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入伏時間表,伏天養生提前準備

近來幾天,大家稍微嘗試了下悶熱天氣的趕腳,爽不爽?是不是熱的不想出門,就在待在空調屋裡?要知道,這還不是夏季最厲害的時候呢,三伏天才是夏季的主角。

2018入伏時間表,伏天養生提前準備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2018入伏時間表,伏天養生提前準備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那2018年三伏天是什麼時候?一起來看2018年入伏時間表:

2018年初伏1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2018年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2018年末伏1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看到這個時間表,很多人表示,要守著空調不出門了!也有一些人有疑問,為什麼三伏天是最熱的?

2018入伏時間表,伏天養生提前準備

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在進入了末伏天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比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每個地區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後,即使是俗稱的“秋老虎”,白天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三伏天給大家帶來的感覺除了悶熱之外,很多人在三伏天要做一項重要的事情就是:三伏貼。

2018入伏時間表,伏天養生提前準備

三伏貼,貼敷有講究

2018入伏時間表,伏天養生提前準備

三伏貼敷療法3~5年為一個療程。每年分為三個階段,即頭伏、中伏和末伏。 一般每伏貼敷3次,每次貼4個穴位,即貼4片。兒童每次貼2~4小時,成人每次貼6小時。但根據個體差異、患者的病情,醫生會對貼敷時間、次數做適當調整。

三伏貼適應症有哪些?

如今,亞健康人群有很多,大家可以用三伏貼治未病。另外,像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支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也可治。

2018入伏時間表,伏天養生提前準備

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崩漏等。

兒科疾病:小兒遺尿、疳積、驚風等。

虛寒性疾病:脾虛胃痛、慢性腹瀉、風溼或風溼性關節炎等。

疼痛性疾病:頸肩腰腿疼痛、肌肉勞損、退行性關節炎等。

體虛:怕冷、反覆感冒、失眠、慢性疲勞綜合徵等。

1、要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2、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溼熱,而溼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溼,無異於火上澆油。

3、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

4、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5、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6、出門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除了這些之外,夏季要減少夜生活,不要經常熬夜,要保證足夠睡眠,這樣也能很好預防中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