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祖制禁止后宫干政,慈禧却为何能执政47年?其中实情令人不齿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有一位女人,只要聊到清史就必然避不开她,聊到近代史也离不开她,聊到圆明园、聊到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也离不开她。她就是咸丰皇帝懿贵妃、同治皇帝生母——执掌清朝大权长达47年之久的慈禧太后。

清朝祖制禁止后宫干政,慈禧却为何能执政47年?其中实情令人不齿

▲慈禧太后旧照

对于慈禧太后,后世总是加以批驳诟病,却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清朝祖制明确禁止后宫干政,而慈禧太后作为女流之辈,为何能执掌清朝政权如此之久?这一切,还得从咸丰皇帝的遗诏说起。咸丰皇帝临终前,担心皇子年弱不足以完全掌控朝政,便在委任顾命大臣的同时还特意留了一手,将“同道堂”和“御赐”两枚印交给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掌管,任何圣旨必须盖上这两枚印章方可生效。

清朝祖制禁止后宫干政,慈禧却为何能执政47年?其中实情令人不齿

▲故宫珍藏同道堂、御赏石玺

也就是说,咸丰皇帝为了制衡顾命大臣,结果亲手赋予了慈安与慈禧二人“垂帘听政”的权力基础。更令人惊诧的是,咸丰皇帝在选择顾命大臣的时候出现了重大纰漏。赞襄政务王大臣共计八人,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额驸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和大名鼎鼎的肃顺。八人中没有一个近支亲王,无论是恭亲王奕䜣还是醇亲王奕譞都没能入选,而扎萨克多罗郡王僧林格沁、军机大臣文祥等人对此也颇为不满,这就为日后的纷争埋下伏笔。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朝廷内部分成以肃顺为首的“热河派”和以恭亲王为首的“京师派”。两派势同水火,党争不断,彼此之间都不愿意对方得势,于是使出各种手段进行陷害。比如当时留在北京的协办大学士周祖培和肃顺就是公开的政敌,前者十分不愿肃顺上位,而肃顺本身又对恭亲王他们有所提防,更加没有和睦的可能。

清朝祖制禁止后宫干政,慈禧却为何能执政47年?其中实情令人不齿

▲日后的两宫垂帘

然而“热河派”之中有咸丰皇帝钦点的顾命大臣,“京师派”并没有这样的重量级人物,那么他们该如何取胜呢?方法很简单,把慈安和慈禧二人捧起来就行了。只要把慈禧太后捧起来,就可以把顾命大臣打压下去,对小皇帝而言,顾命大臣怎么比得上妈妈和叔叔们亲近呢?因此,协办大学士周祖培授意自己的亲学生——御史董元醇上了一封名为《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的奏章,义正言辞地提出希望两宫皇太后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并且希望小皇帝能重用恭亲王奕䜣。董元醇在这封奏折中压根不敢提“垂帘听政”一词,因为这不是清朝的惯例。

清朝祖制禁止后宫干政,慈禧却为何能执政47年?其中实情令人不齿

▲恭亲王奕䜣剧旧照

事态发展到这一地步,这封奏折的寓意其实很明显了——当朝大臣们宁愿跟皇太后共享权力,也不要让敌对势力得势。这份公开的表态,对于慈禧这样一个本身就有极强权力欲望的女人来说,无疑是巨大惊喜。慈禧本来就有咸丰皇帝留给她的印玺,享有“干政权”,现在加上“京师派”官员的支持,一旦能如愿将“热河派”官员打压下去,那么自己就是顺理成章的掌权者了。

清朝祖制禁止后宫干政,慈禧却为何能执政47年?其中实情令人不齿

▲慈禧太后剧照

毫无疑问,慈禧之所以能顺利掌权的直接原因正是党羽相争。但凡这些官员有一点为民为国之心,都不会纵容这样的荒唐事情延续47年之久。可是谁又曾想谁这些王公大臣宁愿听一个女人的吩咐也要把自己的政敌给打下去呢?实在是令人不齿。

参考文献:

《清史稿》《热河密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