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騰大戰」,誰最頭疼?

騰訊和今日頭條近日分別對“黑公關”宣戰,均表示已掌握大量證據並報案,雖然互相沒有指名道姓,

但業界依然將之視為“頭騰大戰”不斷升級的標誌,而在密集的“口水戰”中,二者一致對“黑公關”宣戰,也揭開了行業亂象的大幕一角。

“頭騰大戰”,誰最頭疼?

事件回顧

6月1日,騰訊以“頭條系”產品涉不正當競爭,對騰訊聲譽造成了嚴重損害為由,向法院正式起訴今日頭條,要求索賠1元並要求道歉。面對騰訊發起的訴訟,頭條給出了最強硬的回應,立即以騰訊進行不正當競爭為由向法院提起了反訴。

此後,“頭騰大戰”不斷升級。6月25日,騰訊、今日頭條皆公開表示:近期遭遇了“黑公關”。雙方都已向公安報案,騰訊還表示多名涉案“黑公關”已被警方刑拘,部分嫌疑人潛逃海外。

目前的這場“頭騰大戰”幾乎包括了平臺競爭、跨界競爭、注意力競爭等一切互聯網時代競爭的難題,同時也對平臺治理、算法監管等問題提出了挑戰。

騰訊與今日頭條為何互懟?從根本上講,短視頻被視為移動互聯網“下半場”最重要的突破之一,今日頭條擁有抖音,快手屬於騰訊系,兩個短視頻“爆款”產品上寄託了兩家巨頭對未來的諸多期望,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不斷消耗,

產品爭奪用戶的“刺刀見紅”,最終轉化為巨頭之間的“短兵相接”。

“頭騰大戰”,誰最頭疼?

不過,儘管移動互聯網硝煙瀰漫,遊戲規則也相當殘酷,企業使用正當營銷手段宣傳推廣自己無可厚非,但使用“黑公關”卻不在其列。

所謂“黑公關”是指使用各種手段,通過輿論來攻擊和抹黑競爭對手,比如刻意放大和持續傳播其產品的缺陷,甚至使用虛假內容惡意中傷,最終以打擊對手來獲得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利地位。

從法律角度來講,“黑公關”既涉及行賄受賄,也涉及詆譭商譽等違法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僅靠企業呼籲、行業自律,甚至重金懸賞相關證據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今日頭條和騰訊既然已經報案,相關部門就應該及時介入,建立暢通的舉報渠道,蒐集證據,追查到底,通過法律途徑來規範互聯網的競爭秩序,對行業起到足夠的威懾作用。畢竟,競爭還需要從誰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體驗入手,如果誰能更熟練的詆譭對手,誰就能在競爭中佔據先機,越是“乖孩子”越吃虧,那企業必然會喪失用心鑽研產品、不斷創新的動力,不利於行業持久健康發展。

“頭騰大戰”,誰最頭疼?

不過,也應該看到,“黑公關”的泛濫,也和當下信息傳播的方式變化有關,通過社交網絡的病毒式傳播,從自媒體到網絡大V,甚至普通小號,同樣有機會迅速地將自己發佈的內容傳播出去,而它們卻不必像傳統媒體一樣愛惜羽毛。門檻低、審核弱、傳播快,基於社交網絡的新的信息傳播和獲取方式,也讓發佈營銷軟文、替“黑公關”發稿這些以流量換取商業變現的手段成為目前一條成熟的產業鏈。

因此,在著眼於具體事件的同時,有關部門還應該認真對網絡傳播的大環境進行整治,不能任由網絡主體盲目逐利,而應該與社交網絡平臺形成良性的互動,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比如通過大數據與人工結合的方式對內容加強審核,對不實消息迅速處理,同時也可以考慮設立信用評分制度,對於反覆傳謠造謠的網絡主體進行有力度的處罰。

這次騰訊和今日頭條的紛爭,也給“吃瓜路人”們提了個醒。人們看到的種種聳人聽聞的內容,或者旗幟鮮明的“站隊”,很多其實都是利益操縱的結果,是毫無底線的市場手段。因此,普通用戶也要加強自己對信息的甄別能力,不能“聽風就是雨”,一方面,要先看信息發佈者是否有公信力,對來路不明的信息要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也要學會理性看待熱點事件,主動搜索更多信源,從多角度來了解和分析問題。

“黑公關”不僅作用於互聯網行業,也在影響著各個領域,打擊“黑公關”、維護輿論環境的風清氣朗需要迅速出擊不斷加大力度。

維護好輿論環境,讓信息傳播更加高效準確,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向監管和執法部門提出的一道“必答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