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美军的汤姆逊冲锋枪名满天下,而M3冲锋枪却很少被提及?

军武文斋


坚决持不同意见!在我国的抗日“大”剧中,比如1938年的台儿庄会战期间,《我的特一营》兄弟们就人手一支M3冲锋枪,杀得鬼子人仰马翻。在举国闻名的经典《亮剑》剧中,日军山本特工队在1940年左右也装备了M3,杨村战斗直接干残了孔捷的独立团,你敢说这款枪不是“名满天下”?

(我的特一营剧照)

如果你注意观察,其实M3跟德军的MP38/40颇有相似之处,确实,美军直到1942年跟德国陆军正式交手后,才有借鉴德制枪械经验的机会,再加上汤姆逊工艺复杂和成本高昂,从而抓紧开始研制新式冲锋枪。经过必要的研发与测试时间,重要参照的就是英制司登和德制MP38/40,M3直到1944年2月才定型 ,此时距离二战结束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

很多兵器类文章对MP40冲锋枪的评价是:性能中庸,而笔者恰恰以为,这反而是对该枪的较高肯定。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款武器有长处就必然有短处,增加射程就难以小巧,提高威力就得牺牲稳定性,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MP系列冲锋枪的“中庸”,正说明它的火力输出、自身重量、杀伤威力和制造成本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



显然,美国人的M3正是吸取了其中的成功经验,它的枪重只有3.67公斤,不伸开金属枪托的话枪长只有579毫米(枪管长只有203毫米)。并且全部零件都使用钢板冲压和焊接工艺制造,成本控制在17到22美元左右(型号不同),造价低廉,却拥有0.45英寸的口径、30发弹匣和200米的有效射程,火力不弱,性价比还是相当可以的。

把抗日神剧的穿越抛开不提,硬要说M3冲锋枪不如汤姆逊之处,首先就是列装过晚,M3经过量产后是1944年底才装备美军的,此时无论是欧战还是太平洋战争都接近尾声,所以战场成绩自然大打折扣,甚至不如M1卡宾枪。而汤姆逊早在一战后的1919年便已经问世,经过20年的发展、完善和变种,从二战爆发开始就一直活跃在战场上。



其次是产量差别较大,仅在二战期间美国就生产了140余万支汤姆逊冲锋枪,如果再加上战前的产量估计超过300万支。尤其是在中国,不仅有早期太原兵工厂、四川兵工厂的仿造,以及中国远征军的的批量装备,更重要的是1944年底以后,美军全部停产汤姆逊转为生产M3冲锋枪,因此替换下来的大批各型汤姆逊通过折价、赠与等方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国军部队,使其保有量大增。

有据可查的是,1947年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我军就缴获敌整编第74师的“汤姆式”1210支,而在1949年解放上海的战役中,第三野战军缴获“汤姆式”的数量高达3415支,与之相比,M3冲锋枪的缴获数量并没有规模记录,可见数量不多。美国人总共才生产了60余万支M3冲锋枪,尚不及汤姆逊的五分之一,因此流入蒋军手中的数量也必然有限,而所谓的“名声”是与武器使用的广泛性密切相连的。

(亮剑剧照)

还有最后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从武器主要诸元对比可以看出,M3冲锋枪与汤姆逊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由于汤姆逊冲锋枪据枪姿势与步枪基本相同,重量也与步枪大致相似,且有快慢机装置能控制单连发(还可以配用50发和100发的弹鼓),所以比较适合于一线步兵使用,与轻重机枪和步枪形成完善的火力体系。

而M3冲锋枪过于强调结构的简单和质量的减小,又照搬了“司登”冲锋枪双排单进的弹匣,因此造成压弹极为困难,供弹可靠性差则意味着战场生存性不强。

(美军单兵装备)

所以笔者在军史文献的研读中,发现M3冲锋枪大多装备了蒋军的装甲兵、宪兵、警卫部队等二线作战人员,而未能成为战场主要步兵武器,那么它的“出镜率”和故事也就不会太多,这恐怕也是如题所问不太被人提及的原因之一。而在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装备的M3冲锋枪却是主流,反而鲜见汤姆逊的身影,可以理解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时代感不强吧。

M3冲锋枪居然是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刚刚配发给美国大兵时,它的外型遭到极度鄙视,被蔑称为汽车润滑用的“注油枪”(黄油枪),但是用着用着,发现确实是款性能出色的单兵武器,也就罢了。尤其是它的枪机前冲量与枪弹后坐冲量几近相等,所以射击时射手极好控制,一点也不像抗日神剧中表现的那样,连发时剧烈抖动的一塌糊涂。

(解放军缴获的M3冲锋枪)


度度狼gg


其实,M-3黄油枪的名声不比汤姆逊冲锋枪小,尤其是在中国,M-3黄油枪,是美国人借鉴了英国司登冲锋枪推出的简化冲锋枪,大量使用冲压件,并且大量使用点焊铆焊等工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不过在二战中,M-3的露面太晚了,到了1944年下半年才出来,而大规模装备部队已经是1945年的事情了,过了没几天二战就完事了,没有太多的参战机会,产量也不高才65万支,还没汤姆逊多,不过要注意的是这65万支可是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生产出来的。

汤姆逊冲锋枪太贵,而且生产复杂,所以美国人借鉴了英国人的司登冲锋枪而生产出来M3,M3好像是在福特还是通用汽车做车灯的工厂里边生产的。

美军中使用的比较多的是汤姆逊冲锋枪,但是M-3冲锋枪的服役时间更长,美军中的M-3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撤装,不过美军用M-3是给坦克乘员当作自卫武器用。

日军现在还在用,山本特工队本不可能用上的黄油枪,今天日军可还是真的在用。
解放军是从国军中缴获后继续使。


美军也把它当作军援武器给了南越军队,南越军队有丢给了越共游击队。

不过,M-3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停止服役,而是还服役了很长的时间,美军的M-3是一直到了80年代才开始退役,而日军中的M-3到今天还有继续服役的,这一点比汤姆逊冲锋枪要长的多。在越战中,M-3也是美国的主要军援物资。


老的电影里边,M-3的出镜率可是相当高。


某种程度上M-3冲锋枪和M-1卡宾枪成了美械装备的代言人。

而M-3在解放战争中大量装备国民党军队,后来大量被解放军缴获并使用,在老电影中,M-3的出镜频率相当高,远远超过汤姆逊冲锋枪,可能是M3的重量轻一点,而且在60年代,这些M-3的状态要比汤姆逊要好的多,不过在美国人的电影里边,这家伙露面的确不如汤姆逊。


有痰


太晚了啊,M3正式获批开始装备军队已经是1944年2月了,而且刚小规模装备了一批之后,暴露出了枪机复进不到位啊、弹匣释放钮容易误碰导致掉弹匣、照门容易碰歪之类的毛病。所以暂时停止装备。

等到小毛病改好之后已经是1944年8月了,这是后才开始逐步换装。而且这时候美军还是觉得M3的成本太高,于是到了1945年12月,又推出了更简单、连拉机柄都没的M3A1。

但这回开始,已经没啥大的仗等着他们了。即便是M3在突出部之役、北风行动中有露脸。但这会德棍已经大势已去,M3也没啥建树。名声自然是比不上从20年代黑手党手里就开始名声大噪的汤姆逊。


疯狗的轻武


汤姆逊冲锋枪能够被人们熟知,主要是因为很多枪战游戏里面都有这把枪,就像98K步枪一样,只要是玩过大逃杀类游戏的人,都对98K步枪记忆犹新。汤姆逊冲锋枪属于大器晚成的一类冲锋枪,在20世纪20年代,汤姆逊冲锋枪就已经研制成功,然而当时的美国依仗着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注重陆军装备的发展。汤姆逊冲锋枪一直没有被美国军队大批量购买,公司一度因为销量不足而濒临破产。

在二战爆发之前,汤姆逊冲锋枪一直都在民用市场发展,每年的销量非常的有限。二十世纪初期美国的黑帮非常多,他们对汤姆逊冲锋枪十分的青睐,成为了汤姆逊冲锋枪的重要买家。孙中山的卫队也曾经装备过汤姆逊冲锋枪,并且依靠着汤姆逊冲锋枪打退了陈恫明叛军的进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规模开始不断扩大,汤姆逊冲锋枪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的时期。

二战前中期美军装备了一百多万把汤姆逊冲锋枪,这把冲锋枪也成为美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款冲锋枪。虽然汤姆逊冲锋枪的性能非常不错,但是汤姆逊冲锋枪存在一个极大地问题,那就是这把冲锋枪的造价非常高。如果不是二战时期的美国财大气粗,那么汤姆逊冲锋枪根本没有机会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制式冲锋枪。

由于汤姆逊冲锋枪存在性价比的缺点,在1943年之后,美国开始大量生产M3冲锋枪,M3冲锋枪更加的轻巧耐用,可靠性也非常的高。最重要的是M3冲锋枪的造价便宜,更适合于美军大量装备。其实从实用性和性价比的角度来看,汤姆逊冲锋枪都不如M3冲锋枪,只是汤姆逊冲锋枪在网络游戏中经常出现,所以汤姆逊冲锋枪的名气才会比较大,甚至超过了二战时期产量最大的波波沙冲锋枪。


军武小咖


汤普森冲锋枪起步早,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在美国黑帮手里大显神威,由于射击声音类似打字机而被称之为芝加哥打字机。不过真正进入部队是在二战期间,定型版本M1A1式冲锋枪,我们在很多二战纪录片或者影视题材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的M1A1"汤姆森"冲锋枪,枪不离手近战效果非常理想。

正是由于使用较早、产量较高,还有原来黑帮使用的纪录以及大量出口,所以汤普森冲锋枪知名度相当高。钢锯岭中的剧照,正面第三位使用的就是汤普森冲锋枪。

由于汤普森冲锋枪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太高,对于战时的美国来说就想找一款廉价枪械用于补充,参考了英国司登冲锋枪设计。直到1943年秋美军才开始装备M3冲锋枪,用惯高大上装备的美军对M3的外观确实看的不爽,被戏称为“注油枪”,不过实用性在战场上逐渐体现出来很快获得大家信赖。

还是《钢锯岭》电影剧照,装备M3冲锋枪的是豪威尔中士,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还有一段M3冲锋枪运动中射击追击日军的场景相当精准。


河东三叔


众所周知,冲锋枪是一种近距离速射武器。在上世纪20到30年代,冲锋枪的结构复杂,造价高昂,再加上耗弹量大,所以各国军队对冲锋枪不是特别重视,人们对冲锋枪的使用价值也认识不够。不过随着战术思想的革新,冲锋枪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苏军就是吃了没制式冲锋枪的亏,被手持索米冲锋枪的芬军打得损失惨重,战后不得不研制出波波沙冲锋枪。

在上世纪40年代,各国都掀起了研制冲锋枪的热潮,为了适应二战的需要,冲锋枪的结构变得越来越简单。如1941年定型的英制司登冲锋枪,就是用粗糙的金属管和冲压件焊接而成的。此时的美国也不甘落后,在收集了世界各国生产的各种冲锋枪,进行操作性、生产性等方面的对比后,终于在1942年研制出了M3冲锋枪,结构简单,生产性能高是其最大的特点。而汤姆逊冲锋枪,则定型于19世纪20年代,所以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到了二战时期,美军对汤姆逊冲锋枪也进行了简化改进,但还是不便于大规模批量生产,因为汤姆逊系列的很多冲锋枪都得靠复杂的切削加工来完成。最终,美军用M3代替了汤姆逊,1944年末,生产供美军使用的汤姆逊冲锋枪的兵工厂全部停产,转而生产M3冲锋枪。

至于M3冲锋枪为什么没有汤姆逊冲锋枪那么出名,其实是受制造时间的影响,毕竟后者比前者早生产20余年。二战之前,美制汤姆逊曾大量销售于国外,汤姆逊也是中国最早大量仿制的冲锋枪之一,广东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就曾仿制过。美军装备了M3冲锋枪后,把大量的汤姆逊冲锋枪都援助给了国府,国军的美械王牌师中,就大量配备汤姆逊冲锋枪。

现在很多射击类游戏中,汤姆逊冲锋枪的出镜率也是非常高的,这说明它确实很出名。M3冲锋枪本来也可以那么出名,但它露面实在太晚,当美军全军装备此枪时,二战已快结束,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很多抗战剧中会出现M3冲锋枪,其实这都算是穿帮。此枪在1942年研制出,1944年2月才定型,1945年美军才完全装列,怎么可能会大量出现在抗日战场?就连当时接受美军援助的中国驻印军,都没有装备M3冲锋枪的记录,国军装备此枪,都是在抗战结束之后了。


兵说


汤姆逊冲锋枪,可谓大名鼎鼎,1922年,在美国就有了销售纪录,但美国军队并未装备,只是警察有少量使用,更多的则是民间用枪。

当时,汤姆逊冲锋枪,被黑帮势力用来街头火并,由于火力非常强大,即便当代的冲锋枪,都没有此枪火力凶猛,采用50/100发弹鼓供弹,汤姆逊冲锋枪就是一把子弹喷射器。

此枪在美禁酒令颁布的年代,成了芝加哥黑帮用来抢地盘非常给力的杀人武器,可装入小提琴盒内隐蔽出行,就有了“芝加哥小提琴”的绰号;又由于射速高,发出清脆的声音,又有“芝加哥打字机”的绰号。

20年代初,尽管美国军队并未采购汤姆逊冲锋枪,但并不妨碍其他国家军队装备,孙中山接触到此枪,就惊诧于此枪的火力,就亲自订购了一批,装备自己的卫队营。

在叛军攻打总统府时,卫队凭借汤姆逊冲锋枪强大的火力,杀开一条血路,掩护孙中山夫妇登上海军永丰号炮舰逃之夭夭顺利脱险。

晋军统领阎锡山,也根据M-1921式汤姆逊冲锋枪为基础,研发了晋造冲锋枪,只是将口径改成了11.25毫米,采用20发弹匣,同时兼容50发弹鼓,在绥远抗战、忻口抗战中,晋造汤姆逊冲锋枪给予了日军以大量杀伤。

抗战后期,根据美国对华武器租借法案,中国军队获得了大批美国产M-1A1汤姆逊冲锋枪,装备驻印军和远征军,这些汤姆逊冲锋枪在反攻缅北和雪峰山会战中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战时期,汤姆逊冲锋枪随美国大兵征战了太平洋、东南亚、北非和欧洲战场,此时用的是汤姆逊冲锋枪的改进型,口径依然是11.43毫米,但舍弃了笨重的50/100发弹鼓,采用了20/30发直弹匣供弹。

至于M-3冲锋枪,诞生的时代则比较晚,是在二战中后期,1943年秋季开始,才逐步装备美国军队,这把外观似注油枪的冲锋枪,口径11.43毫米,采用30发弹匣供弹,比价格昂贵的汤姆逊冲锋枪结构上要简洁许多。

由于M-3冲锋枪装备时间比较晚,而此时的M-1A1汤姆逊冲锋枪则早已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名声大振,因此,M-3冲锋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然没法和汤姆逊冲锋枪相比。


国平军史


这玩意儿倒是战后很出名,越战期间经常看见,米国的二线部队用到本世纪初,不过曾经将版权卖给日本井坂公司,产的M3和M3A1上面都打上大樱花的标记,给日本自卫队使用,一直用到今天。


顾小悦


因为汤姆森代表的是20年代的美国黑社会而M3只是二战的昙花一现没走出军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