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冲锋枪横行巷战,,为何战后迅速消失?

擎子yeerum


1918年德国的雨果·施迈瑟的伯格曼兵工厂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单兵做战冲锋枪MP-18冲锋枪,正式开启了单兵手持作战自动武器,弥补了近战领域自动武器这一个空缺。从此之后各国开始紧随其后生产自己的冲锋枪,这款诞生于一战的武器,在二战当中大放异彩,特别是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产量更是高达百万之多。但是到1944年同样是雨果·施迈瑟又推出了一款划时代的武器——使用中间威力弹的STG-44突击步枪。



在二战当中以重机枪和轻机枪为代表的自动火力负责400米以上距离的火力压制,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栓动式/半自动单兵手持步枪负责200以上距离内精确射击,而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我指的是50米左右的交战距离。那么50米以上到200米以下的交战距离就成为一个空缺,而在这个距离内使用全威力步枪弹则火药威力过剩,使用手枪弹威力则达不到要求。所以雨果·施迈瑟为填补这一领域的火力空缺,研发了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


而战后各国也开始研制自己的中间威力弹步枪,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栓动式/半自动步枪和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在慢慢的退出军队的制式装备。但是随着城市反恐作战、巷战、特种作战的的兴起,冲锋枪又开始兴起。因为在狭小的空间内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冲锋枪更方便作战,而且在反恐作战中威力更大的中间威力弹由于穿透力大容易人质等营救目标造成二次伤害。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战后已经不是冲锋枪的时代了。

二战时期,波波沙冲锋枪可以说是苏军的标志性武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总共生产了600多万把波波沙冲锋枪,巷战中,喷着火舌的波波沙为苏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波波沙冲锋枪,是苏军的制式武器,坚实可靠,火力持续性强。不光苏军喜欢这把枪,德军也喜欢,甚至德军改进了波波沙冲锋枪。波波沙冲锋枪,在二战结束后没多久基本上退出现役了,而这把枪,只能在苏联的一些盟友手中使用了。

冲锋枪是一战和二战时期战场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武器,而冲锋枪的弱点就在于,射程太短,苏军的波波沙冲锋枪有效射程仅仅200米,距离远了,子弹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而这个致命问题也是要得到解决的,解决的办法就是突击步枪。1947年,苏联就推出了AK47突击步枪,1949年全面列装。射程够远,射速够快,大面积装备了苏军部队,这个时候,波波沙也就没了存在的意义了。

波波沙冲锋枪的淘汰是必然的结果,二战后期,德国人推出了STG44突击步枪,这个时候,苏联人也认识到了突击步枪的重要性,射程远,火力强,丝毫不弱于冲锋枪。冲锋枪更适合近距离作战,军队中淘汰冲锋枪是必然的结果。

波波沙是一把好枪,但是淘汰也是必然的结果,波波沙冲锋枪已经不适合更加现代化的战争了。


御史三大人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简单来说就是长江后来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一代更比一代强。

二战中的传奇冲锋枪,苏联曾经生产600万支

波波沙冲锋枪可以说是二战中最具传奇的冲锋枪,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就考虑到冲锋枪在未来战争中的价值,因此一直试图制造一款合适的冲锋枪,但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并不成熟,战场形态并不适用,苏联始终没能制造成功一款牛叉的冲锋枪。

在二战开始后的苏芬战争中,苏联就已经吃了缺乏自动武器的亏,当时芬兰使用的M1931式索米冲锋枪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伤亡,因此,苏联已经加紧了研制,一直到1940年底,苏联轻兵器专家在采用了新的生产工艺后,才制造出了波波沙冲锋枪,但是当时还没有来得及大量制造,苏德战争就爆发了。

苏德战争的大部分战役都是依托城市展开的巷战,如列宁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等,在巷战中,交战距离缩短,短兵相接的机会增多,步枪就显得没有必要,相当于在屋里使用青龙偃月刀,刀是好刀,施展不开啊!

这样的话,对体积小、质量轻、灵活多变、火力猛的冲锋枪就有了用武之地,苏德战争初期,因为德军大量装备了MP38/40式冲锋枪,在巷战过程中打的苏军是落花流水,苏军将领表示“我们用的是步枪,而法西斯用的是冲锋枪!”

在连续吃了芬兰和德国的亏后,苏联开足马力加大对冲锋枪的产出,1942年初开始大量生产,到战争结束前不足四年的时间,苏军一共生产了六百万支冲锋枪,而德军在二战中生产的冲锋枪不过一百万支。

苏军大量换装波波沙冲锋枪之前,苏军最小单位的配置是,一挺轻机枪,1-2支冲锋枪,剩下全部为步枪,1942年之后,苏军最小作战单位的配置,一挺轻机枪外,全部冲锋枪,因此,成就了波波沙冲锋枪在二战中的地位。

苏联迫切需要冲锋枪,不止是因为冲锋枪最适合苏联战场,因为金属冲压技术在枪械上的应用使得冲锋枪的能够大规模生产,造价更低廉,最重要的一点,波波沙冲锋枪操作简单,对于苏联在战争中动员起来的新兵来说,教会开枪就能上去无脑突突!

二战后,波波沙冲锋枪为何会迅速消失?

从上面的资料也可以看出波波沙冲锋枪在二战中起到的巨大贡献,然而二战结束后不久,苏联人就将其大量抛弃,不得不说苏联人不重情分。

关于苏联抛弃波波沙冲锋枪,纵横认为有多种原因。首先,在二战中,苏联拥有1700万的军队,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大量裁军,势在必行,拥有1200万军队的美军,三年就裁撤了900年士兵,相对来说,苏联留个三四百万作为常备军也足够用了。

波波沙冲锋枪在二战中的优点,粗糙,射程太短,精准度低等等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可以说,在大规模兵团作战的巷战中,是波波沙的主要战场,然而,二战结束后,世界上还真就没有几次大规模的巷战,由此可见,冲锋枪只是二战后期的一个过渡。

在二战结束后的次战争时代,突击步枪才是王道!

其实,在二战时期,德军就已经在寻找取代冲锋枪的枪械,将冲锋枪与自动步枪进行结合,去冲锋枪的射击速度,取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1944年经过德国改造升级的StG44突击步枪横空出世,成为一款划时代意义的步兵武器。

德国曾经计划全员换装StG44突击步枪,但是限于当时德军的处境,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相对于冲锋枪来说,突击步枪具有很多优点,弹量充足,火力相对较猛,精准度也高一点,可以说,突击步枪简直是甩冲锋枪一百条街的产品。

在德国研发出StG44突击步枪后,苏联在1944年开始也进行了突击步枪的研制,1947年面市,到1949年最终定型。

相对来说,AK47作为一款神枪,性能很优秀,结构简单,结实耐用,造价低廉,故障较少,威力巨大,随即开始大规模装备苏军,波波沙冲锋枪在AK47面前就跟小学生一样,被取代是一瞬间的事情。

时至今日,AK47突击步枪一共生产了将近两亿支,流行之广,堪称历史之最!

波波沙冲锋枪出生于二战,自然也就结束于二战,随着枪械的发展,前浪只能被拍在沙滩上了。


史论纵横


曾几何时,雷锋同志和他手里的钢枪这张宣传画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而且有一首歌就叫《接过雷锋的枪》也在那个年代流行一时。那么我们不禁想问,究竟他手里的是一支什么样的神枪,竟让我们代代相传?


雷锋和他的钢枪(仿造“波波莎”的50式冲锋枪。

其实这支枪大有来头,在二战中称为神枪一点都不为过,它就是大名鼎鼎的PPSh-41(什帕金1941型冲锋枪)冲锋枪,又称“波波沙”冲锋枪。在苏联的AK系列枪械之前,同样有一支枪几乎就成了苏军枪械的代名词。它由前苏联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格奥尔基·谢苗诺维奇·斯帕金设计,在1940到1941年初完成全面试验, 1942年中开始大批量生产并装备苏军。它是苏军在二战期间使用量最大的冲锋枪,可以说哪里有红军那里就有这种冲锋枪,二战结束以前产量高达600万支。除此以外,PPSh-41在二战后仍然被许多国家的军队装备。而中国仿制自PPSh-41的50式冲锋枪也生产了36000支,雷锋的枪就是上面提到的PPSh-41的国产版本。


柏林无名战士纪念碑

该枪采用自由式枪机原理,利用发射子弹后的气体反冲枪栓,可实现连发(最大速度大约1000发每分钟)或是单发(由快慢机切换)。使用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改型自德国毛瑟手枪弹)作为主要弹药,最大有效射程250米。枪支可以选用71发的弹鼔(5.3千克)或是35发的弹夹(4.15千克),主要零部件采用金属冲压制作,木质枪托固定在枪身后。早期型采用弧形座带缺口照门的表尺,后期型具有顶部抛壳口和可以调整为100米和200米的范围内的“L”型翻转式带缺口式照门的表尺,前瞄准具则一直是带护翼的柱形准星。


带71发弹鼔的PPSh-41

在生产过程中除了枪管需要机床加工以外,其余大部分零件都是采用冲压工艺制造,这样少数的熟练工人用机床加工精密部件,而大量不熟练的工人使用简单的设备生产冲压件,劳动力资源在战时可以优化。全部87个零件仅需7.3个工时,生产效率非常惊人。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也不意味着成本低下,例如枪管和枪膛内均进行了镀铬防锈处理,这个工序大幅度提高了耐用性与可靠性。由于较短的自动机行程,加上较好的精度,三发短点射基本能命中同一点。白桦树的木质枪身和专门的散热筒外观看起来粗糙,但是这显然有利于持续射击,使武器结实耐用。


71发弹鼔

弹鼓虽然是波波沙冲锋枪的最大优点,但是中国仿制的波波沙中,却放弃了弹鼓这一容量巨大,作战持续射击时间长的性能,弹鼓简单实用而不花哨,为什么就是不用呢?原来,弹鼓是波波沙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利弊共存。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最早也是带弹鼓的,但用到实战中发现,枪支本身的重量就不轻,再加上装满了子弹的弹鼓,而且不方便携带,士兵奔赴前线的脚步更是沉重不堪,而且弹鼓装子弹也是件麻烦事。


国庆阅兵装备的50式冲锋枪

虽然弹鼓装的子弹多,但是装填子弹所需要的时间也久,在争分夺秒的战场上,一秒钟就能决定谁生谁死,关乎性命的大事,容不得疏忽。后来,各国又相继研发出各式机枪、轻武器,弹鼓更是无用武之地,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和评论!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


或许很多人对波波沙这个名字并不是很熟悉,但你一定在某个时候见过它,这款冲锋枪(PPSH-41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圆盘式弹匣。

虽然苏联早在1925年就提出了研制冲锋枪的计划,但在之后的近十年间,始终都没有突出成果,直到1934年狄格特亚耶夫冲锋枪,即D-34的问世才算让苏联拥有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但D-34型毕竟是自我摸索中的开山之作,性能达标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比如在长时间操作下供弹口极易变形、制造工艺复杂从而加大了批量生产的难度等;因此D-34型两年里总共生产了不到一百支,并且在问世五年后匆忙退役。

也是在D-34型冲锋枪退役的当年,苏联与芬兰爆发了冬季战争。没有衬手冲锋枪的苏军在面对大规模装备索米M1931冲锋枪的芬军时,死伤惨重!被激怒的斯大林当即下令集中力量研制一种至少能与索米M1931相媲美的冲锋枪。

终于,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六个月,一款名为PPSH-41的新型冲锋枪问世并被军方采纳,也算是解了苏军无冲锋枪可用的燃眉之急;而它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波波沙冲锋枪。

相比此前被苏军抛弃的D-34型冲锋枪,PPSH-41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诸多零部件都可以通过冲压工艺生产(单支冲锋枪生产工时只需原来的一半),这样就可以及时、足量的供应武器需求巨大的苏德战争。

后来,苏联还以PPSH-41为基础延伸设计出了结构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的PPSH-42/43两个型号。整个二战期间,波波沙冲锋枪总共生产了超过六百万支,也是这一时期产量最大的冲锋枪。

我们以PPSH-41为例,它采用气体反冲式枪栓并配有转换连发和单发射击的快慢机;PPSH-41前端略带倾斜的散热筒不仅可以散热,还可以简单的兼顾制退器功能、防尘、防枪口上扬等。不过有利亦有弊,这样的设计使得PPSH-41在设计时不仅噪音大而且枪口焰明显。

波波沙虽然诞生于二战时期并在战后逐步退编,但并不影响它在一些热点地区的出现,比如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都曾出现过波波沙的身影!

客观而言,枪械制造水平就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而这也正是许多名枪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当时苏军重火力相当给力,各种巨炮火箭炮还有坦克海,,步兵基本都是靠近了打扫战场清理残敌才开火,设定的100-200有效射程米够用了,实际上卫国战争决定战争胜利的还是坦克大炮灰机,轻武器不能左右一场战场胜负!但是东线德军一部被苏军围困后,面对苏军波波沙冲锋居然还能还以暴风般的火力压制,,,而且射程更远杀伤力远远超过波波沙的手枪弹,这真是要苏军大跌眼镜,后来看到MP44突击步枪的魔法作怪,中威力步枪弹好处已经植入苏军将领心中需要这种自己的武器,,,,这就催生了AK47,2—4倍于波波沙的射程-更强大的威力,更主要是步枪机枪都通用


锐龙微电脑


在战争后期,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的突击步枪的出现,表现出了中间威力弹比手枪弹威力大,在中近程火力密度大。

二战后许多人认识到了冲锋枪已经不能满足那时的战争需求,无论是射程、精度还是威力都比不上新出现的突击步枪。

加上防弹衣雏形的出现,手枪弹威力的不足也加速波波沙冲锋枪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默默无名的小说写手


因为太重,精度又低,而且研制出更好的替代品是关键


列别金


有比之更好的武器问世!


地道的两广人


最大原因就是,发射手枪弹,射程太近,战后,发射中间型枪弹的突击步枪被发明装备,当然就没人继续装备,以冲锋枪为主的武器了,这最有名的就是AK47,发射7.62*39㎜中间型弹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