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与葱煎

在香港瞎逛时候,看见一家获得了米其林一星殊荣的上海生煎包,忍不住进去尝了一下,对于身处江南,经常去上海吃小杨生煎或者跑苏州尝尝哑巴生煎的我来说,好像也并没有多少惊艳。

小杨生煎大概是上海名声最响亮的一家了吧,当初他还在吴江路独一家的时候就常去,因为确实他的这种风格风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实和我从小吃到的完全不一样,汤汁多,肉质好,皮薄而脆,特别是原本包子褶那个地方最是面多,难免过于结实,他放在底下变成煎脆的部分,反而是口感好了起来,将劣势化为优势,就是成功。

但比小杨生煎更早的,是苏州哑巴生煎,同样的款式,同样的风格,据说已经开了60年,临顿路那家每天排队在店堂里绕几个圈,再在排到桥头,位置全靠眼观六路腿脚利索的抢,生意好得一塌糊涂。我很怀疑小杨生煎是参考了苏州生煎的款式,因为原来的上海生煎,并不是这样。

说起传统上海生煎,当然就要说到大壶春,最老派的发面,褶子朝天,底煎到酥脆发黑,撒上葱。咬开皮子不是直接涌出一股子汤汁来,而是从肉馅里沁出来的卤,肉馅结实,成圆形,每一口都是带脆皮,软皮,肉馅,然后感受到肉馅里的肉汁,再拌和在一起。这种感觉吃那些一包汤的生煎是很难有的,因为注意力都被汤吸引过去了,赞叹,拍照,发朋友圈。上海老克拉兹会忍不住问一句:“侬是来切馒头还是来哈汤啊?”

我小时候,常熟也多得是这种生煎,其实无论上海苏州常熟,都没有生煎包这样东西,只叫馒头,生煎馒头,或者像我小时候称呼的,“葱煎馒头”。

初中在省中念,回家会路过新公园,那时候新公园对面有两家点心店是很不错的,其中一家会做葱煎馒头。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每次经过这里总是馒头刚出锅或者即将出锅的时候,肉香从褶子开口处飘出来,混合着葱香,很是吸引人。作为一个正在发育期的学生,每天又会在学校跑吵跳闹的消耗那么多,下午放学时是一定会饥肠辘辘的,对这种香气基本毫无抵抗力了。当然那时候口袋里也没啥钱,一般也就吃块扯蓬豆腐干而已,真是要馋急了,或是有了啥横财,才会趾高气昂的走到炉子边,先吸口气陶醉一下,咽口唾沫,然后指着锅里犹自滋滋作响的生煎馒头说:“来两个。”

但现在做葱煎馒头的店越来越少,好像就剩方桥头那一家,东西其实不怎么样,但独此一家,就算不好也必须是好的了。反而是薄皮流汤的生煎包,到处开了许多家。

若说常熟还有方桥头,上海还有大壶春坚守一隅,苏州我就真不知道还有没有传统的葱煎馒头卖了,你看但凡有名些的老大坊,震源,都是这个样子。也许苏州自古而来就没有发面葱煎?也许现在这种薄皮流汤的生煎就发源自苏州?不管怎么说吧,这类生煎包渐渐在一统天下是不需争议的了,你看连香港也是卖这种风格,且大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