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如何管住孩子们的“手机瘾”?

暑假到了,如何管住孩子们的“手机瘾”?

马上暑假就到了,好多孩子们放暑假了,可是家长们让的烦心事随之而来,孩子们整天到晚的捧着手机,不是聊天就是吃鸡,连吃饭都得家长们再三催促,更不要提学习了,有的孩子,娇生惯养,因为玩手机、不写作业被家长们批评,有可能和家长赌气,闹意见,甚至赌气离家出走。

相信多数家长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担心孩子天天玩手机,不但荒废了学业,还损伤了眼睛,说轻了孩子不听,说的重了孩子又委屈,那么,不想让孩子沉迷手机,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要想管住孩子的“手机瘾”,必须从源头上弄清孩子们为何喜欢玩手机。

暑假到了,如何管住孩子们的“手机瘾”?

一、孩子为何喜欢玩手机呢?

第二类是游戏型依赖 孩子手机里面的游戏特别多,全部都是大型的网络游戏比如连连看、魂斗罗、超级玛丽等等,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不忍离去。

第三类是娱乐型依赖 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电子书,为打法无聊时间。

所以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家长还得先分析一下到底属于哪一类的,然后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二、如何管控孩子的“手机瘾”呢?

01 树立手机的“负面形象”

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同时,我国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有加剧趋势,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

我们也发现,孩子和家长关于”手机"引发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针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有的家长选择用不给手机、强制没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事实上并没有效果。

因为孩子从心里知道:手机好玩,我要玩手机!

如果手机不好玩呢?如果手机像写作业一样枯燥乏味呢?

什么意思呢?

准许孩子玩手机,并且不限制时间,唯一的条件是:每玩半个小时手机,就要练一张字,每多玩半个小时,增加一张。

刚开始孩子孩觉得没问题,放心大胆玩手机,觉得练字是小事一件,但过了两天就有点吃不消了。

每每想要玩手机,就想起要练字一张,想想都觉得痛苦啊!

当孩子从心理上认为“玩手机=练字=痛苦”,他就自然而然不会觉得玩手机有意思了。

暑假到了,如何管住孩子们的“手机瘾”?

02给手机“安家落户”

什么意思呢?

给手机“安家”指的是,不要随便把手机放在沙发或任何孩子活动区域,把手机、平板等放在孩子讨厌的地方、拿不到的地方。

有的孩子讨厌书架,不喜欢看书,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手机等电子产品放在书架上。

孩子小的时候,每次出门都会把家里的电子产品藏起来,孩子找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也就失去了玩手机的兴趣。

想一想,假如我们是孩子,每次玩手机我们都要翻箱倒柜找来找去,还不能搞破坏,要把扒乱的东西恢复原样。满头大汗的我们好不容易找到手机了,结果玩的时候还要提心吊胆。

还要支起两个耳朵辨别父母的脚步声,生怕被父母发现,还要将玩手机的历史记录清除干净,万一正在打游戏,父母突然回来,就只能挂机了。这样下去,谁还愿意和我们一起打游戏?这样玩手机,还有什么意思?

这种玩手机带来的“麻烦感”远高于玩手机的愉悦感,孩子自然就打消了玩手机的念头。

暑假到了,如何管住孩子们的“手机瘾”?

03和孩子“约法三章”

▣ 约定使用时间

美国科学儿童会对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给予了三点建议:

1岁半以下的宝宝应该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除非是跟家人的视频通话;2-5岁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屏幕时间在2小时左右。

上面所说的时间,并不是一次性,而是分段完成的。

所以,孩子每次玩手机的时间应该限定在10至20分钟,之后孩子就要放下手机休息一下眼睛。在这点上,我们必须立场坚定,不可动摇和妥协。

孩子每玩够20分钟,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时间够了,不能玩了,只能等下次再玩。”

说好的规定,就坚决执行。这不仅是树立规矩的好机会,也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绝佳时机。如果孩子没有做到,那就是我们偷懒了。

▣ 约定使用地点

有的爸爸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主要是怕孩子接触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咱们前一段和大家说过的软色情信息。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玩手机可以,要当着爸爸妈妈的面玩。

但是有两种情况不允许玩手机:

一是在餐桌上。孩子们如果在吃饭时玩手机,心不在焉,很容易消化不良。尤其是一边吃饭一边打游戏的,很容易紧张、愤怒,其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胃肠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长期的刺激最终形成溃疡。

二是在睡觉前。在睡觉前的一个小时,不许孩子玩手机。因为电子屏幕发出来的光线,跟自然的太阳光不一样,它会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可以帮助人睡眠。如果孩子在睡前玩手机,睡眠时间就会变短。

在床上玩手机时,孩子为了调整舒服的姿势,会左右横躺,长期这样就会造成左右眼睛视力偏差。

“约法三章”,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04最有效的方法:选择手机替代品

孩子爱玩电子游戏的原因之一是社交。作为替代,你要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的社交需求。

很多孩子喜欢玩手机,其实是喜欢玩手机里的游戏,我们和孩子约定是为了让孩子少玩手机,如果孩子喜欢其他的事物,自然也就不用约定了。

以前给孩子买了一些猜谜、探险类的书籍,还有一些桌游卡片。会和孩子一起玩这些游戏,并且在游戏中给孩子讲这些历史人物的小故事。

孩子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后,觉得不过瘾,自己就会找一些相关的书去看,无形中培养了爱看历史课外书的好习惯。

如果我们平时多陪伴孩子,带他们爬山、踢球、逛博物馆,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爱好,接触更好玩的事情,就算给他们手机,他们也不会沉溺其中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