雖然佔領了現在伊朗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從立國開始,直到滅亡,一直都受到了其他勢力的控制,基本上沒有自主權。其中控制起兒漫王朝最為嚴重的,就是蒙古大汗和伊兒汗國。後西遼大概存在了八十年,最後又在戰亂中滅亡。


我的結語

起兒漫王朝滅亡之後,契丹再也就沒有了正式的政權,所以大量的契丹部族百姓也就開始南遷。南遷的地區大概是現今的內蒙古地區,新疆地區和東北地區,還有一部分到了現在的朝鮮地區,並與當地的各族百姓進行了融合,而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契丹族也就慢慢的歸於消亡了。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公元前1125年,遼天祚帝被金人所俘,立國210年的大遼滅亡。此時的契丹民族基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留在中原,成為大金臣民,另一部分西遷建立新的政權。



西遷的一脈是契丹貴族在西北召集的殘餘勢力,由耶律大石帶領西進,並逐步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耶律大石於1132年稱帝,建立“西遼”。歷經87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所滅。其中的一個分支在西遼將領八剌黑的帶領下繼續西進,在今伊朗南部的克爾曼地區又建立了一個相當於蒙古伊兒汗國附屬國那樣的政權:“起兒漫王朝”,又稱“後西遼”,存在了大概80年左右,最後亡於內亂。西遷的這一脈經過多年的戰亂與融合,慢慢的融入其他民族被同化為蒙古人和中亞人。



留在中原成為金國臣民的一脈應該是相當困苦的,因為女真族曾遭遇過契丹族多年的壓迫,出於報復心裡,女真統治者對契丹族的民族政策相當殘忍。除了一些貴族被同化為女真人外,大部分被遷徙到東北。後經歷蒙元,契丹族的部分參加元滅金戰爭,有些因戰功被封官進爵,比如蒙古丞相耶律楚材這些,這些慢慢被融入同化為蒙古人或者融入了其他民族,據最新的考古發現,雲南的本人也是契丹族後裔。而在東北紮根的,其中一支發展為今天的達翰爾族先民。後金努爾哈赤攻佔了達翰爾人所在地的薩哈連部之後,併入後金,達翰爾人傳承下來使用的契丹文遭受毀滅,開始被同化為旗人。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他們族人意願,統稱為達翰爾族。



契丹民族在中國歷史上先後存在了近500年左右,從契丹族的消亡可以看出我們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民族大融合的發展史!


羽菱君

其他幾個答案都提到,一小部分契丹人跟隨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了西遼,大部分則留在漢地,融入金元社會,之後就逐漸融入其他民族了。

有人還提到蒙古國時期輔佐大汗的耶律楚材和軍事將領耶律留哥就是契丹人,那麼為什麼《金史》中關於契丹人的記載感覺不太多呢?

這是因為契丹人的兩個最主要的姓:耶律,蕭,在《金史》中改成了移剌,石抹。

耶律改成移剌在發音上還有相似之處,可以說是同音異譯。石抹和蕭是不是感覺差別有點大?其實石抹還有一種譯法是審密,審密一姓在唐代譯為孫,在遼代譯為蕭,到金元兩代就根據原來的發音譯為石抹。

《金史》中還是可以看到很多人契丹人活動的痕跡的。首先有一次很重要的契丹人叛亂。海陵南伐的時候在契丹人中徵兵比例太高,要求“男丁盡從軍”,契丹人撒八和移剌窩斡就造反了。隨同他們造反的絕大部分是契丹人,後來金世宗即位,派人去招降,其中也有契丹人。結果負責招降的契丹人反而投降了移剌窩斡,可以看出這個時候契丹人民族認同還是比較強的。

這次造反持續兩年,光是圍攻臨潢府的就有五萬軍隊,移剌窩斡還在東北建立了政權。不過後來造反被鎮壓的時候契丹人也死了很多。可以說是契丹作為部族消失的步驟之一。

在金朝進入政權也有大量契丹人,《金史》中有傳的就有移剌道,移剌蒲阿,移剌子敬,移剌履,移剌斡裡朵,移剌眾家奴等等。其中有的人因為功勳卓著被賜姓完顏。

除了身居高位,在《金史》中立傳者外,金代還有很多契丹譯使,通事,吏員,因為早期還有很多地方使用契丹文字,需要人處理文書和進行翻譯。到世宗中期已經有人建議取消譯使通事和契丹吏員,可以看出契丹人已經逐漸融入了金朝社會。

元初的契丹人除了還是姓耶律或者移剌或石抹外,已經基本看不出任何民族特徵。成吉思汗曾經對耶律楚材說:契丹王族與金王族素相仇敵,朕今已為汝報仇矣。

耶律楚材的回答是:我的祖父、父親以及我本人,都是金王之臣僕也。我既已為彼臣僕,若復對彼心懷敵意,即犯欺君之罪矣。

因此到金末,金朝統治範圍之內已經基本沒有強烈的契丹的民族意識了。

契丹人


pku小動物

融入了其他族群。

一小部分跟隨耶律大石去了中亞,建立了西遼,這部分人很少,真正的契丹人可能也就幾百人,大多是效忠於遼的西邊部族,最終在驅除女真恢復大遼越來越不可能之後,往西發展建立了西遼。

大量的契丹人還在原來的地方,到了蒙古人崛起之後,出現了不少姓耶律和蕭的人,如著名文人耶律楚材、聯結蒙古對抗金人的耶律留哥等,能出現這些人物,必然有大量契丹人口作為基礎的。

還有一部分去了其他地方,例如雲南就曾發現一個小族群用契丹小字,應該是跟著蒙古人打仗後去了那邊定居的。

元朝結束後,契丹這個概念消亡了。族群是依賴於人群的信念而存在的,當沒有人自認為自己是契丹人時候,這個族群也就消失了。當有一群人自認為是漢人的時候,漢人這個概念就存在,哪怕這些自認為是漢人的人其實本來是鮮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