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1战机现在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准确的讲现在没有歼31这个型号,只有FC-31“鹘鹰”。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代表着该机是外贸出口型,这是因为其研制方——中航工业沈阳飞机研究所的四代机方案在竞标中未能获得中国军方认可,考虑到研究所未来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锻炼队伍和培养人才必须下决心掌握新技术,于是沈阳所决定自筹资金开发一个新的项目,这就是“鹘鹰”。在定位上,“鹘鹰”是中型,因为国际市场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够买得起重型隐身战斗机,中型的竞争力更强。由于初始设计是出口,所以该机从研发到第一架原型机首飞再到亮相的路子与中国自用型战斗机的发展道路完全不一样,显得很高调,而且多次在珠海航展、北京航展、阿联酋迪拜航展上展出过模型,并有比较详细的性能参数介绍。

歼31战机现在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第一架原型机在2012年首飞,2014年11月11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日进行了飞行展示。2016年12月23日,经过重大改进升级的第二架原型机,也就是鹘鹰2.0版成功进行了首飞。沈阳所之所以在没有客户的情况下坚持发展“鹘鹰”,可能不止是为了努力开拓外贸市场、锻炼队伍,努力赢得中国军方的认可估计是沈阳所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在我军航空装备中,不乏“出口转内销”的例子。像教练8最初就是出口用的K-8教练机、轰6K轰炸机最初也是西飞自筹资金发展、用于出口的项目,这也是该机当时采用BC-1名称的重要原因。

歼31战机现在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与首架原型机相比,第二架原型机主要是对气动外形进行了修形处理,特别是垂尾将原先的梯形垂尾改为后掠垂尾,并在垂尾后缘进行了切尖处理,同时该机换装了整体座舱盖并优化了内置弹舱结构,隐身性能更好,而且最大飞行重量也从1.0版的25吨增加到28吨,最大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达到了1250公里。该机的武器挂载方案多样,可执行对空以及对地/海作战任务。可以看出,改进之后的鹘鹰2.0在任务方面趋向多用途。

生产工艺上,“鹘鹰”是中国第一架采用3D打印制造一体化机翼与机身中部的战斗机。沈飞副总设计师王向明透露,新的制造方法使得“鹘鹰”的零件数量只有传统工艺的50%,且工装及模具数量仅为国产三代机的46%,制造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沈飞代表也曾在央视访谈节目中表示,“鹘鹰”的性价比优于美国的F-35,且在设计过程中已将在战场上与F-35交战的情况考虑进去,有信心取胜。

歼31战机现在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GIF

这两年,鹘鹰的曝光率比较低。在今年3月,网上出现了2架鹘鹰原型机进行编队飞行的视频。从战机研制角度来讲,用2架原型机进行编队飞行的情况极其罕见,因此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对潜在客户进行性能演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