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例併購案總金額280億元 鋰電產業併購熱背後危機暗藏

摘要:2018年,從上市公司的佈局來看,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併購重組依舊火熱。電池網統計上半年媒體關注度較高的20例併購事件發現,公佈交易金額的有13例,總金額約280億元,平均交易金額21.51億元。

13例併購案總金額280億元 鋰電產業併購熱背後危機暗藏

行至年中,長期保持正增長的鋰電市場開始降溫。

從鋰電池行業上市公司發佈的業績預告來看,以中期業績大幅下滑居多。同時,鋰電行業面臨資本寒冬,企業融資規模大幅縮減。此外,由於有部分上市公司因跨界併購鋰電資產而拖累業績,產業鏈併購也更為謹慎。

2017年鋰電池產業鏈“併購兇猛”,電池網統計的鋰電池產業鏈重組項目有35個,有34個項目公佈了交易金額,總額超465億元。其中,併購金額超10億的企業達15家。

2018年,從上市公司的佈局來看,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併購重組依舊火熱。電池網統計上半年媒體關注度較高的20例併購事件發現,公佈交易金額的有13例,總金額約280億元,平均交易金額21.51億元;統計在內的跨界併購案例超半數,並且擬交易的金額通常比較高。

13例併購案總金額280億元 鋰電產業併購熱背後危機暗藏

擬併購的標的中,有6家涉及鋰、鈷等上游原材料;5家涉及電池生產;3家涉及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製造;2家涉及鋰電設備;剩餘4家標的主營業務分別為電池功能器件、負極材料、電解液、正極材料。

可以看出,電池及上游原材料領域,依舊深受資本市場熱捧。但在資本市場大熱背後,危機暗藏。

例如,與去年隔膜企業估值走高,併購事件頻發相反,在2018年20例併購事件中,並沒有隔膜企業的身影。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認為,出現這一現象,一方面是由於前兩年資本湧入催生估值泡沫,行業整體估值虛高,存在對賭失敗的風險;二是由於前期資本的大量進入,優質標的日益減少;三是隨著國內隔膜產能的繼續擴張,價格下降的趨勢不可逆轉,投資回報率或相對降低。

與此同時,終止或者放棄兼併購的案例也相應增多:中葡股份終止收購鹽湖提鋰資產、科陸電子終止收購騰遠鈷業控股權、中環投資終止要約收購京威股份、京威股份收購卡威再告失敗、格力集團逾52億元要約收購長園集團20%股份告吹、雙傑電氣終止重組天津東皋膜、國民技術收購斯諾實業也未見下文……

此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近日公開表示,中國動力電池配套企業已經從2015年的大約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而隨著補貼新政的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邁入“後補貼時代”,消費增長動力轉向由市場拉動,再加上外有日韓企業強鄰環伺,中國鋰電行業新一輪洗牌將更為嚴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